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

漢語漢字,拼音:gōng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肱
  • 外文名:brachium
  • 拼音:gōng
  • 部首
  • 總筆畫:8
  • 古字:𠃋、𠫔
  • 繁體部首:肉
  • 異體字:厷、𠬟
漢字釋義,常用詞組,古籍解釋,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拼音】:[gōng]
部首筆畫
部首:月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
肱
五筆86:EDCY 五筆98:EDCY 倉:BKI
筆順編號:35111354 四角號碼:7423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0B1
基本字義
1. 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骨。曲~而枕。
2. 喻強大、得力的助手:股~之臣。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肉,厷( gōng)聲。本義: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
肱骨及其各部位名稱肱骨及其各部位名稱
2. 同本義 [brachium;forearm]後多引伸泛指洛膊
肘臂節也。——《說文》。段註:“厷與臂之節曰肘,股與脛之節曰膝。《深衣》支‘胳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注云:‘肘當臂中為節,臂骨上下各二寸。’按:上謂厷,下謂臂匑也。”
麾之以肱,畢來既升。——《詩·小雅·元差別》。朱熹集註:“但以手麾之,使來則畢來,使升則既升也。”
曲肱而枕之。——《論語》
3. 比喻帝王的卿佐 [imperial assistant]
洸洸司徒公,天子股與肱。——唐· 韓愈詩

常用詞組

1. 肱骨 gōnggǔ
[upper arm bone;humerus] 上臂或前肢的長骨,上端與肩部相連,下端與尺骨和橈骨相連
①指上臂。從肘到肩的部分。
②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論語·述而》:“曲肱而枕之。”
③指胳膊。即從肩到腕的部分。《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自肩下至腕,一名肱,俗名肐膊。”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𠃋厷𠫔《廣韻》古弘切《集韻》姑弘切,𠀤音䡌。臂上也。《正韻》臂乾。《書·臯陶謨》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詩·小雅》麾之以肱《傳》肱,臂也。
國名。《山海經》奇肱之國,其人一臂三目,有隂有陽,乗文馬。
人名。《左傳·襄二十二年》鄭公孫黑肱。《史記·魯周公世家》子成公黑肱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