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彌散(diffusion of lung)是1989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肺彌散
- 外文名:diffusion of lung
- 所屬學科:醫學
- 公布時間:1989年
肺彌散(diffusion of lung)是1989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肺彌散(diffusion of lung)是1989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198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醫學名詞 第一分冊》第一版。1...
肺的彌散是指氧和二氧化碳通過肺泡及肺毛細血管壁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彌散的途徑包括了肺泡氣、肺泡毛細血管壁、肺毛細血管內血漿、紅血球及血紅蛋白。氣體沿著這個途徑,根據哪一端的濃度較高進行交換,所以這個過程可以是雙向的。氧的彌散速度比二氧化碳要慢得多,這是因為氧不易溶解在體液里。因此,當患者彌...
肺彌散量 肺彌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of lung )是2018年公布的呼吸病學名詞。定義 單位分壓差(1 mmHg或1 kPa)時,每分鐘由肺泡或紅細胞內經呼吸膜彌散的氣體容積(ml)。用DL表示。主要是氧和二氧化碳的彌散量。出處 《呼吸病學名詞》第一版。
二氧化碳肺內彌散 二氧化碳肺內彌散(carbon dioxide diffusion of lung)是2018年公布的呼吸病學名詞。定義 從碳酸氫根(包括血漿內和紅細胞內)和血紅蛋白釋放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的過程。出處 《呼吸病學名詞》第一版。
肺氧彌散量 肺氧彌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for oxygen of lung)是1989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 198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醫學名詞 第一分冊》第一版。
氧肺內彌散 氧肺內彌散(oxygen diffusion of lung)是2018年公布的呼吸病學名詞。定義 吸入的氧進入氣體交換區域後,從肺泡內擴散到毛細血管內的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結合的過程。出處 《呼吸病學名詞》。
《肺部瀰漫性疾病臨床。病理。高解析度CT》是一本圖書 內容簡介 《肺部瀰漫性疾病臨床·病理·高解析度CT》對肺部瀰漫性疾病包括囊性病變、氣泡性疾病、結節性疾病、網狀疾病從臨床、病理、高解析度CT三方面進行了講解。按照病變的病理學與影像學表現分類編排,將放射影像徵象與完整的臨床和病理學資料緊密結合。 不僅...
《瀰漫性肺疾病》以問答的方式深人淺出地介紹了瀰漫性肺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肺臟的解剖與功能,瀰漫性肺疾病的分類、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等,以普及相關科普知識,提高大眾對間質性肺疾病的認知。《瀰漫性肺疾病》作為一本介紹瀰漫性肺疾病的科普讀物,不但適合患者閱讀,也可供廣大基層單位的衛生保健、臨床...
氣相彌散 氣相彌散(gaseous phase diffusion)是2018年公布的呼吸病學名詞。定義 肺泡內的氣體流動速度幾乎為零,氧和二氧化碳等氣體分子在肺泡內通過彌散實現轉運的過程。氣相彌散對正常彌散過程影響有限,但在肺氣腫患者會降低氧的彌散速率。出處 《呼吸病學名詞》第一版。
(1)肺通氣功能、肺總量/殘氣量測定及肺彌散功能測定為常規檢查。(2)限制性通氣障礙(肺活量、肺容量、殘氣量都下降,fev1/fvc正常或偏高)。(3)彌散功能降低。(4)動脈血氣分析:低氧、血氧分壓(PaO2)降低,肺泡動脈氧分壓差,肺內分流增加可達30%。3.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及HRCT顯示磨玻璃樣、網狀結節或...
瀰漫性肺泡損傷(Diffuse alveolar damage DAD)是一個病理描述性名稱。1976年由Katzenstien等首先提出,臨床上主要表現有機型呼吸困難和X線示瀰漫性肺浸潤病變。最常見於ARDS以及其他相關的綜合症,包括休克肺、非心源性肺水腫、創傷性濕肺、成人肺透明膜疾病、呼吸器肺等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病人,而患者原來心肺功能正常...
《肺瀰漫性疾病》是2003年9月1日貴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後榮。本書簡要介紹肺瀰漫性疾病臨床診斷和治療,特別是對瀰漫性疾病胸部影像學及病理學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內容簡介 《肺瀰漫性疾病》附有600多張胸部影像及病理圖片,並有部分典型的病例診斷和治療經過。本書對提高讀者對肺瀰漫性疾病的認識,特別...
《瀰漫性肺疾病》是2013年11月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惠萍。內容簡介 《瀰漫性肺疾病》以問答的方式深人淺出地介紹 了瀰漫性肺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肺臟的解剖與功能 ,瀰漫性肺疾病的分類、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治 療等,以普及相關科普知識,提高大眾對間質性肺疾 病的認知。《瀰漫性肺疾病》作為...
瀰漫性實質性肺疾病(簡稱DPLD),也稱作間質性肺疾病(簡稱ILD),肺(間質)纖維化或間質性肺炎。所謂肺纖維化就是正常肺組織被瘢痕組織取代,有如皮膚破損後結疤一樣。瘢痕形成使肺間質增厚,氧氣就很難從肺泡轉運到血液中。血液低氧導致有肺纖維化的患者感到氣短和活動耐力下降。肺纖維化是一組疾病的總稱。目...
肺瘧疾病哮喘型:有與瘧疾臨床表現畏寒、發熱、出汗、熱退周期基本一致的咳嗽、氣急、呼吸困難及哮喘等症狀,哮喘在瘧疾發作前、整個發病中,甚至瘧疾已臨床治癒後均可出現。體檢兩肺瀰漫或散在可逆性哮鳴音。X線胸片見有程度不等的肺過度充氣征。原因 現症瘧疾患者及帶蟲者均為本病的傳染源。國內主要是由中華按蚊...
《現代肺瀰漫性疾病學》是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侯傑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全面地闡述了肺瀰漫性疾病的現代概念、臨床分類、病理分類、影像學特點、實驗室檢查、肺功能檢查、肺活檢、肺移植及糖皮質激素的套用等,重點討論了肺感染性疾病、寄生蟲病、循環疾病、結節病、各種類型肺炎、細支氣管炎、肺纖維化、...
《瀰漫性肺疾病臨床診斷學》是2003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胡克。內容簡介 內科醫生以及放射醫生在臨床中經常會遇到在X線及其他影像學上呈瀰漫性改變的肺部疾病。由於瀰漫性肺疾病的病因複雜,種類繁多,而且許多疾病可以出現相同或相似的臨床和X線表現,尤其是有許多瀰漫性肺疾病發病率較低,醫師的臨床...
間質性肺疾病(ILD)是以瀰漫性肺實質、肺泡炎症和間質纖維化為病理基本病變,以活動性呼吸困難、X線胸片瀰漫性浸潤陰影、限制性通氣障礙、彌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為臨床表現的不同種類疾病群構成的臨床-病理實體的總稱。基本信息 間質性肺疾病(ILD)是以瀰漫性肺實質、肺泡炎症和間質纖維化為病理基本病變,以...
4.肺功能檢查:可見肺容量減少、彌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病理 複雜的致病因素激發各種細胞活素、組胺、蛋白酶、氧化劑等形成免疫複合物與肺泡巨嗜細胞、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和成纖維母細胞共同聚集於肺間質,形成肺間質炎症,致使肺間質成纖維細胞和過量的膠原蛋白沉積,產生疤痕和肺組織的破壞,終成肺間質纖維化...
《肺瀰漫性疾病診斷思維》是1999年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喜蘭、胡克。內容簡介 在臨床工作中,內科醫生尤其是呼吸內科醫生以及放射科醫生,經常遇到呈瀰漫性病變的肺部疾病。由於肺瀰漫性疾病的病因複雜,種類繁多,約達200種,而且許多疾病可以出現相同或相似的臨床和X線表現,以致於鑑別困難。在病理科...
《瀰漫性肺病的CT診斷》是2009年5月1日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建榮、葉劍定、孫希文。內容簡介 近年來,醫學影像設備技術發展異常迅猛,現代的CT掃瞄器已能檢出肺部的亞毫米結構,使得肺部的高解析度CT檢查廣泛地套用於臨床實踐,這也極大地拓展了醫學影像學在肺部疾病診療方面的套用範疇。高解析度CT檢查...
ILD是以肺泡壁為主要病變所引起的一組疾病群,是以瀰漫性肺實質、肺泡炎和間質纖維化為病理基本改變,以活動性呼吸困難、X線胸片示瀰漫陰影、限制性通氣障礙、彌散功能(DLCO)降低和低氧血症為臨床表現的不同類疾病群構成的臨床病理實體的總稱。ILD可呈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經過。急性期以損傷或炎症病變為主,慢性期...
3.肺CT檢查 HRCT有利於發現早期病變,如肺內呈現不規則線條格線樣改變,伴有囊性小氣腔形成,最早在胸膜下出現,小氣道互相連線可形成胸膜下線等。4.肺功能檢查 常為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和彌散量減少 5.支氣管肺泡灌洗 對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進行細胞學、病原學、生化和炎症介質等的檢測,根據BALF中炎症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