胠

胠是一個漢字,拼音qū,字義為腋下,出自《說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胠
  • 拼音:qū
  • 釋義:腋下
  • 出處:《說文》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名〉
(形聲。從月(肉),去聲。本義:腋下)
同本義 [anilla]
胠,亦(腋)下也。——《說文》
胠,脅也。——《廣雅·釋親》
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素問·咳論》
古代軍陣的右翼 [right wing]。如:胠翼(右翼。古代戰陣有左右翼,借指事物之相輔相成者)
〈動〉
從旁邊撬開 [open sideway]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莊子·胠篋》。釋文引司馬注:“從旁開為胠。”
又如:胠篋(胠笈。胠橐。原指撬開箱子。後亦泛指盜竊);胠篋兒(小偷)
通“阹”。擱淺 [go aground]
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荀子·榮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去魚切《正韻》丘於切,𠀤音區。《博雅》胠,脅也。
《韻會》一曰旁開為胠。《正韻》發也,開也。《莊子·胠篋篇》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注》胠,起居反,從旁開為胠。一雲發也。
去也。《荀子·榮辱篇》儵䱁者,浮陽之魚也。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
《韻會》軍左翼曰啟,右翼曰胠。《左傳·襄二十三年》狼蘧疏為右胠。
《廣韻》丘倨切《集韻》《韻會》丘據切《正韻》區遇切,𠀤音去。脅也。
《集韻》乞業切,音㹤。
迄業切,音脅。
《韻會》口舉切,去上聲。義𠀤同。
《廣韻》去劫切《正韻》苦洽切,𠀤音恰。開也,發也。
人名。《前漢·功臣表》武原靖侯衞胠。《注》胠音脅,又音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