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結核球

胸膜結核球

胸膜結核球具有一定的臨床及X線特徵,依靠胸部透視、正側位片、切線位片可明確球形病灶與胸壁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胸膜結核球
  • 外文名:Pleural tuberculoma
  • 特點:形成機制大致有兩種觀點
  • 實質:胸膜結核病的10%以上
形成原因,診斷與鑑別診斷,治療及預後,

形成原因

有文獻報導,胸膜結核球占胸膜結核病的10%以上。形成機制大致有兩種觀點,部分學者認為是胸膜上結核肉芽組織發生乾酪壞死、乾涸致局限性纖維包裹。另有學者認為是結核性胸膜炎在胸水吸收過程中形成包裹,經進一步濃縮形成纖維組織包裹的乾酪球形病灶,是結核性胸膜炎的轉歸之一。本組中19例既往有滲出性胸腔積液病史(61.3%),除5例病史不完整外,14例的病情演變過程為先有胸腔滲液,經HRE(S)及胸穿治療後胸水消失,胸片遺留輕度的胸膜反應,數月後患側發現球形病灶,其中8例在治療4~6月內,6例療程不滿一年停藥後發現,可以認為是結核性胸膜炎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有關抗結核藥物的強弱、激素的使用及胸腔穿刺的積極與否對球形影象的形成有無影響問題,因本組觀察例數較少,病史不全面,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診斷與鑑別診斷

胸膜結核球具有一定的臨床及X線特徵,依靠胸部透視、正側位片、切線位片可明確球形病灶與胸壁關係。病灶與側胸壁的外夾角多呈鈍角,透視隨深呼吸上下移動,可確定球形病灶為肺外病變。胸部CT掃描更有助於診斷。本組77.4%(24/31)正側位胸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鈣化及肋膈角改變,提示胸膜結核球大多以胸膜改變為基礎。X線影象特點:胸壁及肋膈竇型,大多為橢圓形或D型向肺野突出,基底緊貼胸壁。葉間呈球形或橄欖形,密度均勻一致。膈上型呈蕈傘狀。
經分析發現,本組31例胸膜結核球具有以下臨床及X線特點:1.青年患者居多占90.0%(28/31);2.61.3%(19/31)有確切的胸腔積液病史;3.X線表現以中下胸部分布為主的單發球形影為多見,也可為團塊狀。病史>6個月者球形陰影密度均勻,邊緣清晰,病史短者病灶外側緣模糊,密度較淡。4.多伴有患側胸膜增厚及鈣化。5.切線位片及CT顯示病灶緊貼側胸壁,外夾角呈鈍角。6.透視可見球形病灶隨深呼吸而上下移動。7.病灶斷層位置淺表,距胸壁3~4cm層次較為清晰。
總之,胸膜結核球依靠切線位片、CT、透視及完整的病史和疾病的演變過程,診斷一般並不困難。本文誤診病例多數由於僅依據正側位片,未進行胸透或拍攝切線位片,對病灶定位不準確,將肺外病灶誤認為肺內病灶。此外臨床工作中應注意與圓形肺不張及局限性胸膜間皮瘤等相鑑別。圓形肺不張X線表現為胸膜下孤立塊影,可呈橢圓分葉或不規則形狀,典型特徵是具有“慧星尾征”,有助於此病的診斷。局限性胸膜間皮細胞瘤與胸膜結核球兩者X線缺少特異性,需根據症狀、影像學檢查及臨床經過綜合分析,必要時可進行胸膜活檢或胸腔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治療及預後

胸膜結核球如診斷明確,且病程較短者,經積極抗結核治療或可避免手術摘除。本組有9例未經手術者,在本院系統治療下發現繼續治療病灶逐漸吸收,其中6例2年左右病灶全部吸收,隨訪5~10年未見復發。說明胸膜結核球依靠臨床動態分析及X線檢查即可確診,堅持足夠的療程,可以免除手術治療。對病程不清、年齡較大或診斷有懷疑者,可考慮行胸膜活檢或病灶切除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