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腹壁疝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方面。先天性因素最常見的是腹壁局部組織的發育缺損,比如臍疝患者通常臍環較大,白線疝患者常存在白線纖維上的缺損,腰疝常有腰三角的先天性薄弱等等,獲得性因素主要包括手術切口癒合不良、腹壁強度降低和腹腔內壓增高這三大因素,如切口疝患者多發生於手術後切口的癒合不良,女性腹壁強度相對較低更容易發生;多次妊娠或胎兒過大會導致臍環變寬導致臍疝的發生,腹水等腹內壓增高因素也可導致臍疝發生;肥胖人群亦易患切口疝、造口旁疝,可能與腹內壓大和脂肪多易發生術後切口不易癒合及切口感染有關。
臨床表現
1.特徵性臨床表現——腹壁出現時有時無或時大時小的腫塊。腫塊在站立以及增加腹壓時出現或者變大,而發生早期平臥多可自行或用手按壓後消失,或者變小。患者早期除特徵性腫塊表現外多無顯著不適。
2.隨著病程延長腫塊會隨缺損的擴大而逐步變大,患者也會出現腹脹、腹部不適等消化道症狀,此類症狀平臥後會有所改善。部分患者因疝內容物與疝囊、疝環形成粘連,腫塊可不再消失而持續存在,有些患者會出現腸粘連、腸梗阻的症狀。個別患者會因急劇腹壓增高等情況出現嵌頓,如未能及時處理會發生絞窄、腸壞死等嚴重情況,甚至可導致死亡。
3.切口疝的患者多有腹部手術切口癒合不良的病史,以後腹壁原切口位置出現特徵性的腫物表現。
檢查
典型體徵為腹壁上出現大小有變化的腫塊,早期患者平臥時可消失,但站立或用力時又可出現。B超和CT等影像學檢查可作為輔助診斷的措施。
診斷
簡單而典型的腹壁疝通過詳細詢問病史以及仔細的體格檢查就可明確診斷,但對於症狀不典型的腹壁疝患者,還需行相關的影像學檢查來輔助診斷。CT等對於缺損大小的判斷有很大幫助。
治療
治療原則:除了一歲以內先天性臍疝可以觀察外,其餘患者多需進行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是治癒絕大部分腹壁疝的惟一有效方式。
1.非手術治療
(1)一歲以內嬰幼兒的先天性臍疝多可臨床觀察,如一歲以上還是不癒合的可以考慮手術。
(2)腹帶:對於無手術條件的患者或者等待手術的患者可以終身或臨時使用腹帶。使用腹帶可以避免缺損的迅速擴大和疝內容物脫出,能夠避免嵌頓。但對於疝內容物在疝囊內難以回納的患者腹帶要慎用,以避免腹帶對腸管等內容物的不當壓迫。
2.手術治療
不同年齡和不同情況腹壁疝的手術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以下僅做概述,具體詳見各下屬詞條內容。小兒和成人的手術治療方法是有差異的,小兒主要做局部的組織縫合修補,不使用合成補片,成人的修補手術多會使用補片等材料。
(1)組織縫合修補組織縫合修補是將缺損兩邊組織進行縫合關閉缺損的修補方式,多使用於缺損不大(缺損小於2~3cm)的小型腹壁疝,同時不適用補片修補的小兒疝也是用組織縫合修補,其他使用本方法的情況還包括創面感染或者嚴重污染腹壁疝的修補。組織縫合修補根據腹壁疝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小的白線疝、半月線疝可以直接拉合,臍疝採用Mayo摺疊縫合,白線疝等可以採用腹直肌前鞘切開後的減張縫合,中線位置的切口疝可以採用腹壁成分分離技術等等。
2.補片修補目前採用材料對腹壁疝進行修補是手術治療的主要方式,對於中等以上大小的腹壁疝都傾向於採用材料修補,套用的材料臨床稱之為補片。補片修補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手術修補途徑分為開放修補和腹腔鏡修補;根據補片的放置位置可以分為缺損上方(Onlay)、缺損後方腹膜前(Sublay)和缺損後方腹腔內(IPOM)修補;根據腹壁疝缺損是否關閉補片修補意義分為橋接修補(不關閉缺損)和加強修補(關閉缺損)等。腹壁疝的補片修補與腹股溝疝補片修補不同,臨床上並不強調無張力修補。
腹腔鏡腹壁疝修補術不在腹壁做切口,通過3~5個穿刺孔完成手術,對患者創傷小,患者術後恢復快;但需要使用防粘連補片和腹腔鏡設備,費用較高,對手術醫生的操作要求也較高。對大多數的切口疝、造口旁疝、半月線疝都首選腹腔鏡補片修補術。原發性腰疝和不大的白線疝則以開放下的Sublay手術更加簡易便捷;而對於臍疝,腹腔鏡IPOM修補術或者開放Sublay都是可選項。
預防
白線疝、半月線疝、原發性腰疝大多有先天性局部缺損的因素存在,隨著患者年齡增大腹壁強度降低和/或出現腹腔內壓力增高的因素而發生,預防上比較困難。臍疝也有部分是由先天因素引起的,此外女性肥胖及多次妊娠者多發,肝硬化腹水患者亦容易出現,因此避免妊娠時胎兒過大、肝硬化患者控制腹水量是重要的縫合措施。切口疝的發生多與腹部手術後切口癒合不良有關,減少切口癒合不良有助於預防切口疝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