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果麻黃

膜果麻黃

膜果麻黃(學名: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是麻黃科麻黃屬植物,灌木,高50-240厘米;木質莖明顯,莖的上部具多數綠色分枝,小枝節間粗長。葉通常3裂並有少數2裂混生。球花通常無梗,常多數密集成團狀的複穗花序;雄球花淡褐色或褐黃色;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成千燥半透明的薄膜狀,淡棕色。種子通常3粒,稀2粒,包於乾燥膜質苞片內,暗褐紅色,長卵圓形,頂端細窄成尖突狀,表面常有細密縱皺紋。

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北部、青海北部、新疆天山南北麓、蒙古。常生長於乾燥沙漠地區及乾旱山麓,多砂石的鹽鹼土上也能生長,在水分稍充足的地區常組成大面積的群落,或與梭梭、怪柳、沙拐棗等旱生植物混生。

膜果麻黃有固沙作用,莖枝可作燃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採種,播種,苗期管理,栽培技術,選地,種植,造林,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高50-240厘米;木質莖明顯,為植株高度的1/2或更高,基部徑約1厘米或更粗,莖皮灰黃色或灰白色,細纖維狀,縱裂成窄橢圓形網眼;莖的上部具多數綠色分枝,老枝黃綠色,縱槽紋不甚明顯,小枝綠色,2-3枝生於節上,分枝基部再生小枝,形成假輪生狀,每節常有假輪生小枝9-20或更多,小枝節間粗長,長2.5-5厘米,徑2-3毫米。
葉通常3裂並有少數2裂混生,下部1/2-2/3合生,裂片三角形、或長三角形,先端急尖或具漸尖的尖頭。
球花通常無梗,常多數密集成團狀的複穗花序,對生或輪生於節上;雄球花淡褐色或褐黃色,近圓球形;徑2-3毫米,苞片3-4輪, 每輪3片,稀2片對生,膜質,黃色或淡黃綠色,中央有綠色草質肋,三角狀寬卵形或寬倒卵形,僅基部合生,假花被寬扁而拱凸似蚌殼狀,雄蕊7-8,花絲大部合生,先端分離,花葯有短梗;雌球花淡綠褐色或淡紅褐色,近圓球形,徑3-4毫米,苞片4-5輪,每輪3片,稀2片對生,乾燥膜質,僅中央有較厚的綠色部分,扁圓形或三角狀扁卵形,幾全部離生,基部窄縮成短柄狀或具明顯的爪,最上一輪或一對苞片各生一雌花,胚珠窄卵圓形,頂端1/4處常窄縮成頸狀,珠被管長1.5-2毫米,伸於苞片之外,直立、彎曲或捲曲,裂口約占全長的1/2。雌球花成熟時苞片增大成千燥半透明的薄膜狀,淡棕色。
種子通常3粒,稀2粒,包於乾燥膜質苞片內,暗褐紅色,長卵圓形,長約4毫米,徑2-2.5毫米,頂端細窄成尖突狀,表面常有細密縱皺紋。

主要變種

喀什膜果麻黃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 var. kaschgarica (Fedtsch. et Bobr.) C. Y. Cheng):該變種與膜果麻黃的區別為雌雄球花均有梗,常3-4個(或稍多)輪生節上或集生於節上一點而形成傘形花叢。分布於新疆西部喀什一帶。模式標本采自喀什附近。

生長環境

膜果麻黃常生長於乾燥沙漠地區及乾旱山麓,多砂石的鹽鹼土上也能生長,在水分稍充足的地區常組成大面積的群落,或與梭梭、怪柳、沙拐棗等旱生植物混生。強旱生植物,具有抗寒、耐熱、耐旱、耐鹽鹼及耐土壤瘠薄的特點。
膜果麻黃為適中溫超旱生常綠灌木,分布區氣候十分乾旱,膜果麻黃植叢多生長在暫時地表徑流形成的小沖溝內,而且十分稀疏,在100平方內往往只有1-2或少數幾株。有時在植叢基部有少量積沙,說明有一定固沙能力。

分布範圍

膜果麻黃分布於內蒙古庫布齊沙漠(展旦召)、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寧夏(中衛),甘肅西北部(民勤、臨澤、高台、酒泉、安西、金塔、玉門、敦煌、阿克塞、肅北),青海(魚卡、托拉海),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于田、諾姜、和靖、庫爾勒、託克遜、和碩。蒙古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採種

膜果麻黃種子成熟後易脫落,應及時採收。7月上旬當肉質苞片由綠色變為紅色即可採集。種子具肉質苞片,呈漿果狀,采後經處理分離出種子,置通風處陰乾,貯藏在陰涼乾燥處備用。

播種

當春季地溫達20℃,氣溫達15℃(4月中下旬)即可播種。先用溫水浸種後沙藏催芽,有部分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以沙質土壤為好,開溝穴播,溝深0.5-0.8厘米,覆沙0.5-0.8厘米,播後灌水,保持覆沙層濕潤,10天左右出苗。地膜覆蓋宜早(4月上中旬),不覆蓋宜遲(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量為每畝1.5-2千克。

苗期管理

膜果麻黃種子比中麻黃、草麻黃種子小,飽滿程度亦低,出苗後苗木非常纖細柔弱,生存力差,應加強管理,保持床面濕潤。苗木出齊後應控制灌水,及時除草。苗生長期澆水4-5次,在澆2-3次(7月上旬)時,每次每畝追施肥尿素或其它氮肥10-15千克,施肥以溝施為宜。施肥後要及時澆水鬆土,促其苗木生長。麻黃苗木易受兔、鼠刨根啃食和病蟲危害,應加強防治。

栽培技術

選地

膜果麻黃的主要作用是防風固沙,其栽培地應選擇在綠洲外圍的沙區、戈壁、綠洲內不宜耕作的荒地及交通道路、城鎮周邊綠化區域。栽植前需整好栽培地。

種植

膜果麻黃萌發時間早,苗木移植時間應早。當土地解凍後的4月中下旬,即可進行苗木移植。株行距以30×40厘米為宜。一般情況下中麻黃、草麻黃一年生苗木移栽成活率高,2年生或多年生苗木移栽成活率降低,而膜果麻黃苗木生長緩慢,一年生或多年生苗木移栽成活率均高,挖掘的野生苗也能成活,但緩苗期較中麻黃、草麻黃長。

造林

膜果麻黃與其他沙旱生植物種搭配營造防風固沙林,可在沙地及戈壁上穴栽,栽後灌水。成活後有灌溉時,生長良好,無灌溉亦可自然生長發育。膜果麻黃生長緩慢,不宜在重流沙區種植,以免風沙埋壓。膜果麻黃一旦成活成林,即可長期生存。

病蟲防治

毛白蚜:在毛白蚜大量遷飛以前,用50%樂果乳油4000-5000倍液進行全植株噴殺;用3%的呋喃丹或鐵滅克顆粒劑根部施藥,並及時灌水。要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特別是瓢蟲大量遷入時,應禁止施藥。早春採集瓢蟲集中釋放,用提高瓢蟲蟲口數量可以達到控制毛白蚜的效果。
柳蠣盾蚧防治方法:①生物防治:天敵有瓢蟲、小蜂和蟎類,其寄生率高,撲食量大,應注意保護;②化學防治:先做好發生期和發生量的預測預報,選擇初孵若蟲期,使用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防治初孵若蟲,均有良好效果,化學防治時應避免天敵高峰期;③結合管理,清除有蟲害植株,集中燒毀。
膜果麻黃比其他麻黃具有較強抗病蟲害能力,個別植株發生病蟲害,一般對膜果麻黃生長不會產生大的危害。

主要價值

膜果麻黃是乾旱荒漠區植被的主要建群種,常生長於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戈壁、山前平原、乾河床上。該種麻黃鹼含量低,藥效較差。荒漠區植被蓋度極低,膜果麻黃不僅是荒漠區野生動植物生存的庇護所,也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食物資源,家畜中僅駱駝食用,其他少見。其燃燒值大,火力旺,是荒漠區優質薪材。
膜果麻黃極耐乾旱且根系發達,防風固沙作用大,是極端乾旱荒漠區保護荒地資源,降低沙塵暴為害,保持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生態建群植物,是這一帶防風固沙林營造的優良灌木植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