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莖癌

腎岩翻花一般指本詞條

陰莖癌是起源於陰莖頭、冠狀溝和包皮內板黏膜以及陰莖皮膚的惡性腫瘤。是陰莖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陰莖腫瘤的90%以上。最常見的病理類型是陰莖鱗狀細胞癌,約占陰莖癌的95%。因此,陰莖癌幾乎成為陰莖鱗狀細胞癌的代名詞,致使大家忽視了其他類型陰莖癌的存在。按2004年WHO陰莖惡性上皮性惡性腫瘤組織學分類中將陰莖癌病理類型分為陰莖鱗狀細胞癌、Merkel細胞癌、神經內分泌小細胞癌、皮脂腺癌、透明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而將陰莖Bowen病和陰莖Paget病歸於癌前病變,其實,這2種病也都屬於特殊類型的陰莖癌。20世紀50年代以前,陰莖癌曾是我國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人民衛生條件的不斷改善,陰莖癌的發病率迅速下降,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下降更加明顯,陰莖癌已經成為罕見腫瘤了。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carcinoma of penis
  • 就診科室:泌尿外科
  • 多發群體:40~60歲男性、包皮過長或包莖者
  • 常見發病部位:陰莖頭、冠狀溝、包皮內板
  • 常見病因:不明
  • 常見症狀:包皮內有結節或腫塊,包皮口常有膿性或血性分泌物流出
病因,臨床表現,臨床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陰莖癌的確切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大家公認的是與包莖包皮過長關係密切,包皮垢以及慢性炎症刺激是陰莖癌的重要原因。大量的研究結果顯示,嬰幼兒期行包皮環切術可以預防陰莖癌的發生,而兒童期或成年以後再行包皮環切術並不能降低陰莖癌的發病率。因此,患有包莖的患者應儘早手術治療。而對於包皮過長的人來說保持包皮局部的清潔最為重要,也可以降低陰莖癌的發病率。現在臨床上所見陰莖癌患者中絕大多數都有包莖。此外,陰莖癌相關病因還包括患有陰莖硬化性苔蘚、、濕、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以及包皮環切不徹底,因此,有上述疾患的患者也應儘早治療。

臨床表現

陰莖癌常起始於陰莖頭、冠狀溝及包皮內板的黏膜上,對於患有包莖的患者病變早期不易被發現,可觸及包皮內有結節或腫塊,且逐漸增大,並可穿破包皮露出癌腫。包皮口常有膿性或血性分泌物流出。包皮可以外翻能夠顯露陰莖頭的患者則表現為病變處出現丘疹、乳頭狀或扁平突起、或菜花狀斑塊、潰瘍,病變逐漸增大,表面常伴有惡臭分泌物。陰莖癌很少發生在陰莖體部。由於伴有感染,陰莖癌患者常伴有單側或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約有50%淋巴結腫大的患者經病理證實為淋巴結轉移。

臨床診斷

典型的陰莖癌患者,通過臨床查體,診斷並不困難。確診該病需要取病變處組織做病理學檢查。顯微鏡下最常見的是角化型和中分化鱗狀細胞癌。陰莖鱗狀細胞癌中還有基底樣癌、濕狀癌、乳頭狀癌、肉瘤樣癌、混合性癌和腺鱗癌7種亞型。其他類型陰莖癌較罕見。

治療

手術切除病變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根據病變的部位、大小和分期決定選擇包皮環切術、陰莖部分切除術和陰莖全切除加尿道陰部造口術。陰莖部分切除術切除範圍應距腫瘤邊緣至少2cm以上正常組織。因常伴有感染,手術前最好先抗炎治療一周,包括病灶局部的抗炎處理。對於腹股溝無淋巴結腫大的患者,目前不主張常規行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如活檢證實腹股溝淋巴結有轉移者可行腹股溝淋巴結切除或清掃術。術後可考慮聯合放療。
對於晚期陰莖癌伴有遠處轉移的患者應考慮化療,常用的化療藥物有平陽黴素、5-氟尿嘧啶、環磷醯胺等。化療亦可配合手術和放療。

預後

多數陰莖癌惡性程度低,積極治療預後良好。早期陰莖癌患者手術後治癒率可達70%~80%,伴腹股溝淋巴結轉移患者治療後5年生存率僅有20%~30%。如不治療一般在2年內死亡,無5年生存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