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胎便
- 外文名:Meconium
- 顏色:墨綠色
- 出現時間:懷孕20周以上
胎便,胎便吸入症候群,簡介,發生原因,症狀和危險性,如何預防吸入胎便,
胎便
正常新生兒多數於12小時內開始排便,胎便總量約100至200克,如24小時不見胎便排出,應注意檢查有無消化道畸形。如乳汁供應充分,胎便2至4天排完即轉變為正常新生兒大便,由深綠色轉為黃色。

胎便吸入症候群
簡介
“胎便吸入症候群”是指胎兒在出生時,新生兒吸入染有胎便的羊水所致。新生兒因氣管內吸入胎便,而引起氣管和肺泡中發炎及其它合併症(如呼吸道阻塞、呼吸窘迫、肺高壓、氣胸、肺氣腫、肺泡擴張不全等)。但因為在懷孕34周前的羊水中較少發現胎便,因此“胎便吸入症候群”多影響足月甚至過期妊娠的新生寶寶。
過去的醫學界對於胎便吸入的現象多習以為常,認為這是在胎兒出生時刻才會發生的現象,並認為只要在胎兒剛產下未發出哭聲之前,將其咽喉及口鼻腔內的羊水及胎便分泌物等抽吸乾淨,甚至在必要時深入新生兒氣管,把其內的胎便抽吸乾淨,即可有效預防胎便吸入。
發生原因
根據研究,胎兒在子宮內排胎便的可能原因包括:
1 過期妊娠造成胎盤、臍帶功能不全。
2 提早破水或是其它病因造成子宮內感染(如羊膜腔發炎)。
4 孕婦本身有其它疾病等等,導致胎兒缺氧,以致排出胎便。
在已開發國家中,,約有8%~25%的懷孕34周以上的孕婦的羊水中會混有胎便,其中又有約10%可能發生“胎便吸入症候群”。至於開發中國家的比例則更加高些,男嬰或女嬰所占的比例差不多。一旦新生兒有嚴重的間質性肺部疾病或持續性肺部高壓,死亡率即高達20%。
症狀和危險性
在待產過程中,一旦破水後,若羊水呈黃綠色或墨綠色,就應該要有胎兒可能已吸入胎便的警覺。而在胎兒出生時,若見皮膚、臍帶或指甲被染成黃色,且之後嬰兒會有缺氧、呼吸困難、嘴唇發紺並有呻吟聲、胸凹性呼吸急促、肺部聽診呈現囉音、活動力及張力較差等症狀時,多半要懷疑已有胎便吸入。
輕微者在產後24~72小時呼吸情形會有所改善。但若不幸有併發症,所吸入的胎便就會阻塞氣管、使呼吸道的阻力增加,並導致持續性肺部高壓以及肺外血流有分流現象。更嚴重的會引起肺部塌陷、肺泡破裂,而造成氣胸或縱膈腔積氣,寶寶會因身體極度缺氧而有生命危險。
如何預防吸入胎便
不是所有的胎便吸入都是可以避免的,然而準媽媽還是可以有所作為,以降低胎兒吸入胎便的可能性的,例如:
1 儘量避免超過預產期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