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髁上杵臼形截骨術

股骨髁上杵臼形截骨術是一種手術,用途為骨科疾病。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概述,適應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切口,顯露和截骨,縫合切口,術中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

手術名稱

股骨髁上杵臼形截骨術

別名

股骨髁上杵臼狀截骨術;股骨髁上杵臼截骨術

分類

骨科/痙攣性癱瘓手術/痙攣性屈膝畸形的手術治療

ICD編碼

77.3505

概述

痙攣性膝屈曲攣縮畸形,因病程長,病人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多有骨質結構性畸形,一般為股骨下端生理前弓弧度變大及後關節囊攣縮,行軟組織手術效果往往不佳。因此需做杵臼截骨術以矯正膝屈曲攣縮畸形,因杵臼截骨斷端互相嵌插,骨端較為穩定,一般不需內固定。手術相關解剖。

適應症

股骨髁上杵臼形截骨術適用於:
1.12歲以上痙攣性膝屈曲畸形,行軟組織松解術,效果不滿意或無效者。
2.痙攣性膝屈曲畸形伴有股骨下端生理前弓弧度增大者。
石膏矯正在30°以內方可施術,否則膝前弓屈曲攣縮在30°以上者不宜施術,因易變位及加大反屈角度。

術前準備

1.先行牽引,軟組織松解或石膏矯正至30°以內,再行手術。
2.拍膝關節正側位X線片,以便設計截骨平面和程度。

麻醉和體位

選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平臥位。

手術步驟

切口

取股骨下端前外側切口長7~8cm,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

顯露和截骨

切開深筋膜,順外側肌間隔前方進入股骨髁上部位,將股外側肌拉向內側,切開骨膜,用骨膜剝離器於骨膜下將肌肉推開,用兩把骨膜剝離器或骨撬板插入股骨髁後部,保護好周圍軟組織,用弧形骨刀於髁上呈環狀切斷股骨,但要保留少許後側骨皮質,截骨後將膝關節矯正到伸直位。

縫合切口

放鬆止血帶,徹底止血,等滲鹽水沖洗傷口,按層次縫合。

術中要點

1.切口下端不要太低,防止損傷髕上滑囊,應在髕上兩橫指。
2.切骨及顯露股骨時防止損傷膕部神經及血管,要在保護下進行截骨。
3.截骨後將兩截骨端緩慢用力向後加壓,使膝關節逐漸伸直,以矯正屈曲攣縮畸形,勿用暴力防止骨斷端移位。若截骨端不穩定時,可採用克氏針或鋼板做內固定。

術後處理

術後石膏固定8~10周,骨癒合後,拆除固定,鍛鍊關節功能。

併發症

1.膕部神經血管損傷:多為膝攣縮較嚴重,畸形1次矯正,引起神經和血管牽拉傷,因此膝屈曲攣縮超過30°以上時,要分期矯正,先用軟組織松解,石膏楔形矯正,待屈曲攣縮被矯正到30°以下時再做截骨術。
2.骨端移位,多為杵臼截骨時臼窩太淺,或後側骨皮質完全切斷,攣縮角度過大時易發生移位。石膏固定時,骨端保持不好,也可引起移位。因此,上石膏時術者應在牽引患肢時,用手在截骨端後平托,保護膝關節於伸直位,防止骨端向後移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