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青靄千峰溟,悲風萬古呼。
其誰掛寶劍?應有奠生芻。
皎月東方隕,長松半壑枯。
山泉吾所愛,聲到夜台無?
作品賞析
《臨終作》是袁陟的自輓詩,約寫於宋仁宗嘉祐年間(1056—1063)。他“讀書最苦,因爾癯瘠,沒時才三十四歲”(《潘子真詩話》、《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引),官止太常博士。除此詩外,他還自作墓誌,很有陶潛風度。王安石曾手寫他贈郭功甫的律詩,對他的詩才頗為賞識。
此詩從墓地風光寫到弔唁友朋,再寫到朝夕相伴的松月,特別對生前愛聽的山泉聲表示極大的留戀,是詩人臨終時樂觀精神的生動體現。
首聯以對句形式鉤寫想像中的墓穴的自然環境。靄,指霧氣;青,言其濃。千峰被濃霧所籠罩,墓地四周只見一片茫茫夜色;耳邊呼號著“萬古”不歇的悲風。它和陶潛的“千年不復朝”、“風為自蕭條”近似,卻更富於形象感。
次聯通過兩個典故,突出墓穴主人即詩人自己的人品學問。前一典故是說春秋時吳季札奉命出使,路過徐國,徐君愛其劍,但不好意思開口;待季札完成使命,再經徐國,徐君已亡。季札認為所佩之劍早已心許徐君,於是將劍掛於墳樹而去,以示不負友人。後一典故出自《後漢書·徐穉傳》:“及林宗(郭泰)有母憂,穉往吊之,置生當一束於廬前而去。”詩人相信死後一定會有心意相投的神交、不求聞達的高士前來祭奠。“生芻”語出《詩經·小雅·白駒》:“生當一束,其人如玉。”也是詩人暗喻自己具有玉一般的品質。
第三聯景中寓情。“皎月”隕落,“長松”枯槁,表面描寫墓穴周圍景色,實際讚美墓穴主人的人品。這兩句以惋惜的語調宣布:一位有皎月般高潔品格和長松般堅挺節操的詩人,與世長辭了。詩人的自我惋傷是用以景寓情的含蓄手法來表達的。透過外在的景物描寫,就能領會到內含的深刻感情。第三聯和第二聯緊緊結合,更起了深化主題的作用。
末聯著重表現了詩人的願望:生前所愛聽的山泉聲,不知死後能否在夜台(墓穴)中聽到?詩人生動具體地抒寫了自己熱愛生活的情懷。人雖然埋進了墓穴,人間的美好事物,卻使他永遠難忘。他想到的不是飲食男女,而是那沁人心脾的山泉聲。這種生活喜愛,更進一步表明他是一位潔身自好、不同流俗的詩人。
《臨終作》由描寫墓穴自然環境,進而展示墓穴主人的人品與情操,有著健康的基調。是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詩人死前的自我鑑定。在死神面前,他毫無恐懼之感,卻有安詳之色。他在人生道路上雖只活了三十四年,但對人生的態度,卻是嚴肅而樂觀的。《王直方詩話》說袁陟詩“慕韋應物而遒麗奇壯過之”,“臨死一篇尤佳”,是十分恰當的評價。
作者簡介
袁陟,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字世弼,號遁翁,南昌(今屬江西)人。1046年(慶曆六年)進士。知當塗縣,官至太常博士。卒年三十四歲。詩學韋應物。有《遁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