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是中國古代文房四寶之一,歷史悠久。西周時期出現了人造墨,春秋戰國時期墨被廣泛使用,以後不斷創新、發展,至明清時期達到高峰。 據《徽州府志》記載,徽墨創始於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戰亂,攜子廷圭南逃至歙州,因此地多松,又有清泉可供制墨,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不久,他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後主李煜視為珍寶,遂令奚廷圭為“墨務官”,並賜姓李,奚氏一家從此變為李姓。李墨頓時名揚天下,時有“千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說。在這種風氣的激盪下,各朝制墨高手紛紛湧現,推動了徽州墨業的發展。到了清代,徽墨製作出現四大名家,即曹素功、汪節庵、汪近聖和胡開文。胡開文墨店作為後起之秀,善於把握時機,在商業競爭中逐漸領先,名列清代四大墨家之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開文墨莊
- 分類:文史
- 出處:《徽州府志》
- 時期:西周時期
建築信息
胡開文舊居位於休寧縣海陽鎮齊寧街育才巷內,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由大廳、客廳、花廳、八合院、四個四合院、五個大三間以及帳房、廚房等組成的建築群,內有128個門洞相互連線。房屋前後還有花園式的庭院,現已毀壞過半。胡開文是績溪人,舊居卻座落休寧縣城;其本名胡天柱鮮為人知,卻以開文名世。欲解其中之謎,不能不說到其創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