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縣誌

臨沂縣誌》是一部紀述臨沂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臨沂縣誌》包括兩個部份:《臨沂縣誌》和《續修臨沂縣誌》,該書從1916年開始修訂,1987年最後一次修訂完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沂縣誌
  • 創作年代:民國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組成:《臨沂縣誌》和《續修臨沂縣誌》
版本發展,民國,新中國,內容簡介,

版本發展

民國

初稿《臨沂縣誌》於1916年(民國五年)8月脫稿,9月開雕,第二年初成書。全書共六冊十四卷。
臨沂縣誌臨沂縣誌
明朝,相當臨沂縣域直屬沂州,因為沒有縣的建制而無志書。明萬曆時的知州徐汝冀和清康熙時的知州邵士,分別主持修過《沂州志》。
清雍正十二年,沂州升府,設附郭蘭山縣,民國三年,蘭山改稱臨沂縣。到民國初年,歷經二百年,一直無縣誌。有時上級官員索閱縣誌,皆以州志代替。正像縣人吳達三所說:臨沂所以無縣誌,主要是“汲汲於名者不暇修,汲汲於利者不知修”。《臨沂縣誌》初由清末蘭山知縣陳景星倡修,當時名為《蘭山縣誌》。陳景星是貴州石阡人,字笑山,進士出身,為官清勤公正。他重視文化建設,初上任,即集巨資修志。沂州知府對這筆款項,有些眼紅,想要提用。陳景星急忙組織人員在右軍祠中開局纂修,拒絕了知府的無理要求。知府碰了釘子,就拿蘭山一名縣役出氣,藉故將他打了一頓棍子。陳景星也不示弱,步行到知府官衙要與他理論。知府聽說他來,急忙避開,不與相見。
1935年(民國24年)時任臨沂縣長范築先在任職期間另開新書纂修《續修臨沂縣誌》,原書十七卷,四本,成書後為區分民國五年修訂的《臨沂縣誌》,後人稱此書為“民國二十四年刊本《臨沂縣誌》”。
1936年(民國25年) 陳景星和王景祜等人主持重修《臨沂縣誌》,成書後,為區分民國五年修訂的《臨沂縣誌》,後人稱此書為“民國二十五年刊本 《臨沂縣誌》”。

新中國

1987年10月由臨沂市府在“民國五年刊本《臨沂縣誌》”和“民國二十四年刊本《臨沂縣誌》”的基礎上,組織人力重修《臨沂縣誌》, 重修過程中,在書中添加了釋義,因過去縣誌純屬文言,句逗不分,深奧難懂,典故太多,將原來的豎排本,改為橫排本,使之合乎現代格式,臨沂古是琅琊國沂州府所在地,名人倍出,二十四孝之首王祥、聖人孔子的老師之一郯子、建造長城的蒙恬王璟荀子、書聖王羲之、智聖諸葛亮顏真卿顏杲卿劉勰、算聖劉洪。相繼又出土了漢墓竹簡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晉墓等文物。
1987年重修的《臨沂縣誌》是臨沂市政府為保護文化遺產,包括《臨沂縣誌》和《續修臨沂縣誌》兩部分。其中《臨沂縣誌》共分582頁,《續修臨沂縣誌》 共分307頁。
1994年12月,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 設立地級臨沂市。原縣級臨沂市分為蘭山河東羅莊3個縣級行政區。原臨沂縣一名,不再使用,1987年重修的《臨沂縣誌》為最後一次修訂。

內容簡介

啟陽城是臨沂縣最早的城池,距今2500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廢府撤州, 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3年撤銷沂州府, 改莒州為莒縣。1914年分山東省為4道, 改蘭山縣為臨沂縣,臨沂縣第一次以地名出現在《臨沂縣誌》中,直至1994年12月經山東省批准,撤銷臨沂縣,原臨沂縣劃分為蘭山區河東區羅莊區三個縣級行政區。
《臨沂縣誌》以“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目錄為中心詳細紀錄了臨沂縣發展過程,原書多以文言文記載,1987年重印《臨沂縣誌》時,對難點雜字進行了注釋,同時補充了一些當時文物部門考古發掘的一些研究結果的文字描述等字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