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是遊戲《機動都市阿爾法》中的機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脈衝星
- 登場作品:《機動都市阿爾法》
- 戰鬥特點:游擊、持續
- 主武器:連射脈衝
脈衝星,是遊戲《機動都市阿爾法》中的機甲。
脈衝星(Pulsar),就是旋轉的中子星,因不斷地發出電磁脈衝信號而得名。脈衝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還是一名女研究生的貝爾,發現狐狸星座有一顆星會發出一種周期性的電波。經過仔細分析,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未知的...
中文名稱:X射線脈衝星導航 英文名稱: X-ray Pulsar-based Navigation(XPNAV)導航體制: 脈衝到達時間測距 技術領域: 太空飛行器自主導航 提出時間: 2004年 基本概念 脈衝星是大質量恆星演化、塌縮、超新星爆發的遺蹟,是一種具有超高溫、超高壓、超高密度、超強磁場、超強電場和超強引力場等極端物理條件的天體,其...
新型脈衝星是1974年小約瑟夫·泰勒、赫爾斯發現的天體。赫爾斯和泰勒是在1974年用西印度群島波多黎各的300m射電望遠鏡發現這種新型脈衝星的。當時泰勒在阿墨斯特(Amherst)麻薩諸塞大學任教授,赫爾斯是他的研究生。脈衝星是一種質量比太陽大而半徑大約只有十幾公里的快速旋轉的"宇宙信號"(假如有一個人站在脈衝星上,...
脈衝星行星 (Pulsar planets) 是圍繞脈衝星公轉的行星,而脈衝星即高速自轉的中子星。脈衝星的行星通常以脈衝計時 (Pulsar timing) 來傾測,因脈衝星的自轉速度幾乎不變,因此以精密的儀器來傾測脈衝的變化可推斷到該脈衝星可能有行星存在。第一顆毫秒脈衝星,PSRB1937+21,在1982年被發現,轉速為每秒641轉,它...
脈衝星研究方法是用射電望遠鏡接收來自天體的脈衝信號研究天體的科學方法。1967年,英國天文學家休伊什(Antony Hewish)和他的研究生貝爾用一架特殊的射電望遠鏡,在3.7米波段上,偶然接收到來自狐狸座的射電脈衝信號,且方向確定,周期極短暫而穩定。經系統觀測分析後,確定為第一顆脈衝星——CP1919。脈衝星是60年代...
2016年10月8日恰逢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中國於11月擇機發射首顆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XPNAV-1),實測脈衝星發射的X射線信號,嘗試驗證脈衝星導航技術體制的可行性。研發背景 脈衝星導航的概念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被提出,它可為人造衛星、宇宙飛船提供導航。不過,以往提出的基於脈衝星射電信號的太空飛行器自主軌道...
脈衝星雙星系統,是2023年由“中國天眼”FAST發現迄今繞轉速度最快的蜘蛛類脈衝星系統,名為PSR J1953+1844(M71E)。經長期觀測被確定為處於“紅背”到“黑寡婦”系統演化的中間狀態,填補了蜘蛛類脈衝星演化理論的缺失環節。發現歷史 2023年6月23日訊息,中國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FAST發現了一個軌道周期僅為53...
“吉他”脈衝星是銀河系中一顆恆星爆炸後留下的殘留物,它高速穿越星際氣體,激活了周圍的熾熱氫氣,從而留下了一個巨型吉他形狀的痕跡。激活了周圍的熾熱氫氣,從而留下了一個巨型吉他形狀的痕跡。關於“吉他”脈衝星的起源,人們知之甚少,只知道它是某顆恆星爆炸後形成的。2009年11月,德國有科學家聲稱發現了銀河...
脈衝星計時是以毫秒脈衝星的自轉周期為基準建立的時間計量系統。毫秒脈衝星有穩定的自轉周期,其周期變化率典型值為10-15。脈衝星計時觀測是對選定的這類天體,在固定觀測頻率上,以原子時為參考,獲得一系列脈衝到達時間,並與脈衝星時間分析模型給出的預報值相比較。影響觀測結果的因素有:原子時和毫秒脈衝星自轉的內在...
《脈衝星》是賴美雲演唱的歌曲,由顧釗羽、汪哲俊填詞,鐘婉芸、丁聰作曲,該曲作為酷狗音樂人星曜計畫主題曲發行於2020年1月1日。創作背景 《脈衝星》是酷狗音樂聯合中國天眼,為酷狗星曜計畫打造的主題曲,整首歌曲的背景樂都是根據脈衝信號轉化製作而成,這在流行音樂史上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由於脈衝星發射的...
脈衝星自轉突快(glitch of pulsar ),全稱射電脈衝星。脈衝星通常有非常準確的脈衝周期。有時個別脈衝星周期在短時期內突然變短﹐或者說旋轉磁中子星的轉速突然變快﹐這種現象叫作脈衝星自轉突快﹐也叫脈衝星頻率突增。歷來現象觀察 1968年以來﹐已經在兩個轉動得最快的脈衝星──蟹狀星雲脈衝星 PSR0531+21 和...
“再生脈衝星”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詞條譯名和中英文解釋數據著作權由天文學名詞委所有。補充說明 “英漢天文學名詞資料庫”(以下簡稱“天文名詞庫”)是由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以下簡稱“名詞委”)編纂和維護的天文學專業名詞資料庫。該...
已知的脈衝雙星達到120個。但天文學家將名詞“該脈衝雙星”保留給第一個被發現的脈衝雙星,根據它在天體表中編號又稱為PSR 1913+16(PSR代表脈衝星)。這個脈衝雙星提供了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迄今最精確的檢驗。發現者 脈衝雙星PSR1913+16是1974年由麻薩諸塞大學的羅素·胡爾斯(Russell Hulse)和約瑟夫·泰勒(...
《脈衝星》是197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作者是文天。圖書簡介 脈衝星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是射電天文學蓬勃發展的結果之一。脈衝星的發現進一步擴大了天文學的研究領域,而且有力地證明了宇宙的無限性。本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論述了脈衝星的發現過程,它的外貌、分布、運動、物理特性、...
X射線脈衝星,是一類X射線源天體,位於銀河系。X射線脈衝星的X射線強度呈嚴格周期性變化,從不到一秒至數分鐘不等。第一顆被發現的X射線脈衝星是半人馬座X-3。產生背景 由衛星發現的X射線源有一半以上是在銀河系內,其餘的則是活動星系的核心或星系團中的高溫氣體。銀河系內的X射線源大部分都與不同形式的坍縮...
脈衝星,是遊戲《機動都市阿爾法》中的機甲。角色背景 作為一台來歷成謎的可變形機甲,脈衝星在初次登場之時便取得了令人驚訝的戰績,成為了戰場上的閃耀新星。能夠在雙形態間自由切換的脈衝星,可以遊刃有餘地在戰鬥中應對各種挑戰。脈衝星的人形態裝配了雙持型連射脈衝步槍,能夠以較快速度連續射出電漿脈衝,對中近...
J2032是一顆脈衝星,其編號為PSR J2032 + 4127,2009年被美國宇航局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發現。直徑只有12英里,大約20公里。發現過程 脈衝星J2032在2009年被美國宇航局的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發現,直徑只有12英里,大約20公里,相當於華盛頓的大小。在如此小的空間內卻聚集了兩倍太陽的質量,每秒鐘自轉7次,是...
小綠人星是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按其在天空中的位置被命名為 PSR 1919+21。來源 60 年代,英國劍橋大學的休伊什和他的學生貝爾(現名伯娜爾),一起製造了一面很大的長波(3.7 米)接收天線,用來研究星際電離氣體對宇宙射電波的折射效應,即星際閃爍。在這個波長上,只有角直徑非常小的射電源才會...
M28是銀河系銀暈中上百個球狀星團中的一員。簡介 M28略呈橢圓形,8厘米口徑的望遠鏡即可觀測到M28,需要較大口徑望遠鏡才能分解其中的恆星。M28中擁有18顆天琴座RR型變星,還有一顆周期為17天的(造父ii型)變星,還有一顆長周期變星(17號變星)。1987年在m28中發現其中有毫秒級脈衝星(中子星)並編號為PSRB1821...
PSR B0943+10是一顆位於獅子座的脈衝星,距離地球約3000光年。觀測資料 星體簡介 PSR B0943+10的年齡估計有五百萬年,對於脈衝星來說相對較老。它的旋轉周期為1.1秒,同時發射無線電波和 X射線。脈動波 佛蒙特大學正在進行的研究發現該脈衝星在某幾個小時內無線電波段呈現高度變化的脈動波。此外,與歐洲航天局的 ...
PSR B1937+21是一顆位於狐狸座的脈衝星,離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PSR B1919+21僅有數度的距離。命名規則 PSR B1937+21的命名是根據脈衝星的命名規則而定的:PSR是脈衝星英文pulsar的縮寫,1937是指該脈衝星位於赤經19 37 ,+21是指其位於赤緯+21°,B意味著赤經赤緯值是歸算到曆元1950年的值。PSR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