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時機,適應症,禁忌症,絕對禁忌證,相對禁忌證,術式分型,單肺移植術,雙肺移植術,心肺聯合移植術,活體肺葉移植術,術前準備,手術器械,患者準備,手術步驟,麻醉方式,具體過程,手術時長,術後恢復,術後監護,術後用藥,甦醒情況,複診指征,術後監測,術後運動,術後飲食,術後日常,手術風險,術中風險,低體溫,低血壓,血管和神經損傷,術後併發症,肺移植受體感染,術後出血,急性排斥反應,氣道吻合口併發症,血管吻合口狹窄,氣胸,膈神經損傷,原發性移植物失功(PGD),心血管併發症,藥物相關併發症,胃食管反流症,移植後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手術後遺症,再次手術,
手術時機
對於慢性終末期肺疾病患者經最最佳化、最合理治療後肺功能仍進行性降低,無法繼續進行進一步內科或外科治療,2年內因肺部疾病致死的風險高於50%,肺移植有望顯著延長預期壽命,改善生活治療,均可考慮進行肺移植手術。另外,特發性肺纖維、囊性纖維化、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能夠耐受等待供肺的時間更短,需要更早進行肺移植評估,在滿足手術指征情況下越早手術越好。
適應症
肺移植手術主要用於慢性肺疾病終末期的治療,尤其適合慢性終末期肺疾病患者經最最佳化、最合理治療後肺功能仍進行性降低,無進一步內科或外科治療的可能,2年內因肺部疾病致死的風險高於50%的患者。已報導的肺移植手術適應證多達20多種,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特發性肺纖維化、肺囊性纖維化、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支氣管擴張症、結節病、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結締組織病等,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特發性肺纖維化、肺囊性纖維化、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肺氣腫患者進行肺移植比例總計高於90%,治療後生存獲益確切。
禁忌症
絕對禁忌證
難以糾正的心臟、肝臟和腎臟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惡性腫瘤晚期以及嚴重胸廓或脊柱畸形情況;
無法通過CABG和PCI緩解的冠心病或合併嚴重的左心功能不全;
有敗血症、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肝衰竭等疾病或無法糾正的出血傾向;
依從性差,不能配合治療或定期隨訪者;
未治療的精神疾病或心理狀況無法配合治療者;
缺乏可靠的社會、家庭支持。
相對禁忌證
年齡>75歲,但年齡僅為一項參考條件,無絕對上限;
進行性或嚴重營養不良、嚴重骨質疏鬆;
移植前依賴機械通氣和/或體外生命支持;
存在高毒力或高度耐藥的細菌、真菌定植或感染或特定的分枝桿菌菌株定植或感染;
HBV或HCV感染,如排除肝硬化和門靜脈高壓且無明顯臨床症狀、影像學和生化檢查無異常者可行肺移植;
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或胃食管反流等其他未達到終末期狀態的疾病,可延期進行肺移植手術。
術式分型
肺移植手術主要包括單肺移植術、雙肺移植術、心肺聯合移植術、活體肺葉移植術,具體如下:
單肺移植術
該手術一般由第4或5肋間向移植側切開,顯露肺靜脈及主支氣管後,可夾閉肺動脈以檢測肺切除後對循環及氧供的影響。主要適用於65歲以下的無肺部感染的肺實質性疾病,如特發性肺纖維化、肺氣腫;可治性先天性心臟病伴繼發性肺動脈高壓、無嚴重心力衰竭的肺血管性疾病等疾病。
雙肺移植術
主要適用於60歲以下囊性肺纖維化、嚴重皰性肺氣腫、支氣管擴張及無嚴重心力衰竭的肺血管性疾病,包括經典的整體雙肺移植術和雙側單肺連續移植術。後者因為具有無需體外循環、術中心臟不停跳、術後出血和神經損傷減少等優點,目前已逐漸取代了前者。
心肺聯合移植術
主要適用於55歲以下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及不能矯正的各種先天性心臟病所致繼發性肺動脈高壓、晚期肺實質性疾病合併心功能不全、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繼發嚴重心力衰竭、囊性肺纖維化或雙側支氣管擴張所致肺膿毒性感染等患者。
活體肺葉移植術
主要適用於兒童和體型較小的成人終末期肺部疾患,主要是囊性肺纖維化,特別是在急性肺衰竭,又沒有合適的供體時可以考慮該手術,術中注意不能鉗夾和過多擠壓肺組織。
術前準備
肺移植手術一般在心胸外科進行,由於創傷較大,圍手術期感染風險較高,術後早期移植肺功能喪失高於其他器官移植手術,故術前需要做好評估和準備,患者需要配合醫生完善血常規、血凝四項、肝腎功能、超聲心動圖等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在醫生告知患者手術的目的、必要性、基本操作以及相關風險後,簽署知情同意書,放鬆心情,積極配合手術。
手術器械
肺移植手術物品包括常規剖胸布、儀器、特殊儀器和肺移植儀器各1套,供體包1套、無菌大盆1個、備用體外循環器械及灌注用物、切割吻合器和釘、各類縫線、胸腔鏡全套及電視系統、體外循環機、製冰機等,一般不需要自行選擇器械。
患者準備
配合醫生進行肺功能、動脈血氣分析、超聲心動圖、心導管、冠脈CT等心肺功能檢查,同時完善血常規、血型、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尿常規等實驗室檢查,以排除手術禁忌證。
術前遵醫囑禁食水,做好手術區域的消毒和備皮工作。
了解手術相關情況後應配合醫生簽署知情同意書及麻醉知情同意書。
遵醫囑進行呼吸康復訓練,練習床上大小便等。
家屬應準備住院必需品,陪伴患者,同時要疏導患者不良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手術步驟
肺移植手術操作步驟主要包括供體肺的取出、受體肺的切除、供體肺的植入和吻合。如果在手術過程中發現其他問題,可能會有所調整。
麻醉方式
肺移植手術一般選擇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方法包括麻醉誘導和麻醉維持,麻醉前監測患者血壓、心電圖、血氧飽和度和有創動脈壓,在有創監測下遵循小劑量、分次用藥的麻醉誘導原則,選擇對生理功能幹擾小,對心肺功能無明顯抑制的藥物,優先選擇咪達唑侖、舒芬太尼、依託咪酯、羅庫溴銨等,待下頜鬆弛後行插管。所有患者均選擇左側雙腔氣管導管,纖維支氣管鏡協作定位,調節呼吸參數,選擇壓力控制模式。麻醉維持可採取全憑靜脈麻醉或採用丙泊酚、順阿曲庫銨、舒芬太尼及七氟烷靜吸複合麻醉,注意要監測和維持適宜的麻醉深度。由於麻醉效果,患者術中一般不會感覺到疼痛。
具體過程
供者保持仰臥位,將肢體固定,雙手置於身體兩側,然後常規消毒鋪巾和麻醉。
選擇合適的切口,可在胸骨正中處作切口,游離主動脈和上下腔靜脈,解剖供側肺動靜脈。由肺動脈注入灌注保存液,在阻斷主動脈前,結紮上腔靜脈,切斷下腔靜脈,切除左心耳尖,以便灌注液外溢。
取出供肺,其中單側供肺可於肺靜脈開口左心房處,保留5mm寬度的左心房壁,雙側供肺在右肺靜脈與冠狀靜脈竇之間的中心剪開切斷左心房,保留含有4個肺靜脈口的左心房袖。在總肺動脈分叉處切斷供側肺動脈,常規移除心臟,近隆嵴處切斷主支氣管,摘取肺臟。
供肺取出後立即置於冷晶體溶液內保護。
雙側肺切除者可取平臥位,於胸骨正中取切口,不離斷胸壁肌肉,或橫斷胸骨的蚌殼式切口,或側臥位依次翻身;右側肺切除者取左側臥位,左側肺切除取右側臥位,切口選擇包括前外側切口、後外側切口等,可以根據患者病情選擇。
游離肺動靜脈,於上腔靜脈後解剖右肺動脈,於左側切斷動脈導管韌帶,可使肺動脈顯露較好。然後暫時阻斷肺動脈,觀察對側肺動脈壓、體動脈壓、心率和動脈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體外循環。如果上述指標穩定,提示可以切除受者肺臟。
離斷肺動靜脈,肺動脈乾可在第一分支遠端離斷,靜脈可於各主要分支離斷,以備進一步修剪處理,保證受者心房袖口縫合的長度。在上葉開口的近端切斷主支氣管,然後移除肺臟。
受者肺門修剪後,依次吻合支氣管、肺動脈和左房袖口。支氣管吻合時,可在支氣管前壁中點縫牽引線,牽引支氣管遠離縱隔顯露視野。供受者支氣管目前通常採用可吸收線連續縫合,也可以膜部採用連續縫合,軟骨部連續縫合或間斷縫合。支氣管吻合完成後,支氣管周圍組織包埋吻合口。隨後行肺動脈吻合,調整好供受者肺動脈位置,阻斷受者肺動脈,修剪供受者肺動脈至合適長度,採用5-0或4-0 Prolene線連續縫合。
牽引上下肺靜脈乾,鉗夾受者左心房側壁,切斷受者肺靜脈乾並分離兩乾之間的連線,形成房袖口,再進行心房袖吻合縫合。
然後控制性開放肺動脈,沖洗移植肺內殘留的灌注液並排氣,鬆開左房阻斷鉗,收緊左房縫線打結後撤除左房阻斷鉗。
恢復通氣和灌注後檢查所有吻合口縫線處和心包切緣並止血,然後常規關閉切口,使用無菌敷料覆蓋。
離開手術室前再次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查看支氣管吻合口並清除氣道分泌物。
手術時長
肺移植手術需要多長時間,要根據患者的患病情況,麻醉後體外生命支持方式和手術類型進行判斷,單側肺移植通常需要3~5個小時,雙側肺移植通常需要6~8個小時,具體時間還應該根據基礎疾病、手術難度、手術中情況進行判斷。
術後恢復
肺移植手術後患者應遵醫囑做好術後護理,注意臥床休息,同時監測呼吸幅度、血壓、體溫、血氧等生命體徵,觀察有無併發症發生,一般術後1~2周可由醫生評估能否出院。出院後嚴格遵醫囑到院複查,明確病情恢復情況。
術後監護
肺移植手術後將患者送到層流單間病房監護,嚴格空氣消毒,落實病房消毒隔離措施,病房應備多功能監護床、相應的血流動力學及呼吸支持等設備,待病情穩定後轉普通病房。先臥床6小時,同時進行24~48小時持續的心電監護。
術後分別監測6小時以內、24小時、48小時、72小時的血氣分析和胸部X線檢查,以觀察是否出現急性排斥反應、靜脈吻合口梗阻、肺部感染等併發症。術後當天以及拔管前及移植後1周、2周、1個月進行常規纖維支氣管鏡肺活組織檢查。符合拔管情況下儘早拔出氣管插管,鼓勵患者自己呼吸。
此外,還需監測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血腫,穿刺下肢有無蒼白、腫脹和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監測呼吸幅度、胸廓運動的對稱性、有無發紺等。若發現以上異常,應及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對症處理。
術後用藥
按時按量服用抗排斥藥,一般給予甲潑尼龍、潑尼松、環孢素或他克莫司等藥物。使用免疫抑制劑時需定時監測免疫抑制劑的血藥濃度,遵醫囑根據血藥濃度調整用藥劑量,以免過度抑制引起感染。
如患者疼痛劇烈,除了使用神經阻滯緩解疼痛外,還可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或小劑量阿片類藥物鎮痛。
肺移植術後需常規套用抗感染藥物,如給予廣譜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在最初抗生素預防48小時後,要根據臨床狀況和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抗生素,避免盲目經驗性使用抗生素。在無感染跡象的情況下,應停用抗生素,以免出現抗生素耐藥。還可以給予更昔洛韋等抗病毒感染藥物,伊曲康唑等預防肺部真菌感染藥物。
甦醒情況
肺移植手術一般採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後30分鐘可逐漸甦醒,具體甦醒時間根據患者自身體質和藥物代謝情況等存在差異。甦醒後患者需要保持自體肺在下、移植肺在上的側臥位或45°半側臥位,臥床休息至少6小時。護士要定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徵的變化,並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是否正常;同時觀察各種管路是否完好,以及患者意識變化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發現局部皮膚紅腫、壓痛、導管穿刺點有膿性分泌物或出現靜脈炎時,應立即拔除導管。另外,患者術後48小時內,應限制液體量的攝入,儘量保持出入量負平衡,以防止急性肺水腫和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發生。
複診指征
肺移植手術後應嚴格遵醫囑定期複診,一般術後3個月內每周複查1次,3個月後每個月複查1次,1年內每3個月隨訪1次,術後2年內每6個月門診隨訪1次,2年以上者每年或每半年複診1次,之後可以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及醫囑安排複診時間。若出院後出現胸痛、全身不適、疲乏、食慾減退、咳嗽、咳痰的情況,應隨時就醫。
術後監測
肺移植患者出院後還需要自我監測肺功能測量、呼吸症狀、體質量和生命體徵、體溫等。當出現發熱、膿性痰液生成、呼吸困難增加等症狀,或家庭肺活量測定值較基線下降10%以上,懷疑為感染性併發症時,需要立即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術後運動
肺移植手術後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然後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4級活動等級,分別從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功能及各種留置導管評估患者能否進行床上或下床鍛鍊,具體運動指導如下:
術後早期恢復較好者可在醫護人員協助和密切監測下開始進行雙下肢抬舉、蹬腿、蹬車運動,以減少肌肉萎縮進程。
鼓勵患者拔管當天即開始咳嗽、咳痰以及深呼吸、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鍛鍊,根據Borg評分自我評價,以3分為基準線,遵循循序漸進和不過度疲勞的原則。
術後恢復良好者建議堅持運動鍛鍊,多進行輕中度強度的有氧運動,能改善患者運動能力,保持最佳體重,降低器官移植後骨質疏鬆、肌肉功能障礙等發生。
術後飲食
肺移植手術後患者可遵醫囑在6小時進食清淡的半流質飲食,如米湯、米粥等,恢復期可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普通飲食,如雞蛋羹、牛奶、魚頭湯等,不要進食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鈣質、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少食多餐,同時注意補鉀、補鈣。
病情恢復後重點注意不飲用未經過濾或未經處理的井水,不食用未經高溫消毒的乳製品、水果或蔬菜汁或果汁,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雞蛋、肉、家禽或海鮮,準備食物時要將熟食和生食分開,並使用乾淨的砧板,食用水果和蔬菜前徹底清洗,以免導致感染。
術後日常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加強口腔護理,可以使用氯己定溶液漱口,平時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肺移植受者應每年接種一次滅活流感疫苗,可以遵醫囑接種疫苗。
避免與呼吸道疾病患者密切接觸,儘量不去人群密集場所,必要時外出需要佩戴口罩。
家屬注意檢查患者全身皮膚有無破損、出血點、水腫,防止壓力性損傷,保持手術切口皮膚乾燥,如有滲液應及時更換敷料。
對於術後有焦慮不安、譫妄等心理問題的患者,可以通過改變病房布局,張貼綠植圖案,營造舒適環境,進行相關音樂療法干預等得以改善。
手術風險
肺移植手術屬於四級手術,過程複雜、難度大、風險高,易出現多種併發症,包括心腦血管意外、嚴重出血、原發性移植物功能障礙、急性排斥反應、慢性移植物失功和感染等,是限制肺移植受者術後早期和長期存活的主要障礙。此外,受者術後經常發生高血壓、高脂血症、癌症、慢性腎病、骨質疏鬆症和糖尿病等併發症。因此嚴格無菌操作、細緻手術操作、嚴格徹底止血、進行血管迅速吻合,以及術者熟練處理各種可能存在的變化等,有利於降低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術中風險
低體溫
長時間手術、供肺植入、大量體腔沖洗及大量輸血等容易導致術中低體溫,因此術中體溫監測和維持尤其重要,要保證患者體溫在36℃以上。
低血壓
在肺移植手術中比較常見,多與夾閉肺動脈、鉗夾左心房及供肺再灌注有關。一旦出現該情況可以使用去甲腎上腺素或血管加壓素,通過增加體循環血管阻力提高血壓。
血管和神經損傷
如操作不仔細,對解剖位置不熟悉,術中可能導致血管和膈神經等損傷,通常發生機率較小,發生後醫生也會給予相應的處理。
術後併發症
肺移植受體感染
受體感染是肺移植術後的主要併發症和致死原因,包括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主要分布在肺部、尿路、口腔、手術切口、上呼吸道、皮膚等處,其中以肺部、尿路、口腔三處發生率最高。需要儘量預防該併發症出現。其發生與肺移植獨特的易感因素、供體源性感染,受體移植前存在高齡、營養不良、肥胖、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等情況、手術持續時間長、移植肺損傷、術中失血量大、術後侵入性導管留置等因素密切相關,所以術前受體要做好手術評估,對於有明顯氣道分泌物的患者,在肺移植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協助醫生在手術室進行支氣管鏡下的氣道清除。術後要安全準確給予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遵醫囑進行肺保護機械通氣,減少暴露風險等,均可以降低感染髮生機率。
術後出血
如果肺移植受者既往有開胸手術、氣胸或胸膜粘連手術史, 或肺/ 胸腔反覆感染,肺移植術中創面失血較多,導致凝血因子丟失過多、止血困難等術後容易出現胸腔內出血。如果出血少,可輸注紅細胞、新鮮血漿等,減少或暫停肝素的使用。嚴重出血時,在輸血補液糾正低血容量的同時,應立即手術探查徹底止血並清除血塊,重點檢查血管吻合區域和肺門組織,如不撤除ECMO,需要進行充分的內科藥物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急性排斥反應
首次急性排斥反應常發生在術後1周,最早可在術後4 ~5天出現。主要表現為體溫上升、胸痛、全身不適、疲乏、食慾減退、咳嗽、咳痰、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與CT檢查,可以幫助明確診斷,進行激素衝擊治療可以有效緩解。
氣道吻合口併發症
包括缺血壞死、氣道吻合口裂開、狹窄或軟化,總發生率為15%,術後早期氣道吻合口局部支氣管缺血是造成氣道吻合口併發症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與供受者身高、體型不匹配,由於低心排血量或醫源性因素引起長期低灌注等有關,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咳嗽、咯血、呼吸 困難及肺部感染等表現。病情較輕者給予營養支持、全身或聯合局部套用抗生素,進行支氣管鏡介入等治療即可。當受者發生支氣管軟化嚴重症狀或功能障礙嚴重,通過保守治療無法得到改善時,可考慮行氣道支架置入。對於嚴重的裂開、軟化以及不能採取其他保守治療措施的受者,可考慮行外科修復或支氣管再吻合術。
血管吻合口狹窄
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供受者血管直徑不匹配及吻合方法等有關,患者可表現為呼吸困難、需氧量增加、移植肺水腫、肺動脈高壓以及機械通氣時間延長。其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再次手術重建、血管成形術及支架置入,儘可能使供受者血管直徑相匹配,同時改進手術技術。
氣胸
可發生在移植肺或者單肺移植的自體肺一側,為肺移植術後較為常見的一種併發症,如果存在支氣管吻合口瘺、感染、排斥反應以及支氣管動脈循環缺失導致的缺血等引起肺薄壁損傷,均可引起移植肺氣胸。如果是出現自體肺氣胸,可行胸腔閉式引流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行胸腔鏡下肺大皰切除及胸膜固定術。
膈神經損傷
通常是分離粘連、術中冰屑、電凝導致的,可通過超聲或神經傳到檢查明確是否存在膈神經損傷。一旦明確診斷需要進行腹式呼吸鍛鍊、坐位呼吸緩解。
原發性移植物失功(PGD)
通常發生於移植後24 ~ 72小時,為肺移植術後早期受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其發生與供肺獲得性因素,如長時間套用呼吸機、創傷、大量輸血、炎症、肺挫傷和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等有關,也可能與受者有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結節病等原發病,以及中重度肺動脈高壓、高體質指數以及既往行胸膜固定術等因素有關。一旦發生需要給予支持治療,改善呼吸功能,加強液體管理,酌情套用利尿劑、肺血管擴張劑,套用ECMO,對於治療無效者,在支持治療及ECMO輔助下過渡至再移植。
心血管併發症
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靜脈血栓栓塞症。其中心力衰竭的發生與受者術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術後發生感染導致循環不穩定、心肌損傷等有關。對於心率過快者,可使用地高辛控制心率,因心力衰竭導致煩躁者,應充分鎮靜、 鎮痛,,也可以使用利尿劑減輕心臟負荷和肺水腫。心律失常多於術後30天內發生,首次發作一般在術後1~7天,可反覆發作。需要糾正酸鹼、電解質失衡,靜脈注射西地蘭,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也可在有效抗凝基礎上使用電復律治療。靜脈血栓栓塞症常發生於移植術後4個月內,與肺移植術前及圍手術期受者長期臥床、高齡、術前原發病導致的高凝狀態等有關,一旦發生需要維持生命體徵平穩,給予吸氧、鎮靜、充分抗凝等治療。
藥物相關併發症
包括骨質疏鬆、新發糖尿病、繼發性高血壓、肝腎功能不全等,與術後使用免疫抑制劑有關,需要根據相關併發症進行對應的治療,如骨質疏鬆者給予補鈣治療,圍手術期新發糖尿病者首選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危重受者,可給予普通胰島素靜脈泵持續治療,並每2小時測量一次血糖。術後隨訪期間出現新發糖尿病受者可選擇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繼發性高血壓患者要根據情況使用降壓藥物治療,監測血壓指標。肝腎功能不全者要避免使用肝腎毒性藥物,使用保肝保腎藥物治療。
胃食管反流症
是肺移植術後最嚴重的胃腸道併發症,一旦發生要抬高床頭,使用H2受體阻滯劑、質子泵抑制劑、促胃腸動力藥物,必要時進行胃底摺疊術。
移植後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
這是器官移植術後威脅受者生命的嚴重併發症,常見於移植術後第1年,其發生與大劑量免疫抑制劑使用和EB病毒等有關,為避免其發生應加強對肺移植術後受者免疫抑制劑血藥濃度等監測,降低免疫抑制強度等,根據情況給予化學和放射治療。
手術後遺症
腎移植手術後出現體溫突然升高且持續高熱,伴有胸痛、全身不適、疲乏、食慾減退、咳嗽、咳痰、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等情況,則提示為急性排斥反應,應及時進行抗排斥的衝擊治療,且患者術後應終身服用抗排斥藥物抑制免疫反應的發生。另外,由於免疫抑制和移植肺去神經化,感染可能為肺移植受者終身的併發症,對患者存在較大影響。
再次手術
若第一次肺移植手術成功,則無需進行再次手術,若移植失敗,或術後出現急性排斥反應、原發性移植物失功、終末期閉塞性細支氣管炎或大氣道狹窄,且經過對症治療無效時,條件允許下最終需要再次進行肺移植手術。再次肺移植術前檢測群體反應性抗體,了解受者血清中預存抗體的特異性和滴度,預存抗體滴度高者需要進行相關處理。而且再次肺移植時存在解剖難點,操作時要防止損傷膈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