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出:宋 張載 《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蘇仲芬》:“第聖人之道,胞與為懷,故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胞與 | |
拼音: | |
解釋: | “民胞物與”的略稱。指以民為同胞,以物為朋友。後以“胞與”指泛愛一切人和物:胞與為懷。 |
語出:宋 張載 《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蘇仲芬》:“第聖人之道,胞與為懷,故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胞與 | |
拼音: | |
解釋: | “民胞物與”的略稱。指以民為同胞,以物為朋友。後以“胞與”指泛愛一切人和物:胞與為懷。 |
語出:宋 張載 《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蘇仲芬》:“第聖人之道,胞與為懷,故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細胞器是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稱為擬器官或亞結構。其中質體與液泡在光鏡下即可分辨,其他細胞器一般需藉助電子顯微鏡方可觀察。細胞器(...
對於病毒等較小的物質,則其附著處的吞噬細胞膜內陷形成吞飲小泡,即胞飲(3)殺滅病原生物:吞噬體形成後,吞噬細胞內的溶酶體向吞噬體靠近,並與之融合形成吞噬溶...
人體中正常成熟的白細胞可以分為五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組成部分,與其他粒細胞一樣來源於...
與其他系統一樣,細胞同樣有邊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組分,有信息中心對細胞的代謝和遺傳進行調控。細胞的結構複雜而精巧,各種結構組分配合協調,使生命活動能夠在變化...
胞核一般為2~3葉,因被顆粒遮蓋,核著色較淺。嗜鹼性粒細胞數量增多多見於某些過敏性疾病、某些血液病、某些惡性腫瘤以及某些傳染病等。...
研究真核細胞的核、質相互關係以及細胞器,胞質基因的轉移等細胞拆合的技術,所以又叫細胞拆合工程。主要研究內容是細胞質的置換。過去在植物上置換的方法是進行...
10.1864 德國人Max Schultze 觀察了植物的胞間連絲。11.1865 德國人J. von Suchs 發現葉綠體。12.1866 奧地利人G. Mendel 發表了對豌豆的雜交試驗結果,提出...
細胞有三種通訊方式:第一種通過化學信號分子,這是動物和植物最普遍採用的通訊方式;第二種通過相鄰細胞表面分子的粘著;第三種通過細胞與細胞外基質的粘著。 [1] ...
壁細胞(parietal cell)又稱泌酸細胞(oxyntic cell),在腺的頸、體部較多。此細胞較大,多呈圓錐形。核圓而深染,居中,可有雙核;胞質呈均質而明顯的嗜酸性。...
進入詞條全站搜尋幫助 清除歷史記錄關閉 聲明:百科詞條人人可編輯,詞條創建和修改均免費,絕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費代編,請勿上當受騙。詳情>>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5月,由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1950-2000年)與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浸潤由不同大小皺褶狀或腎形核和嗜鹼性胞漿的單形性腫瘤細胞構成。浸潤中常見具有深染和不規則形核的大的非典型性單核細胞。常見非典型核分裂象,但數目很少。...
細胞工程的發展歷史與套用是指套用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方法,通過類似於工程學的步驟,在細胞後細胞器水平上按照人們的意願來改變細胞內...
貴州省生物醫學與乾細胞治療工程研究中心,是研究乾細胞的研究中心,乾細胞具有無限制自我更新能力、同時也可分化成特定組織的細胞,在細胞發育過程中處於較原始階段...
更特異地說,位於BP180胞外區、接近跨膜區的非膠原性NC16A域,是與抗體結合的免疫顯性決定蔟域。然而,抗原位點也可在BP180胞外和胞內的其他區域,將近70%患者的...
發育後期,由於細胞滋養層在許多部位消失以及合體滋養層在一些部位僅為一薄層胞質,故胎盤膜變薄,胎血與母血間僅隔以絨毛毛細血管內皮和薄層合體滋養層及兩者的基膜...
錐體細胞和桿狀細胞經過雙極經胞與視神經相連,視神經細胞經過視經纖維通向大腦,視神經匯集視網膜的一點,此點無光敏細胞,稱為盲點。1 亮度適應 眼睛對於外界的亮度...
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也無細胞器,胞質內充滿血紅蛋白(hemoglobin,Hb)。血紅蛋白是含鐵的蛋白質,約占紅細胞重量的33%。它具有結合與運輸O2和CO2的功能,當血液...
Ku抗原為結合在DNA鏈末端部分的蛋白,位於間期(interphase)細胞的胞核和核仁內,由66kD和86kD兩種蛋白組成。這兩種蛋白組成一個與DNA結合的異二聚體,可能在轉錄、...
再生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研究涵蓋了組織、器官、肢體再生等領域,包含了細胞移植、組織工程及殘餘組織的再生誘導等內容,旨在探尋再生的機制並套用於恢復疾病後組織結構和...
在肥大細胞功能和過敏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診治研究領域為國際知名專家,我國該領域的領軍人才之一,提出了“肥大細胞激活信號的自身放大機制”假說。共發表論文26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