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文化通覽》內容介紹:沂蒙山區以沂河流域和蒙山山係為核心,包括臨沂市的三區九縣和周邊省市的部分地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臨沂市是山東省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地級市,也是全國人口過千萬的四個地級市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臨沂文化通覽
- 作者:孟憲海 王志民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9062589
- 外文名:Linyi Culture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頁數:578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臨沂文化通覽》編輯推薦:《臨沂文化通覽》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編寫而成的此書,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濱州史前至商代文明的足跡、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濱州“九河文化”的勃發、秦漢時期濱州“九河文化”的成長等。
圖書目錄
齊魯文化與山東區域文化(代總序)
一、二元一體與文化傳承
二、從文化重心到人文聖地
三、山東的區域文化與《通覽》的編纂
緒論
一、自然環境
二、行政區劃沿革
三、市情概況
四、文化特點與歷史貢獻
上編
第一章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遠古文化
第一節山東古人類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一、適宜的自然環境與沂蒙史前文化的產生
二、蒙山沂沭河流域東夷文化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舊石器文化
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舊石器遺存和文化面貌
二、蒙山和沂沭河流域舊石器的年代與分期
三、蒙山和沂沭河流域舊石器與其他地區的關係
第三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細石器文化
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細石器遺址
二、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細石器文化的特徵及分期
第四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
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新石器遺址
二、蒙山和沂沭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面貌
三、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社會狀況
第五節太吳、少吳、帝舜和皋陶在沂蒙
一、太昊、少昊時代
二、少昊集團的鳥圖騰機制與組織結構
三、龍鳳崇拜
四、帝舜與皋陶
第六節沂蒙東方古國與文化
一、沂蒙先秦古國分布
二、沂蒙東夷方國之典型——郯國
三、徐夷與徐國
四、鄫國與鄯國故城
五、□城及其遺址
六、郯國故城
第二章沂蒙地域文化與齊魯楚文化的互漸
第一節齊魯楚疆域變化與文化交流
一、齊魯楚等疆域變化下的臨沂古地
二、齊魯對待東夷的文化政策
三、楚兼併郯、費對沂蒙地域文化的影響
四、“東方雄關”穆陵關與文化交流
第二節沂蒙地域文化的發展、傳播
一、孔子“登東山”及至郯“問官”
二、“篤聖”閔子騫與儒學的傳播
三、大山崇拜與蒙山封禪文化
四、先秦戰事與沂蒙兵學的發展
第三節思想家荀子
一、荀子任“祭酒”與蘭陵令
二、荀子思想概論
三、荀子的影響及評價
第四節沂蒙地域文化與齊魯楚文化的關係
一、排拒鬥爭,體現原生性和獨立性
二、兼收並蓄,體現交融性和先進性
第三章秦漢魏晉沂蒙地域文化的發展
第一節琅邪郡(國)與沂蒙
一、琅邪郡(國)治下的沂蒙
二、琅邪文化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沂蒙儒學教育
一、沂蒙官學的儒學教育
二、沂蒙私學與儒學教育
三、社會生活中的儒學教育
第三節沂蒙世家大族
一、遷入沂蒙的家族及其發展
二、沂蒙原有大家族舉要
三、沂蒙大族的文化特色
第四節沂蒙地域文化的成就
一、孟氏易學
二、沂蒙天文歷算
三、沂蒙書法藝術
四、沂蒙文學
第五節沂蒙墓葬文化
一、沂蒙墓葬文化的內涵與特色
二、沂蒙墓葬文化的價值
第六節沂蒙道教文化
一、琅邪人宮崇與《太平經》
二、道教在沂蒙的傳播
第七節沂蒙地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
一、家族遷徙、外族人治與文化交流
二、士人遊學、出仕、聯姻與文化交流
三、魏晉風度對沂蒙地域文化的影響
四、佛教在沂蒙的傳播
第四章東漢魏晉南北朝臨沂名賢
第一節天文歷算學家劉洪
一、劉洪事略
二、劉洪的科學成就與貢獻
三、劉洪的影響和評價
第二節蜀漢丞相諸葛亮
一、諸葛亮生平
二、諸葛亮的政治軍事經濟思想
三、諸葛亮代表作品評析及其散文特色
四、諸葛亮文化現象及評析
五、諸葛亮的文化貢獻
第三節經學大師王肅
一、王肅生平事略
二、遍注群經,議政獻策
第四節書聖王羲之
一、王羲之生平
二、王羲之的思想
三、王羲之書法藝術特點、成就與影響
四、王羲之書法理論和其他著作
五、王羲之遺址和紀念地
第五節南北朝名家擷英
一、蕭子顯撰《南齊書》
二、蕭統編纂《文選》
三、徐陵編《玉台新詠》
四、徐之才醫術冠北朝
第五章沂蒙大族南遷與沂蒙地域文化的傳播
第一節沂蒙大族南遷
一、琅邪諸葛氏南遷
二、琅邪王氏南遷
三、琅邪顏氏南遷
四、蘭陵蕭氏南遷
五、沂蒙其他大族南遷
第二節沂蒙地域文化傳播的主要形式
一、進入政權,施展抱負
二、參與官學,興辦私學
三、士人交遊,兒女聯姻
四、日常生活,視為楷模
第三節沂蒙地域文化傳播的影響
一、豐富了沂蒙地域文化的內涵
二、形成了江南沂蒙籍傑出人才群
三、提升了沂蒙地域文化的地位
四、促進了江南文化的發展
第六章隋唐宋金元時期的沂蒙地域文化
第一節隋唐時期的沂蒙地域文化
一、重“義疏之學”,以科舉出仕為正道
二、蕭穎士奠定韓柳“古文運動”的基礎
三、顏師古校《五經》撰《五禮》注《漢書》
四、顏真卿與書法藝術的發展
五、徐則、王遠知、王嶼、蕭靜之與道教的傳播
六、沂蒙官學、私學的發展
第二節宋金元時期的沂蒙地域文化
一、崇儒與文化的多元化
二、沂蒙官學的進一步發展
三、寶泉寺的修建與佛教的傳播
四、蒙山萬壽宮(玉虛觀)與沂蒙道教的發展
五、儒釋道際遇與文化交流
六、回族遷入與伊斯蘭教的傳播
七、沂南信量橋與沂蒙建築藝術
第三節隋唐宋金元文人與沂蒙
一、李白杜甫游蒙山
二、文人贊沂蒙
第七章明清沂蒙地域文化的交流發展
第一節明清移民與文化交流
一、明初沂蒙移民
二、清初郯城大地震與移民
三、沂蒙移民與文化交流
第二節明清時期沂蒙經濟發展
一、外國的經濟侵略
二、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
三、手工業的興盛
四、採煤業的發展
五、商業的繁榮
第三節明清時期的沂蒙地域文化家族
一、蒙陰公氏
二、莒南大店莊氏
三、其他家族
第四節明清時期沂蒙教育的發展
一、沂蒙傳統官學的發展
二、沂蒙傳統私學的興盛
三、近代新式教育的出現與發展
第五節明清時期沂蒙地域文化藝術的發展
一、沂蒙文學的發展
二、沂蒙儒學的發展
三、全真道在沂蒙的傳播
四、基督教傳人與西學的傳播
五、沂蒙戲曲的發展
六、李希賢與《沂州府志》
七、王璟御封林和沂州五賢祠
第六節明清名人與沂蒙
一、康熙、乾隆巡遊沂州贊沂蒙
二、蒲松齡等名人與沂蒙
三、華德勝塔山造林
第八章辛亥革命與民國沂蒙新文化
第一節民主革命思想在沂蒙的傳播與實踐
一、沂蒙人為救國救民追求“新學”
二、民主革命思想在沂蒙的傳播
三、中國同盟會在沂蒙
四、同盟會山東分會會長李光儀
五、莊陔蘭與辛亥革命
六、沂蒙革命黨人爭取沂州獨立的鬥爭
七、辛亥革命烈士劉溥霖、方耀庭、周瑞麟
第二節民初沂蒙新文化
一、《東魯日報》等報刊的創辦發行
二、五四運動在臨沂
三、王思玷、劉一夢與沂蒙新文學的發展
四、山東省立第三鄉師及臨沂和費縣師範講習所
五、乙種蠶業學校與臨沂桑蠶業的發展
六、臨沂基督教醫院與臨沂西醫的發展
七、范築先續修《臨沂縣誌》
八、李景星和《四史評議》
九、劉惠民與沂蒙中醫的發展
第九章沂蒙紅色文化
第一節馬列主義在沂蒙的傳播與實踐
一、早期共產黨人在沂蒙傳播馬列主義
二、中共沂蒙第一個縣級組織——沂水縣支部
三、中共魯南第一支部
四、沂蒙地區的革命暴動
第二節沂蒙抗戰
一、張自忠與臨沂戰役
二、八路軍一一五師進駐沂蒙抗戰
三、沂蒙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
四、淵子崖人民浴血抗日
五、漢斯·希伯、羅生特在沂蒙
六、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進駐沂蒙
七、山東省戰工會和山東省政府在沂蒙
八、沂蒙軍民在抗戰中的貢獻
第三節沂蒙解放戰爭
一、沂蒙健兒隨八路軍主力挺進東北和新四軍進駐沂蒙
二、粉碎國民黨軍對沂蒙的進攻
三、孟良崮戰役
四、山東省第一個團支部的建立
五、共和國將帥在沂蒙
六、沂蒙人民支前
七、支援新解放區——沂蒙幹部南下
八、沂蒙軍民在解放戰爭中的貢獻
第四節沂蒙紅嫂與沂蒙英雄女性群體
一、乳汁救傷員
二、撫養革命後代
三、送兒送郎上戰場
四、英勇支前
五、搶架“火線橋”
第五節抗日與解放戰爭時期的沂蒙紅色文化
一、《大眾日報》與沂蒙紅色報刊的創辦發行
二、抗大第一分校與沂蒙幹部教育的發展
三、沂蒙根據地高等教育的發展
四、“識字班”、“莊戶學”與沂蒙民眾教育
五、一一五師戰士劇社與沂蒙紅色文藝團體
六、沂蒙紅色文藝作品的大量湧現
……
下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一、二元一體與文化傳承
二、從文化重心到人文聖地
三、山東的區域文化與《通覽》的編纂
緒論
一、自然環境
二、行政區劃沿革
三、市情概況
四、文化特點與歷史貢獻
上編
第一章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遠古文化
第一節山東古人類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一、適宜的自然環境與沂蒙史前文化的產生
二、蒙山沂沭河流域東夷文化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舊石器文化
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舊石器遺存和文化面貌
二、蒙山和沂沭河流域舊石器的年代與分期
三、蒙山和沂沭河流域舊石器與其他地區的關係
第三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細石器文化
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細石器遺址
二、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細石器文化的特徵及分期
第四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新石器文化
一、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新石器遺址
二、蒙山和沂沭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面貌
三、蒙山和沂沭河流域的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社會狀況
第五節太吳、少吳、帝舜和皋陶在沂蒙
一、太昊、少昊時代
二、少昊集團的鳥圖騰機制與組織結構
三、龍鳳崇拜
四、帝舜與皋陶
第六節沂蒙東方古國與文化
一、沂蒙先秦古國分布
二、沂蒙東夷方國之典型——郯國
三、徐夷與徐國
四、鄫國與鄯國故城
五、□城及其遺址
六、郯國故城
第二章沂蒙地域文化與齊魯楚文化的互漸
第一節齊魯楚疆域變化與文化交流
一、齊魯楚等疆域變化下的臨沂古地
二、齊魯對待東夷的文化政策
三、楚兼併郯、費對沂蒙地域文化的影響
四、“東方雄關”穆陵關與文化交流
第二節沂蒙地域文化的發展、傳播
一、孔子“登東山”及至郯“問官”
二、“篤聖”閔子騫與儒學的傳播
三、大山崇拜與蒙山封禪文化
四、先秦戰事與沂蒙兵學的發展
第三節思想家荀子
一、荀子任“祭酒”與蘭陵令
二、荀子思想概論
三、荀子的影響及評價
第四節沂蒙地域文化與齊魯楚文化的關係
一、排拒鬥爭,體現原生性和獨立性
二、兼收並蓄,體現交融性和先進性
第三章秦漢魏晉沂蒙地域文化的發展
第一節琅邪郡(國)與沂蒙
一、琅邪郡(國)治下的沂蒙
二、琅邪文化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沂蒙儒學教育
一、沂蒙官學的儒學教育
二、沂蒙私學與儒學教育
三、社會生活中的儒學教育
第三節沂蒙世家大族
一、遷入沂蒙的家族及其發展
二、沂蒙原有大家族舉要
三、沂蒙大族的文化特色
第四節沂蒙地域文化的成就
一、孟氏易學
二、沂蒙天文歷算
三、沂蒙書法藝術
四、沂蒙文學
第五節沂蒙墓葬文化
一、沂蒙墓葬文化的內涵與特色
二、沂蒙墓葬文化的價值
第六節沂蒙道教文化
一、琅邪人宮崇與《太平經》
二、道教在沂蒙的傳播
第七節沂蒙地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流
一、家族遷徙、外族人治與文化交流
二、士人遊學、出仕、聯姻與文化交流
三、魏晉風度對沂蒙地域文化的影響
四、佛教在沂蒙的傳播
第四章東漢魏晉南北朝臨沂名賢
第一節天文歷算學家劉洪
一、劉洪事略
二、劉洪的科學成就與貢獻
三、劉洪的影響和評價
第二節蜀漢丞相諸葛亮
一、諸葛亮生平
二、諸葛亮的政治軍事經濟思想
三、諸葛亮代表作品評析及其散文特色
四、諸葛亮文化現象及評析
五、諸葛亮的文化貢獻
第三節經學大師王肅
一、王肅生平事略
二、遍注群經,議政獻策
第四節書聖王羲之
一、王羲之生平
二、王羲之的思想
三、王羲之書法藝術特點、成就與影響
四、王羲之書法理論和其他著作
五、王羲之遺址和紀念地
第五節南北朝名家擷英
一、蕭子顯撰《南齊書》
二、蕭統編纂《文選》
三、徐陵編《玉台新詠》
四、徐之才醫術冠北朝
第五章沂蒙大族南遷與沂蒙地域文化的傳播
第一節沂蒙大族南遷
一、琅邪諸葛氏南遷
二、琅邪王氏南遷
三、琅邪顏氏南遷
四、蘭陵蕭氏南遷
五、沂蒙其他大族南遷
第二節沂蒙地域文化傳播的主要形式
一、進入政權,施展抱負
二、參與官學,興辦私學
三、士人交遊,兒女聯姻
四、日常生活,視為楷模
第三節沂蒙地域文化傳播的影響
一、豐富了沂蒙地域文化的內涵
二、形成了江南沂蒙籍傑出人才群
三、提升了沂蒙地域文化的地位
四、促進了江南文化的發展
第六章隋唐宋金元時期的沂蒙地域文化
第一節隋唐時期的沂蒙地域文化
一、重“義疏之學”,以科舉出仕為正道
二、蕭穎士奠定韓柳“古文運動”的基礎
三、顏師古校《五經》撰《五禮》注《漢書》
四、顏真卿與書法藝術的發展
五、徐則、王遠知、王嶼、蕭靜之與道教的傳播
六、沂蒙官學、私學的發展
第二節宋金元時期的沂蒙地域文化
一、崇儒與文化的多元化
二、沂蒙官學的進一步發展
三、寶泉寺的修建與佛教的傳播
四、蒙山萬壽宮(玉虛觀)與沂蒙道教的發展
五、儒釋道際遇與文化交流
六、回族遷入與伊斯蘭教的傳播
七、沂南信量橋與沂蒙建築藝術
第三節隋唐宋金元文人與沂蒙
一、李白杜甫游蒙山
二、文人贊沂蒙
第七章明清沂蒙地域文化的交流發展
第一節明清移民與文化交流
一、明初沂蒙移民
二、清初郯城大地震與移民
三、沂蒙移民與文化交流
第二節明清時期沂蒙經濟發展
一、外國的經濟侵略
二、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
三、手工業的興盛
四、採煤業的發展
五、商業的繁榮
第三節明清時期的沂蒙地域文化家族
一、蒙陰公氏
二、莒南大店莊氏
三、其他家族
第四節明清時期沂蒙教育的發展
一、沂蒙傳統官學的發展
二、沂蒙傳統私學的興盛
三、近代新式教育的出現與發展
第五節明清時期沂蒙地域文化藝術的發展
一、沂蒙文學的發展
二、沂蒙儒學的發展
三、全真道在沂蒙的傳播
四、基督教傳人與西學的傳播
五、沂蒙戲曲的發展
六、李希賢與《沂州府志》
七、王璟御封林和沂州五賢祠
第六節明清名人與沂蒙
一、康熙、乾隆巡遊沂州贊沂蒙
二、蒲松齡等名人與沂蒙
三、華德勝塔山造林
第八章辛亥革命與民國沂蒙新文化
第一節民主革命思想在沂蒙的傳播與實踐
一、沂蒙人為救國救民追求“新學”
二、民主革命思想在沂蒙的傳播
三、中國同盟會在沂蒙
四、同盟會山東分會會長李光儀
五、莊陔蘭與辛亥革命
六、沂蒙革命黨人爭取沂州獨立的鬥爭
七、辛亥革命烈士劉溥霖、方耀庭、周瑞麟
第二節民初沂蒙新文化
一、《東魯日報》等報刊的創辦發行
二、五四運動在臨沂
三、王思玷、劉一夢與沂蒙新文學的發展
四、山東省立第三鄉師及臨沂和費縣師範講習所
五、乙種蠶業學校與臨沂桑蠶業的發展
六、臨沂基督教醫院與臨沂西醫的發展
七、范築先續修《臨沂縣誌》
八、李景星和《四史評議》
九、劉惠民與沂蒙中醫的發展
第九章沂蒙紅色文化
第一節馬列主義在沂蒙的傳播與實踐
一、早期共產黨人在沂蒙傳播馬列主義
二、中共沂蒙第一個縣級組織——沂水縣支部
三、中共魯南第一支部
四、沂蒙地區的革命暴動
第二節沂蒙抗戰
一、張自忠與臨沂戰役
二、八路軍一一五師進駐沂蒙抗戰
三、沂蒙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
四、淵子崖人民浴血抗日
五、漢斯·希伯、羅生特在沂蒙
六、國民黨山東省政府進駐沂蒙
七、山東省戰工會和山東省政府在沂蒙
八、沂蒙軍民在抗戰中的貢獻
第三節沂蒙解放戰爭
一、沂蒙健兒隨八路軍主力挺進東北和新四軍進駐沂蒙
二、粉碎國民黨軍對沂蒙的進攻
三、孟良崮戰役
四、山東省第一個團支部的建立
五、共和國將帥在沂蒙
六、沂蒙人民支前
七、支援新解放區——沂蒙幹部南下
八、沂蒙軍民在解放戰爭中的貢獻
第四節沂蒙紅嫂與沂蒙英雄女性群體
一、乳汁救傷員
二、撫養革命後代
三、送兒送郎上戰場
四、英勇支前
五、搶架“火線橋”
第五節抗日與解放戰爭時期的沂蒙紅色文化
一、《大眾日報》與沂蒙紅色報刊的創辦發行
二、抗大第一分校與沂蒙幹部教育的發展
三、沂蒙根據地高等教育的發展
四、“識字班”、“莊戶學”與沂蒙民眾教育
五、一一五師戰士劇社與沂蒙紅色文藝團體
六、沂蒙紅色文藝作品的大量湧現
……
下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