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代號輕巡洋艦

能代號輕巡洋艦

雖然身為倍受期待的新型輕巡洋艦,但是能代號服役的時候已經是戰局有如亂吹的雪花般的昭和十八年(1943)六月,中途島慘敗已有一年,而南方戰線正處於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日本海軍自開戰來相繼損失了重巡三隈號、加古號、衣笠號、古鷹號,而輕巡方面則是損失了由良號和天龍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能代號輕巡洋艦
  • 建造所 :橫須賀海軍工廠
  • 起工: 昭和十六年九月四日
  • 下水 :昭和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船艦簡介,研製歷史,服役歷史,性能參數,

船艦簡介

輕巡洋艦能代號是新型水雷艦隊旗艦阿賀野型輕巡洋艦的一艦,此型輕巡洋艦是新時代的產物,在外觀上和武裝上都和以往的五千五百噸級輕巡洋艦大有不同.從外觀上大致來說,五千五百噸形的輕巡看起來類似是“大型的驅逐艦”,而阿賀野級看起來則像是“小型的重巡洋艦”。

研製歷史

在輕巡洋艦夕張號的試驗後,日本的輕巡洋艦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以阿賀野級為例,再也沒有“多的煩人占盡空間還大小長短不同”的煙囪群,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隻合併的後傾煙囪,再也沒有“矮小四方”的醜艦橋,取而代之的是有如重巡般英挺的新艦橋,再也沒有“東一條西一隻單裝單裝前後亂裝”的主炮,取而代只的是十五點二公分連裝主炮座三基,再也沒有“兩舷分列連裝四基”的魚雷發射管,取而代之的是“中線迴旋發射次裝填裝置付四連裝發射管兩基”,再也沒有“後來加裝有如違建飛機只能一架停上面”的彈射器。取而代之的是寬敞的飛行機整備甲板,足以多搭載一架水上偵察機。

服役歷史

肩負著眾人的期待,能代號於竣工後馬上到土魯克島報到,代替於十八年(1943)七月沉沒的神通號,出任第二水雷戰隊的旗艦.然後在十八年十一月支持陸軍對布根維爾的上陸作戰,回途中順便拖曳了受傷的阿賀野號回吐魯克。
昭和十九年(1944)一月,能代號在紐幾內亞東北部的卡比延(Kavieng)港受到敵機的攻擊而受損,但是不礙大事.六月的馬里亞那大海戰中,能代號擔任前衛,率領著第二水雷戰隊上下十四隻驅逐艦出擊,姊妹艦矢矧號也率領著第十戰隊的十五隻驅逐艦一同出擊。
接著在同年十月的雷伊泰灣大海戰中編入了栗田艦隊,參加了二十五日的薩摩島海戰.雖然在當日炮擊美國護衛空母的活動中大為活躍,但卻在隔日向西回航聖貝納迪諾海峽時遭受美軍艦載機的攻擊,再挨了魚雷一條,炸彈三發後終於沉沒,只在世上活了短短一年又四個月。

性能參數

建造所 橫須賀海軍工廠
起工 昭和十六年九月四日
下水 昭和十七年七月十九日
竣工 昭和十八年六月三十日
基準排水 6652噸
全長 174.5m
全幅 15.2m
速力 35節
航續力 18節/時6000浬
兵裝 15.2cm50倍徑主炮連裝三基共六門
7.6cm65倍徑連裝高角炮二基共四門
次裝填裝置付61cm魚雷發射管四連裝二基共八門
25mm三連裝機槍兩座共六挺
水偵二機
射出機一基
喪失:昭和19年(1944)二月十七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輕巡洋艦,所以依河名來命名,由來是能代川,源流是嚴守線西北的米代川,在橫斷奧羽山脈,出羽山脈後通過能代平原,注入日本海。
太平洋戰爭中的艦長:
田原吉興 (海兵42期) 昭和17.10.31
尾原季義 (海兵45期) 昭和18.8.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