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節少穗竹(學名:Oligostachyum oedogonatum (Z. P. Wang et G. H. Ye) Q. F. Zhang et K. F. Huang)是禾本科,少穗竹屬植物體木質化的竹類植物,竿高可達4.5米,竿環強烈隆起,高於隆起的籜環;竿籜早落;籜鞘紙質,背部綠色帶紫,竿中、下部的籜鞘在背部有較密的刺毛;籜耳暗紫色,易落,籜舌近截形,籜片蘭角狀披針形以至帶狀,暗紫色,葉耳狹鐮形,暗紫色,葉舌拱形,葉片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花序柄、軸纖細,小穗柄纖細,小穗含小花數朵,外稃具微糙毛,內稃頂端鈍或微凹,果實未見。5月筍期,4-5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武夷山脈北段至浙江南部、福建。一般生長在林冠下,適生土壤為黃紅壤,呈微酸性,土壤肥沃。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腫節少穗竹葉形優美,稈節腫脹,可作觀賞竹用。筍味甜質脆,不麻不澀,竹材用途廣泛,可作為圍籬、筆桿、作物棚架等,是一個筍材兼用的經濟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物體木質化,體中所含的二氧化矽可高達70%,竿高4.5米,粗0.8厘米,幼竿暗綠色,有時帶紫色,被白粉,無毛,但有散生的黑色細點,老竿灰綠色,有白粉垢;節間長達33厘米,向下緩慢地增粗致使節間呈倒的棒狀;竿環強烈隆起,高於隆起的籜環;竿每節常分5枝,也可多至7枝或少至3枝,且均近於等粗,作水平開展。竿籜早落;籜鞘紙質,背部綠色帶紫,基部和兩側及頂端均為暗紫色,被少許成叢的白粉,竿中、下部的籜鞘在背部有較密的刺毛;籜耳暗紫色,易落,具紫色的繸毛3-5條;籜舌近截形,高約3毫米,邊緣幾無毛;籜片蘭角狀披針形以至帶狀,暗紫色,開展或外翻。
葉於每小枝為2或3片;葉鞘背部及邊緣均無毛;葉耳狹鐮形,暗紫色,易落,邊緣具數條繸毛;葉舌拱形,高約2毫米,邊緣幾無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3-25厘米,寬0.7-3.9厘米,兩面均無毛,次脈5-8對。總狀花序長4-6厘米,僅有小穗2或3枚;花序柄纖細,圍以逐漸增大的鞘狀苞片數片;花序軸纖細,無毛;小穗柄纖細,長約1.5厘米,無毛或有時具稀疏的柔毛,具向下撫之微糙的縱向細棱;小穗含小花數朵乃至10餘朵,長1.5-5厘米;小穗軸極易在孕性小花之下脫節,節間長2-3.5毫米,縱棱及頂端具纖毛;穎1-3片,第一穎小,略呈膜質,第二穎及第三穎類似外稃,長約11毫米,7-9脈;外稃長(13)16毫米,7-11脈,具微糙毛,先端漸尖呈短芒狀,邊緣生纖毛;內稃長8-10毫米,頂端鈍或微凹,脊之中、上部生有硬纖毛;鱗被3;雄蕊3,偶可4或5枚,花葯長4-5毫米;柱頭2。果實未見。 筍期5月,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腫節少穗竹生長一般生長在林冠下,適生環境海拔956米,坡位全坡,坡向東南,坡度15-30°,土壤為黃紅壤,呈微酸性,土層厚度大於100厘米,土壤肥沃。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4℃,極端最低溫-7.6℃,極端最高溫40.5℃,年降水量l600毫米,年日照時間1650小時,無霜期約300天。
分布範圍
栽培技術
劈草清雜:天然腫節少穗竹一般與喬、灌木樹種組成混合群落。因此,管理專門的材用林、筍用林和筍材兩用林,應根據栽培目標,清除雜草雜灌,但可適當保留其上層的喬木樹種。清理的雜草雜灌於平鋪林地,讓其自然腐爛,以增加土壤有機質。
全面鋤草:每年4-5月或9-10月進行一次全面鋤草,鋤草要注意挖盡茅草頭,並將其平鋪於林地,以減少水土流失和水分蒸發。
鬆土培土:結合全面鋤草,進行鬆土培土,鬆土深度一般控制在10-15厘米。
科學施肥:在選擇坡向、坡度及密度相似的地塊進行不同施肥量比較試驗。肥料主要為複合肥,施肥量分別為525千克/公頃、675千克/公頃、825千克/公頃和不施肥種。
合理調整竹林結構:合理的竹林結構對竹林產量影響巨大,而影響竹林結構的重要因素是竹林個體大小、立竹密度和年齡結構。腫節少穗竹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出筍量、筍重以6萬株/公頃最大,而竹高、胸徑、單株竹重量則以3萬株/公頃最大。以年齡結構,密度6萬株/公頃的度竹所占比例較大,占總株數的43%。因此,培育高產優質的材用林、筍用林或筍材兩用林,建立合理的密度,能充分利用光能,是促進林分高產的一個重要條件。在進行密度調整時,要留足新竹和保留青壯年竹。結合少穗竹生長情況,栽培密度宜掌握在3.75萬公頃至4.5萬公頃,且Ⅰ度、Ⅱ度、Ⅲ度竹各占30%左右。
合理砍伐:天然腫節少穗竹的栽培管理,主要是做好竹林結構調整和控制,一般是在保證合理密度的基礎上,對過密的竹林進行疏伐,砍去其中的老、小、劣、病竹株,做到調勻、調優、調齊。
主要價值
腫節少穗竹葉形優美,稈節腫脹,可作觀賞竹用。筍味甜質脆,不麻不澀,竹材用途廣泛,可作為圍籬、筆桿、作物棚架等,是一個筍材兼用的經濟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