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腦橋曲
- 過程:腦泡的形成和演變過程
- 特點:同時出現
- 首先出現:凸向背側的頸曲
演化與發育,發育過程,
演化與發育
腦壁的演化與脊髓相似,其側壁上的神經上皮細胞增生並向側遷移,分化為成神經細胞和成膠質細胞,形成套層。由於套層的增厚,使側壁分成了翼板和基板。端腦和間腦的側壁大部分形成翼板,基板甚小。
發育過程
端腦套層中的大部分都遷至外表面,形成大腦皮質;少部分細胞聚集成團,形成神經核。中腦、後腦和末腦中的套層細胞多聚集成細胞團或細胞柱,形成各種神經核。翼板中的神經核多為感覺中繼核,基板中的神經核多為運動核。 人胚胎髮育至第三周時,外胚層開始出現稱為神經板的區域。神經板的內側微微增厚,中間部分下陷,出現一個淺槽,形成神經溝。第三周末,神經板增厚部分的邊緣漸漸隆起,形成神經褶。在神經溝不斷加深的同時,兩側神經褶的邊緣向內側合攏,這時神經板的中段開始出現分節。第四周時,分節不斷增多,兩側神經褶開始在第四體節處連線融合,這即是形成神經管的開始。接著,神經褶閉合過程向神經板的兩端擴展,最後形成兩端開孔的神經管。由於神經板兩端發育不同,神經管的頭端部分變得更為寬大,將來發育成腦,而較為狹窄的尾端部分伸延生長得較快,則發育成脊髓。當出現第20體節時,神經管的前端開孔封閉。稍後,在第26體節形成時,尾孔 閉合。這時,神經管壁的細胞增生加快,每8小時,數量約增加1倍。快速的細胞增生不僅使神經管伸長,而且引起神經管發生彎曲,這種彎曲在頭端尤為明顯。第四周時,神經管的頭端形成了前、中、後3個腦泡。由於腦壁各部分發育不均,相繼出現了3個腦曲:第Ⅰ腦曲凸向背方,位於中腦,亦稱中腦曲;第Ⅱ腦曲發生在後腦與脊髓交界處,也凸向背方,稱為頸曲;約在第六周時,出現第Ⅲ腦曲,稱為腦橋曲。腦曲出現的同時,腦的各部分分化加快。第五周時,胚胎的腦已初步形成5個部分:前腦泡發育成端腦和間腦;中腦泡發育為中腦;後腦泡即為菱腦,以後發展成為小腦、腦橋及延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