膕動脈壓迫綜合徵

疾病定義,病因,疾病症狀,疾病治療,

疾病定義

1、膕動脈壓迫綜合徵(簡稱PAES)是一種罕見的血管外科疾病,是因膕動脈與其周圍的肌肉或肌腱、纖維組織束的位置關係異常導致膕動脈受壓而引起下肢缺血症狀群。
2、膕動脈壓迫綜合徵這一術語由Love和Whelan於1965年首次提出。早在1959年,荷蘭人學者報導了本病的首例外科治療。隨後關於PAES病例及治療方案的研究陸續被個例報導。PAES作為青少年下肢缺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在我國相關的文獻報導極少,可能多數病例未能得到正確診斷,我們近兩年即已遇見3例,因此對本病的認識有待提高。
3、PAES發病存在一定性別和年齡差異。一些專家等統計本病以男性(80%)多見,年齡一般30歲以下(50%),50歲以上患者僅占6.2%。據報導解剖性壓迫以男性多見(70%),年齡較大而功能性壓迫多發於女性(66%),年齡較輕(24%)。

病因

1、引起膕動脈壓迫綜合徵的根本原因在於膕動脈受到解剖性異常結構的壓迫,因此常規的抗血小板,擴血管的保守治療意義不大。
2、PAES是由於膕動脈及周圍肌肉或纖維組織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膕動脈受其周圍肌肉、肌腱或纖維束壓迫,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伴隨有膕靜脈受壓者僅占7.6%,罕見情況下也可伴隨有脛神經受壓。

疾病症狀

1、多從間歇性跛行開始,但跛行出現的方式並不完全一致。初期,多在快步行走或跑跳中,小腿有麻木、無力和痙攣性疼痛,被迫停步後症狀消失。但在緩步行走時沒有症狀。與此相反,少數患者在急行時沒有症狀,而在慢步行走才有間歇性跛行。這些患者在靜止情況下沒有缺血表現。一旦動脈阻塞,就會出現缺血性間歇性跛行和其他缺血性表現。
2、約有1/3患者起病比較急,但多數患者的病程可持續數月或數年,或更久。在動脈阻塞後,患肢就出現畏寒、皮色蒼白和肌肉萎縮等典型的缺血表現。但多數患者的肢體缺血症狀不嚴重。約有10%的患者有急性和嚴重的缺血表現,但引起肢端潰瘍、壞疽和劇烈靜止痛者比較少見。
3、約有1/5患者為雙側畸形,但有雙側缺血症狀者只有50%。如果靜脈同時受到擠壓,患足和小腿會出現浮腫。

疾病治療

1、我院專家指出,膕動脈壓迫綜合徵一經診斷,均應進行手術治療。因為只有手術干預才能解決其解剖學上的異常。
2、根據病變的性質和膕動脈受累的狀況選擇手術方式和手術入路。如果是Ⅰ期或早Ⅱ期膕動脈病變,尚無膕動脈內膜明顯增生,膕動脈段無明確的狹窄或閉塞,可單純糾正肌肉和血管間的解剖異常,切斷壓迫膕動脈的腓腸肌內側頭,或其他異常結構。
3、如果膕動脈因經長期受壓,出現損傷、繼發纖維化和內膜增厚,膕動脈狹窄或閉塞,則應在糾正解剖結構異常的同時,行動脈旁路或重建手術。重建血管的材料以自體大隱靜脈最佳,也可採用人工血管材料,但其遠期通暢率明顯低於自體血管。
4、手術的入路有後入路和側入路兩種,後入路是取膕窩S形切口,適用於各種類型及大多數患者。側入路最適合於Ⅰ型以及病變累及到了膕動脈分叉處,該術式同時易於取自體大隱靜脈,但存在遺漏膕窩解剖異常的可能,有術後復發的潛在危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