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孔辨識困難症

臉孔辨識困難症

臉孔辨識困難症即無法辨認人的臉,或者辨認他人的面孔有困難。面孔認知障礙分兩種類型:熟人面孔失認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臉孔辨識困難症
  • 外文名:Anoton—Babinskin
發現過程,常見表現,失認症,

發現過程

1892年,德國醫生維爾布蘭特發現了一種病,引起了醫學界的矚目。患者是位43歲的婦女,她患了某種病以後,突然有了異常的視覺體驗:不但無法辨認熟人的臉,就連剛見過的人也會記不得,而通過聽聲音,她卻能夠區分誰是誰。這位婦女是自打腦梗塞發生後,行為開始起變化的。剛開始,大家都以為這是因為她的眼睛看不見物體,以至於將所養的狗誤認為醫生,把女傭誤認為桌子。然而奇怪的是,儘管有這樣的種種異常行為出現,她閱讀起文字來卻毫無障礙。這個病例以後,很多人也相繼報告了類似的症狀。人們把這個特徵稱作“相貌失認症”。患者雖然分辨不出熟人的臉,也記不住初次遇到的人的臉,但是視覺其它各方面都正常,甚至還可以正確地判斷複雜圖形和顏色。相貌失認症的解釋,就是腦中存在一種只對臉形起反應的細胞,患病時這部分細胞被損壞了,但除此之外的視覺機能並沒有受損。這真是匪夷所思,細胞莫非還能辨認東西?它們從大腦這個黑箱子裡向外窺探,非臉不認?檢查患者的腦部,果不其然,科學家發現某些特定部位確實有病變,於是人們推測,這個部位可能和臉的知覺和記憶有關係。美國和英國的兩個研究小組相繼在1981年和1982年,在人類的近親——猴子的腦中發現了一種僅僅對臉形有一定反應的細胞——“臉細胞”,轟動了科學界。科學家把電極插到猴的腦中,一邊讓猴子看各種圖畫,一邊記下各個細胞的電位變化,結果發現,某些細胞對猴子的臉和人的臉發生強烈的反應,但是對與臉無關的圖畫,細胞無動於衷。當從臉的圖畫上去除眼睛圖案時,“臉細胞”似乎也認不出臉了。由此可以推斷,這些特殊的細胞只對臉產生反應,而且對於臉的辨認,眼睛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據報導,在過去,醫學界認為面孔失認症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症狀,而且主要是由於患者腦部缺損造成。直至最,醫學界有記錄的面孔失認症個案也不過是一百人左右。
prosopagnosiaprosopagnosia
但是在6月,德國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面孔失認症遠比人們想像的更加普遍存在,而且這種病症的遺傳幾率非常高。德國明斯特人類基因研究所博士托馬斯·格魯特表示,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每50個人當中就有1人患面孔失認症。
格魯特說:“這意味著單在美國就有超過500萬面孔失認症患者。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比例。”格魯特是專門研究面孔失認症的專家,他本人就是一名面孔失認症患者。
格魯特的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基因期刊》上,在醫學界引起強烈反響。在研究中,格魯特對689名德國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了17名面孔失認症患者,其中14名患者至少有1名近親有同樣的問題。格魯特懷疑面孔失認症是由一種單一的顯性基因引起的,因此如果父母中有1人患病,那么孩子有50%的機會患病。
據報導,面孔失認症患者的具體情況互不相同。對於大部分患者來說,問題不在於對面孔的觀察——患者能夠和正常人一樣清晰地看見別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但問題是當他們再次看到這張臉時,他們不能認出來。
因此,面孔失認症給患者生活帶來的煩惱可想而知。他們可能沒法看完一部電影,因為他們弄不清裡面的角色;他們也無法從集體大合照中找出特定的某個人。
病情比較輕的患者可以通過訓練強迫自己記住數目有限的幾張臉(有研究稱對於患者來說,這個過程就象要區分不同的石頭一樣),而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只能認出自己的家人,情況最嚴重的患者只認得自己。一名患者表示,她曾經在一間人很多的公共衛生間裡,對著鏡子做了個鬼臉,這樣她才能分辨出鏡子裡哪個是自己。
面孔認知障礙分兩種類型:熟人面孔失認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礙
前者對站在面前的兩個陌生人可知覺或分辨,也能根據單人面孔照片,指出該人在集體照片中的位置。但病人不能單憑面孔確認親人,卻可憑藉親人的語聲或熟悉的衣著加以確認。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礙的患者,對熟人確認正確無誤,但對面前的陌生人卻無法分辨。

常見表現

靠認髮型、體形識人
大部分面孔失認症患者從很早的時候便開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解決無法辨識面孔的問題。
例如,他們依靠人的髮型、聲音、體形或者走路姿態來認人;他們儘量避免去一些可能會碰到熟人的地方;他們走在大街上的時候裝出一副正在專心致志想事情的樣子;他們對任何人都一概表現出很友好(或者很不友好)的態度。
科學家一直沒有弄清楚人的大腦究竟是如何感知面孔的,只知道這種感知能力有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而且牽涉大腦的多個部分。例如,嬰兒更喜歡看媽媽的臉而不是陌生人的臉,而且他們很快能學會區分男性和女性的臉。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面孔失認症患者的腦部有所缺損。

失認症

失認是對人或物認識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及身體部位的認識能力,是腦卒中的症狀之一。
1.觸覺性失認症:主要為實體感覺缺失,患者觸覺、溫度覺、本體感覺等基本感覺存在,但閉目後不能憑觸覺辨別物品。
2.視覺性失認症:包括物體失認症、相貌失認症、同時失認症、色彩失認症、視空間失認症等。
(1)物體失認症:病人不能認識所清楚看到的普通物品,如帽子、手套、鋼筆等。
(2)相貌失認症:病人對熟悉的人(可包括妻子兒女等最親近的人)的相貌不認識。
(3)同時失認症:又名綜合失認症。病人能認識事物的各個局部,但不能認識事物的全貌。如一幅畫上兩個人進行棒球練習,卻識別不了兩個人誰投給誰球。
(4)色彩失認症:不能識別顏色的名稱及區別。
(5)視空間失認症:不能識別物體空間位置和物體間的空間關係。
3.聽覺性失認症:能聽到各種聲音,但不能識別聲音的種類。如閉目後不能識別熟悉的鐘聲、動物鳴叫聲等。
4.體象病覺缺失症:包括病覺失認症、自身感覺失認症和Gerst-mann綜合徵。
(1)病覺失認症:又稱Anoton—Babinskin綜合徵。患者對自身病情存在缺乏自知,否認軀體疾病的事實。例如否認面癱、失明的存在。
(2)自身感覺失認症:典型表現為否定其病灶對側一半身體的存在。別人將其對側上肢給他看時,他會否認是屬於自己的。
(3)Gerstmann綜合徵:又名兩側性身體失認症。病人有手指失認症、左右定向失認症、失算症、失寫症等。但以上症狀不一定全部出現,也可有色彩失認症、視空間失認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