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濕熱症

腸道濕熱症

腸道濕熱症指濕熱內蘊,阻滯腸道,以腹痛、暴瀉如水下痢膿血大便黃稠穢臭及濕熱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症候,又名大腸濕熱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道濕熱證
  • 類型:病症
  • 特點濕熱內蘊,阻滯腸道,以腹痛
  • 症狀:身熱口渴,腹痛腹脹
基本概述,病理,臨床診斷,中藥方治療,預防保健,參考資料,

基本概述

腸道濕熱症
症狀
身熱口渴,腹痛腹脹,下痢膿血,里急後重,或暴瀉如水,或腹瀉不爽糞質黃稠穢臭,肛門灼熱,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病理

本症多因夏秋之季,暑濕熱毒之邪侵犯腸道;或飲食不節,進食腐敗不潔之物,濕熱穢濁之邪蘊結腸道而成。
濕熱之邪侵犯腸道,阻礙氣機氣滯不通,則腹痛腹脹;濕熱侵襲腸道。氣機紊亂,清濁不別,水液下趨,則暴注下泊;濕熱內蘊,損傷腸絡,瘀熱互結,則下痢膿血;火性急迫而濕性粘滯,濕熱疫毒侵犯,腸道氣機阻滯,則腹痛陣作而欲瀉,卻排便不爽,肛門滯重,呈里急後重之象;腸道濕熱不散,穢濁蘊結不泄,則腹瀉不爽而糞質黃稠,穢臭,排便時肛門有灼熱感;濕熱蒸達於外,則身熱;熱邪傷津,瀉下耗液,則口渴,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為濕熱內蘊之象。

臨床診斷

本症以腹痛,暴瀉如水,下痢膿血,大便黃稠穢臭等於濕熱症狀共見為辯症的主要依據。

中藥方治療

方藥:地榆散加減。地榆10 g,茜草10 g,焦山梔10 g,黃芩,黃連3g,三七粉6g(對服),血竭粉3g(對服)。
加減:臍腹痛明顯的加烏梅6g,黃柏10g;少腹痛明顯的加白芍10g,防風12g,陳皮10g,炒白朮15 g。

預防保健

腸道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或呼吸道飛沫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滅活病毒。在腸道病毒好發季節,家長應儘可能減少孩子出入公共場所,尤其是已經暴發感染的疫區;加強孩子個人衛生,要勤洗手,定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將衣被在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換衣,餵奶前要清洗奶頭;家中有人感染腸道病毒時,應予適當隔離以減少傳染機會;孩子一旦出現發燒、皮疹等症狀,切記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患病後應暫停去幼稚園或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

參考資料

《中醫診斷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