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濕熱證

腸道濕熱證,中醫病證名。是指由於濕熱侵犯腸道,傳導失職,表現以泄瀉下痢為主的證候。亦稱大腸濕熱證。在三焦辨證中屬下焦病證,多因夏秋之季,感受暑濕熱邪,侵犯腸道,或飲食不潔,致使濕熱穢濁之邪蘊結腸道而成。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臨床表現,治法,常用方劑,常用中藥,其他療法,針刺,拔罐,預防調護,

病因

本症多因夏秋之季,暑濕熱毒之邪侵犯腸道;或飲食不節,進食腐敗不潔之物,濕熱穢濁之邪蘊結腸道而成。

病機

濕熱之邪侵犯腸道,阻礙氣機,氣滯不通,則腹痛腹脹;濕熱侵襲腸道。氣機紊亂,清濁不別,水液下趨,則暴注下瀉;濕熱內蘊,損傷腸絡,瘀熱互結,則下痢膿血;火性急迫而濕性粘滯,濕熱疫毒侵犯,腸道氣機阻滯,則腹痛陣作而欲瀉,卻排便不爽,肛門滯重,呈里急後重之象;腸道濕熱不散,穢濁蘊結不泄,則腹瀉不爽而糞質黃稠,穢臭,排便時肛門有灼熱感;濕熱蒸達於外,則身熱;熱邪傷津,瀉下耗液,則口渴,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內蘊之象。

辨證要點

本證以腹痛、暴瀉如水、下痢膿血、大便黃稠穢臭等與濕熱症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臨床表現

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後重,或暴注下瀉,色黃而穢臭,肛門灼熱,身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

清熱,利濕,解毒,調氣,行血。 

常用方劑

芍藥湯或葛根芩連湯加味。 

常用中藥

芍藥、黃芩、黃連、大黃、銀花、檳榔、當歸、甘草、木香、葛根、銀花、茯苓、木通、車前子。

其他療法

針刺

取穴天樞、足三里、陰陵泉、曲池、委中;發熱惡寒身痛者加合谷、曲池;暑熱吐瀉者加金津、玉液;胃脘脹痛者加中脘、內關;食積者加巨闕;便粘膩,腥臭,里急後重者加上巨虛、下巨虛,強刺激。曲澤、委中、金津、玉液可點刺放血,天樞穴刺後拔罐。休息痢加脾俞、胃俞、關元、腎俞。日治療1次。

拔罐

在大腸俞、三焦俞、氣海、天樞、關元和足三里的穴位上,每日拔吸一次。

預防調護

1. 忌食辛辣炙煿之品,多食清淡宜消化的食物。
2. 禁菸、酒。多飲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