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穀類食物和蔬菜水果攝入明顯下降,而動物性食物攝入快速上升,尤其是豬肉等畜禽類和蛋類攝入的增加。動物性食物是膳食膽固醇的主要來源,以往研究中我國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膽固醇平均攝入量均呈增加趨勢。膳食膽固醇攝入過高是否為心血管病獨立危險因素仍存在爭議,2015 年底新版《美國膳食指南》擬取消沿用50 年之久“控制每日膽固醇攝入量少於300mg”的核心推薦,我國2013 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未推薦膳食膽固醇理想攝入量範圍。目前我國人群血清TC水平低於西方工業已開發國家,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動物性食物在膳食中所占比重將會增加, 從而使膳食中Fat、SFA、Chol 及Keys分值增加。
血清總膽固醇( TC)升高在西方國家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膳食營養因素與血脂的關係也是許多學者關心的問題,在已進行的研究中,多數結果支持膳食脂質是影響血清TC的重要因素。我國人群血清TC水平低於西方國家,膳食結構也與西方不同,特別是動物性食物的攝入低於西方國家,雖有一些膳食營養因素與血脂關係的研究,但大規模的人群間對比研究尚不多見。
評估
西方已開發國家高動物性飲食導致膳食中脂質的攝入量增加,而穀類食物的低水平使膳食中的CHO 攝入減少。膳食結構的不同是導致西方國家與我國人群血清TC水平差異的重要因素。研究結果表明,在血清TC及膳食脂質相對較低的人群間,膳食脂質仍是影響人群血清TC水平的重要因素; 適當控制肉類和蛋類食物的攝入量可預防人群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研究結果表明,在血清TC及膳食脂質相對較低的人群間,膳食脂質仍是影響人群血清TC水平的重要因素; 適當控制肉類和蛋類食物的攝入量可預防人群血清膽固醇水平升高。
成人膳食膽固醇攝入分布變化趨勢
用LMS 法擬合18~65 歲成年男性和女性1991、2000、2004 和2011 年膽固醇攝入分布曲線。中國9 省區18~65 歲成年男性和女性膳食膽固醇攝入的分布呈正偏態分布,曲線逐漸變寬,峰值逐漸下降,同時曲線逐漸右移,說明攝入較高膳食膽固醇的成年人所占比例增加。膽固醇攝入分布隨時間的變化幅度是不均勻的,男女變化幅度基本一致。1991~2000 年變化幅度最大,2000~2011 年變化幅度很小。
成人膳食膽固醇攝入量百分位數變化
用 LMS 法擬合1991、2000 和2011 年膳食膽固醇攝入量15%、50%、85%和95%分位數曲線。結果顯示,無論男女,這些分位數曲線均隨時間呈現增加趨勢,變化趨勢無顯著的年齡差異,但高分位點膽固醇隨時間增加的幅度較大。總體上,成年男性膽固醇攝入量高於女性,成年男女性85%分位數分別為455.4mg/d 和401.4mg/d,95%分位數分別為646.7mg/d 和568.1mg/d。
展望
雖然以往研究表明我國成年人膽固醇的平均攝入水平仍較低,但這些結果反映的是人群平均水平。本文研究顯示,高分位點膽固醇攝入量的人群隨時間膽固醇攝入量增幅較快,若再綜合考慮高城市化水平社區內、高收入和高教育水平等因素,這部分人群的膳食膽固醇攝入量並不低,可能也有潛在的慢性病風險。膳食膽固醇並非完全無害,考慮到種族差異,我國迫切需要進行基於中國人群的膳食膽固醇、血漿膽固醇和慢性病風險之間潛在關係的深入研究,以為是否需要推薦我國居民膳食膽固醇的限量及理想攝入範圍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