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詩(智愷《臨終詩》)

《臨終詩》是南朝智愷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終詩
  • 創作年代:南朝
  • 作品體裁:五言詩
  • 作者:智愷
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原文

臨終詩
千月本難滿,三時理易傾①。
石火無恆焰,電光非久明②。
遣文空滿笥,徒然昧後生③。
泉路方幽噎,寒隴向淒清④。
一隨朝露盡,惟有夜松聲。

作品注釋

①千月:猶言百年,百年當為一千二百月,此舉整數。三時:古印度曆法將一年分為三季,佛經稱作三時,即熱時、雨時、寒時,從正月十六日起依序各占四個月。傾:盡。
②石火:燧石敲擊出的火花。電光:閃電的光芒。石火電光連續使用,強調生命之短暫,瞬息即逝也。
③笥:盛食物或衣物的竹器,此處系指盛放書籍的箱子。昧:欺騙、蒙蔽。兩句寫作者雖留有很多文字作品,卻只會給後來者帶來壞處,乃自謙之詞。
④泉路:猶言泉下、泉壤,指通往黃泉之路。幽噎:幽幽地硬咽哭泣。寒隴:淒清寒冷的墓地。隴指墳墓。

作品簡析

公元568年(南朝陳廢帝光大二年),僧宗、法準、惠忍及成名學士七十餘人請智愷於智慧型寺主講《俱舍論》。講至《業品疏》第九卷,文猶未盡,於八月二十日示疾,自省不救,索紙題此詩,擱筆與諸名德握手語別,端坐儼思,奄然而卒。前人在評述智愷的詩時曾說他“素積道風,辭力殷瞻”,但其存詩僅見此篇。不過,這組古風雖只短短几行,卻也頗具特色,既含哲理,亦富人情。從佛家四大皆空的觀點來看,一切都是短暫而又空虛的。智愷便是這樣認識的,但他在臨終之際,卻也不免流露出對人生的依戀。最後兩行尤有韻味。

作者簡介

智愷
(518~568)南朝詩僧。為梁陳之際江南揚州高僧。俗姓曹,籍貫不詳,大約是江浙一帶人氏。自幼出家,及長,四方問道,曾與法泰同往嶺表(廣東省)雲遊,就學於大翻譯家、高僧真諦,頗獲教益。智愷學識淵博,擅長詩文,又曾主講《攝論》、《俱舍論》等,並作文疏八十三卷,不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