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腓特烈港機場
- 外文名:德語:Flughafen Friedrichshafen
- IATA代碼: FDH,
- ICAO代碼: EDNY
- 所在國:德國
- 用途:商用
- 別稱:博登湖機場(Bodensee-Airport)
地理,歷史,技術細節,軼事,
地理
腓特烈港機場位於博登湖畔腓特烈港的東北部,距離腓特烈港市區約3公里。機場用地約各有一半分屬腓特烈港及梅肯博伊倫管轄。從來自烏爾姆方向的德國30號國道(德語:Bundesstraße 30)和來自弗賴堡方向的德國31號國道(德語:Bundesstraße 31)可以直接抵達機場,而通過德國96號高速公路(德語:Bundesautobahn 96)的2號出口(林道)也可連線至機場。此外,機場在烏爾姆-腓特烈港鐵路(德語:Südbahn (Württemberg))線上也設有自身的站點,即腓特烈港機場站(德語:Bahnhof Friedrichshafen Hafen)。
歷史
腓特烈港機場的商用飛行歷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當時德意志國正在齊柏林飛艇的工廠附近尋求合適的場地,以對飛艇機組人員進行培訓。1915年,首座飛艇機庫在現址落成,宣告了腓特烈機場的誕生。並在同年舉行了首架飛艇完工後的處女航。自1929年起,漢莎航空開始在腓特烈港設立定期航班。1934年,多尼爾飛機公司(德語:Dornier-Werke)的前身,多尼爾金屬製造公司(Dornier Metallbauten)在機場建成了一座全新的帶測試部門和飛行運營功能的機庫。
1945年機場被法國軍隊占領,同盟國將其稱為R.58飛行場(Airfield R.58)。同年11月,英國駐德空軍(德語:RAF Germany)將3個噴火戰鬥機聯隊劃撥給自由法國,並將駐紮地由原法斯貝格空軍基地(德語:Heeresflugplatz Faßberg)轉移至腓特烈港,從而機場開始擴建跑道並新造了許多建築物。法國人旋即將該機場改稱為第136空軍基地(法語:Base aérienne 136 Friedrichshafen),法國空軍第4戰鬥機聯隊(4ème Escadre Chasse)曾駐紮於此,並首先在此部署美制P-47戰鬥機。隨後,英制吸血鬼戰鬥機(德語:de Havilland Vampire)及法制達索颶風戰鬥機(德語:Dassault Ouragan)也相繼入駐。1954年,法國空軍將其基地遷往在萊茵河畔哈爾泰姆新建的布雷姆加滕軍用機場(德語:Flugplatz Bremgarten)。自1973年9月起,機場開始為法國陸軍所使用,首先入駐的是陸軍航空兵第2軍團(Groupe d'aviation légère du 2ème corps d'armée);第2戰鬥直升機軍團(2e régiment d'hélicoptères de combat)則自1978年9月起入駐。部署於此的直升機種類主要有雲雀III型直升機、美洲獅直升機(德語:Aérospatiale SA 330)和瞪羚直升機。兩德統一後,法國的軍事部署於1992年宣告結束。
自1997年起,腓特烈港機場在途經當地的烏爾姆-腓特烈港鐵路線中設立了腓特烈港機場站。在1998年的博登湖國際航空展(德語:International Bodensee Airshow)期間,紅箭飛行表演隊駐紮於博登湖位於瑞士一側的聖加倫-阿爾滕海恩機場(德語:Flugplatz St. Gallen-Altenrhein),三色箭飛行表演隊則駐紮於德國一側的腓特烈港機場。
在1999年冬季時刻表和2000年夏季時刻表中,不列顛航空(德語:Britannia Airways)曾開辦由腓特烈港機場經停日內瓦(冬季)和慕尼黑(夏季)至多米尼加共和國城市聖斐利-銀港的洲際航線,每兩周1班,以波音767執飛。愛爾蘭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亦曾在腓特烈港機場設有航班飛往倫敦-斯坦斯特德和阿利坎特,但在2010年春季其將該地區的業務重心由博登湖轉移至梅明根機場。
由於航站樓的原旅客年傳送能力僅為50萬人次,腓特烈港機場於2009年1月開始將機場的處理能力擴大為150萬人次。經過20個月的建設,一座斥資超過3000萬歐元,總面積達5500平方米的新航站樓於2010年9月投入使用。2010年機場的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了14%達到1060萬歐元,經營利潤也增長了15%至150萬歐元。但由於年均約300萬歐元的折舊費用另加利息,機場仍錄得260萬歐元的虧損。
技術細節
腓特烈港機場唯一的起降跑道分別有06和24兩個起降方向,其中主進近方向24端裝備的儀表著陸系統被核准為可進行全天候起降的第三B類(CAT ⅢB),而06端僅可滿足第一類儀器降落系統(CAT 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