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自轉突快(glitch of pulsar ),全稱射電脈衝星。脈衝星通常有非常準確的脈衝周期。有時個別脈衝星周期在短時期內突然變短﹐或者說旋轉磁中子星的轉速突然變快﹐這種現象叫作脈衝星自轉突快﹐也叫脈衝星頻率突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脈衝星自轉突快
- 外文名:glitch of pulsar
- 全稱:射電脈衝星
- 類型:速度現象
歷來現象觀察,理論解釋,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
歷來現象觀察
1968年以來﹐已經在兩個轉動得最快的脈衝星──蟹狀星雲脈衝星 PSR0531+21 和船帆座脈衝PSR0833-45中﹐觀測到了這種周期突然變短的現象。例如﹐周期為0.089 2093秒的船帆座脈衝星﹐在1969年2月24日至3月3日﹐周期突然縮短0.000000134秒。它在1971年8月21日至9月4日又一次突然縮短0.000000179秒。
第三次縮短發生於1975年10月。蟹狀星雲脈衝星也有類似情況﹐先後發生在1969年9月和1975年2月。它們的轉速相對變化量級ΔΩ /Ω ﹐前者約為 2×10﹐後者約為5×10(Ω 為轉動角速度)。
理論解釋
解釋脈衝星自轉突快的理論大致有三種。
第一種
涉及中子星外部的現象﹐如中子星磁球電漿向外拋射或者外部物質與中子星碰撞等。
第二種
涉及在中子星內部存在超流中子﹐它們在靠近星核附近比外部轉動得更快﹐因而有負的角動量梯度。在這種條件下﹐流體不穩定性可以引起不同部分之間的流體交換﹐使具有較大角動量的超流中子進入外部區域﹐從而引起角動量轉移﹐產生自轉突快。
第三種
屬於中子星本身的突然變化﹐如星震的發生等。星震說認為﹐脈衝星的自轉突快是中子星星殼的彈性應力的突然釋放而引起的。在中子星旋轉速度減慢過程中﹐這種彈性應力逐漸積聚在原子核晶格所組成的固態星殼內。應力突然釋放導致星殼局部破裂﹐產生星震﹐並使星體轉動慣量突然減小。為保持星體角動量守恆﹐中子星轉速突然增加。關於脈衝星自轉突快的理論﹐目前還沒有一種確定的傾向性意見。相對來說﹐星震說稍占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