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激惹綜合徵

腸道激惹綜合徵

腸道易激惹綜合徵(IBS)是一種以腹痛、腹部不適、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及糞便性狀改變為主要臨床表現,缺乏特異臨床形態學及病理生理改變,症狀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病因尚不明確的慢性功能性腸道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道激惹綜合徵
  • 外文名: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一、病因及常見疾病:,二、鑑別診斷:,三、檢查:,四、治療原則:,

一、病因及常見疾病:

IBS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IBS的發病機制包括消化道動力異常、內臟感覺異常、神經因素和免疫因素、低纖維飲食、腸道感染、精神心理因素、腦腸相互作用、性別因素等。
1.胃腸道動力紊亂:
腸道動力變化是IBS症狀發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以腹瀉為主的IBS患者呈腸道動力亢進的表現,小腸傳輸時間顯著縮短,結腸動力指數和高幅推進性收縮的均值和最大值均明顯提高。便秘型IBS則正好相反,表現為腸道動力不足。
2.內臟感覺異常:
研究發現IBS患者多數具有對管腔(直腸)擴張感覺過敏的臨床特徵,其平均痛覺閾值下降,直腸擴張後的不適程度增強或有異常的內臟-軀體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對內臟感覺信號處理的異常。
3.中樞感覺異常:
研究表明,IBS患者其內臟疼痛的中樞通路與正常人有所不同,且腹瀉型IBS與便秘型IBS之間的大腦反應區也有所不同。
4.腦-腸軸調節異常:
IBS患者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對腸道傳入信號的處理及對腸神經系統的調節異常。
5.腸道感染與炎症反應:
研究顯示,急性腸道感染後發生IBS的幾率大大增高,因此腸道急性感染被認為是誘發IBS的危險因素之一。腸道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應,通透性增加及免疫功能激活與IBS發病的關係值得進一步研究。
6.精神心理因素:
IBS患者常有焦慮、緊張、抑鬱等心理異常。同時精神心理應激也可誘發或加重IBS症狀,說明精神心理因素與IBS有密切的關係。

二、鑑別診斷:

1.腹痛:
多在思想負擔加重、情緒緊張的同時或以後發生。腹痛輕重不一,以直腸和乙狀結腸激惹為主者,常有左下腹陣發性痙攣性疼痛,多伴有腹脹和便秘,排便和排氣後緩解。以結腸為主者,可出現左季肋部陣發性竄痛,小腸易激者,可臍周痛,伴腸鳴音亢進。
2.腹瀉及(或)便秘:
結腸分泌功能為主者,常間歇性腹瀉,多於餐後及清晨發生,糞量不多,有較多粘液。小腸激惹為主者,為稀水便,量較多,無明顯下墜感,有時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3.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失眠、多汗、頭昏、心悸、乏力、情緒波動。

三、檢查:

1.糞便檢查:
肉眼觀察為稀便或成形便,僅見少量粘液,鏡檢極少發現紅細胞、膿細胞,細菌培養無致病菌。
2.胃腸道X線檢查:
顯示整個胃腸道運動加速或因結腸痙攣而變細,無狹窄、缺損、黏膜破壞、潰瘍等徵象。

四、治療原則:

(一)一般治療:
耐心向病人解釋,消除疑慮,提高病人治癒的信心。除非病人全身情況很差,一般不需臥床,可參加適當的勞動和工作,堅持適當的體育鍛鍊,以增強體質,並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藥物治療:
主要是穩定神經功能,保證睡眠,可給於安定、氯丙嗪、谷維素等。伴精神抑鬱者可給於抗抑鬱藥,如丙米嗪、阿米替林等。解除腸痙攣可用顛茄片及普魯本辛等。止瀉可用複方本乙呱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