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與大腸相表里

肺與大腸相表里咳嗽有寒熱之別,千萬不能"一視同仁"。受寒後,鼻塞流涕,或者稍微有些發冷打顫,這種病應該服生薑、蔥白,一日兩次,不宜長服;患熱咳的人,晚上咳得尤其厲害,喉嚨發癢,還會有口渴之感,這種病應該服一些淡鹽湯水。這種方法十分靈驗,病初服用很快就會治癒,也可以長期服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肺與大腸相表里
  • 來源:中醫
肺與大腸相表里
咳嗽有寒熱之別,千萬不能"一視同仁"。受寒後,鼻塞流涕,或者稍微有些發冷打顫,這種病應該服生薑、蔥白,一日兩次,不宜長服;患熱咳的人,晚上咳得尤其厲害,喉嚨發癢,還會有口渴之感,這種病應該服一些淡鹽湯水。這種方法十分靈驗,病初服用很快就會治癒,也可以長期服用。
生命離不開兩樣東西,一是空氣,一是食物。人體內負責運化空氣的是肺,負責傳導食物的是大腸。所以,肺經與大腸經相表里。肺經起於胃中脘的中焦,向下聯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的上口,穿過膈肌,入屬於肺臟;又從肺系的氣管、喉嚨部橫出腋下的中府、雲門二穴,下循上臂內側進入寸口的經渠太淵二穴。其支脈從列缺穴走向食指內側,與手陽明大腸經相連線。大腸經起於食指末端的商陽穴,沿食指橈側,通過合谷、曲池等穴,向上會於督脈的大椎穴,然後進入缺盆,聯絡肺臟,通過橫隔,入屬於大腸。在五行里,肺與大腸同屬金,肺屬陰在內,大腸為陽在外。肺為"相傅之官",主氣;大腸為"傳導之官",變化水谷,傳導糟粕。正因肺與大腸相表里,所以,大腸經的邪氣容易進入肺經,肺經的邪氣也可以表現在大腸經上。
衛氣在皮膚下,它是人體的絕緣體和保護者,是我們與外部環境的緩衝帶,是我們抵抗虛邪賊風的前沿陣地。如果衛氣虛弱,寒、暑、熱、燥、濕、風等外邪就會突破人體這一前沿陣地進入第二道防線--鎮守於外的陽經。一旦外邪進入了大腸經,就會出現感冒發燒和"上火"等症狀,有的人會喉嚨、牙齒疼痛,有的人會出現痤瘡、雀斑、酒糟鼻,有的人會腹脹、腹瀉、便秘、上肢不遂。如果這時候沒採取措施阻止外邪的進攻,外邪就會長驅直入進入人體的內部--手太陰肺經。這時就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肺部疾病,這就是為什麼感冒發燒不及時治療就會轉成肺炎的原因。
《內經》說"上醫治未病",就是說高明的醫生會在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上擊退疾病的進攻。萬一第一道防線被突破了,就要在第二道防線堅決阻擊。一旦感冒發燒,我們吃一些解表的藥、多喝一些白開水,出一身汗,感冒立刻就會痊癒。有的人會喝一些辣椒做成的熱湯和紅糖姜水,因為這些湯能調動人體內的陽氣驅除風寒。但是,如果是因為中暑導致的感冒發燒,則應該吃一些清熱解毒的藥。
總之,弄清楚肺與大腸的表里關係,我們就能明白人體氣機和水谷運轉的關係,就能夠由內而知外,由外而知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