內容簡介
《理性樂觀派》作者全新著作
為什麼一夫一妻制會取代其他婚姻制度成為主流?為什麼在沒有任何宗教與意識形態的原始群落中,人們也會遵循基本的道德準則?
為什麼科學概念會從私人事業中崛起?為什麼鼓勵創新卻從來帶不來
創新?
為什麼重農主義要讓步於重商主義?計畫經濟不能戰勝市場經濟?
為什麼中國的改革開放能成功,而很多國家的改革卻陷入了停滯?
為什麼嫁接他國的政治制度往往會給傳統社會帶來災難性後果?
為什麼區塊鏈技術會帶來爆發式的金融革命,其他的制度設計卻不能?
圖書目錄
序言 演變通論
第1章 宇宙的演變 / 001
異端盧克萊修 / 005
牛頓的“輕輕一推” / 007
偏離 / 008
麵團,還是蠕蟲 / 010
不需要那種假設 / 013
泥漿總是剛好填滿泥坑 / 014
為自己而思考 / 015
第2章 道德的演變 / 017
道德是怎樣形成的 / 022
善良天使 / 025
甜蜜的商業活動 / 027
法律的演變 / 030
第3章 生命的演變 / 035
休謨的偏離 / 039
達爾文對眼睛的解釋 / 041
感光基因 / 044
機率太渺茫,所以不可能嗎 / 045
仍然對達爾文保持懷疑 / 047
古爾德的偏離 / 051
拉馬克的誘惑 / 053
文化驅動的遺傳進化 / 055
第4章 基因的演變 / 057
全是起重機,沒有天鉤 / 061
為誰做代表 / 064
廢物和垃圾不一樣 / 067
紅皇后比賽 / 071
第5章 文化的演變 / 075
語言的演變 / 079
人類革命實際上是一場演變 / 082
婚姻的演變 / 085
城市的演變 / 090
機構制度的演變 / 093
第6章 經濟的演變 / 097
人的行動,而非人的設計 / 100
不完善的市場好過沒有市場 / 102
無形之手 / 105
收益在遞減嗎 / 106
創新主義 / 109
斯密和達爾文 / 111
至高無上的消費者 / 113
取代利維坦 / 116
第7章 技術的演變 / 119
不可抵擋的技術進步 / 124
大海塑造了船隻 / 128
對專利的懷疑態度 / 133
抄襲並不便宜 / 134
科學是技術之女 / 135
科學曾是私人事業 / 139
第8章 思想的演變 / 143
異端 / 146
尋找小矮人 / 148
驚人的假說 / 149
自由意志的錯覺 / 151
決定論世界裡的責任 / 154
第9章 性格的演變 / 159
力不從心的家長 / 163
地位商數 / 166
智力源自內部 / 169
天生的性取向 / 171
殺戮的演變 / 173
性吸引力的演變 / 175
第10章 教育的演變 / 177
普魯士模式 / 179
排擠私立學校 / 181
教育創新 / 183
教育技術 / 187
灌輸式教育的繼續 / 191
教育帶來經濟成長 / 192
第11章 人口的演變 / 197
這套理論用在了愛爾蘭 / 200
國有化婚姻 / 202
絕育開始 / 205
為殺人辯白 / 207
還是人口 / 208
人口勒索 / 211
人口懷疑論者 / 213
第12章 領導力的演變 / 217
中國改革的自發性質 / 221
蚊子打贏了戰爭 / 221
帝國式執行長 / 224
管理的演變 / 227
經濟發展的演變 / 229
中國香港地區的演變 / 233
第13章 政府的演變 / 235
監獄裡的政府演變 / 238
收取保護費的組織演變成政府 / 240
自由主義平等派 / 242
商貿是自由的助產士 / 244
自由貿易和自由思考 / 245
政府反對革命 / 248
自由派法西斯主義 / 251
自由主義的復興 / 253
政府是上帝 / 254
第14章 宗教的演變 / 257
諸神的可預見性 / 261
先知的演變 / 263
麥田圈崇拜 / 266
迷信的誘惑 / 268
活力妄想 / 271
氣候之神 / 273
天氣之神 / 276
第15章 金錢的演變 / 279
蘇格蘭實驗 / 284
馬拉奇·馬拉格勞瑟出手相助 / 286
金融穩定,不靠央行 / 287
2008年金融危機式的代價 / 290
有多少是房利美的錯 / 291
移動支付的演變 / 296
第16章 網際網路的演變 / 301
網路變成了巴爾幹火藥桶 / 305
區塊鏈的離奇演變 / 309
神秘的創始人 / 312
區塊鏈,為所有人謀福利 / 315
政治的再演變 / 316
結 語 未來的演變 / 319
致 謝 / 322
參考文獻 / 324
作者簡介
馬特·里德利 (Matt Ridley)
英國記者,科學家,商界人士,英國上議院議員,著名的科普作家,因為其在科學、環境學與經濟學領域的著作而聞名。
早年就讀於伊頓公學與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主修動物學,並因對雉雞的繁育系統研究而獲得博士學位。
1983年博士畢業後,加入了《經濟學人》雜誌,擔任科學編輯,後擔任駐華盛頓記者,成為《每日電訊》專欄作家,並成為The Best American Science Writing 2002年度的嘉賓編輯。
從1994年到2007年因家族原因進入金融行業。
在金融危機後,他在2010年到2013年為《華爾街日報》撰寫專欄,並從2013年至今為《時代》雜誌撰寫科學、環境與經濟學專欄。
他的著作已入圍六大文學獎項,其中包括《洛杉磯時報》圖書獎與美國國家科學院頒發的最佳科學圖書獎。
他還是紐卡斯爾英國國際生命中心的創始主席與終身總裁。該中心是由英國女王於2000年親自創立於紐卡斯爾的一家非營利性科研中心,其成員包括紐卡斯爾大學、東北英格蘭幹細胞研究所(NESCI)等英國專業醫學研究機構。
馬特·里德利還在紐約冷泉港實驗室擔任客座教授。這家有300位研究人員的實驗室的研究對象包括癌症、神經生物學、植物遺傳學、基因組學以及生物信息學,在這裡誕生了8位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