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相對特異性

指腧穴在形態結構、空間分布、體表徵象、病理反應以及刺激效應等方面,與其周圍的非穴位比較,或與其他腧穴比較,具有的相對的特異性質。在診斷方面,腧穴病理反應的相對特異性,表現在結構或功能上密切聯繫的髒崎器官常可在一些共同的腧穴出現病理反應。如胃病、肝病和腸道疾病均可在足三里穴出現病理反應;同一內臟的病變也常在不同的腧穴出現病理反應。如肺臟病可在孔最、中府同時出現病理反應。此外,同一臟器疾病的病變性質不同,疾病階段不同,出現病理反應的喻穴數量和表現形式可有差別。如腎小球腎炎病人,主要在腎俞、太溪有病理反應,而腎結石患者的反應點主要在腎俞和足臨泣。在治療方面,一個腧穴有時可對多個臟腑發生作用,而多個不同的腧穴對某一臟腑也可產生相同的作用。所以對某一個腧穴而言,既可產生特異作用,又會產生普遍或全身性的作用。如內關歸屬心包經,耐心臟功能有特異影響,但還表現出較好的止嘔、和胃作用;足三里穴歸屬胃經,對胃腸功能有特異性調整作用,但有時對血沉、白細胞計數和血壓等也可產生顯著的影響。動物實驗提示,針刺“膀胱俞、次髎、曲骨、中極、三陰交、陰陵泉、陰谷、足三里、合谷、列缺”等不同經脈上的穴位,均能引起貓的膀胱收縮效應,不過其中以膀胱經穴的作用最明顯,任脈經穴次之,四肢經穴作用較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