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導致肝動脈血栓形成的供體因素主要有排斥反應、冷缺血時間長、供肝動脈異常、血管細小或肝動脈供血不足等。受體因素素主要有ABO血型不合、血液高凝狀態。
臨床表現
肝動脈血栓形成,可以表現為急性肝壞死、膿毒血症、轉氨酶升高、移植肝功能衰竭和膽汁分泌中斷,但大部分患者為潛隱性發作,表現為反覆發熱和轉氨酶逐步升高。由於膽總管沒有門靜脈血供,完全靠肝動脈供血,因此,肝動脈血栓還可導致受體遠端膽道的缺血和壞死,出現黃疸,“T”型管中引流的膽汁明顯減少,甚至消失,肝功能異常,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所以慢性肝動脈血栓形成主要表現為膽漏、膽管狹窄、肝內膽管壞死及肝膿腫或膽汁瘤復發。
少數患者也可以無臨床症狀,只是在常規都卜勒超聲檢查時發現。
檢查
彩色都卜勒超聲檢查是一種有效的非侵入性檢查方法,一般應在術後第1天和第7天常規進行。一旦懷疑有肝動脈血栓形成,要立即行都卜勒超聲檢查。
診斷
根據肝臟移植病史,當出現急性肝壞死膿毒血症、轉氨酶升高、移植肝功能衰竭和膽汁分泌明顯減少者,應懷疑肝動脈血栓形成。行彩色都卜勒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
治療
HAT的治療效果主要取決於能否早期發現。
如果肝臟動脈血栓形成早期已明確診斷,時機適當可介入下行動脈溶栓治療或血管內植入支架,能令血管通暢率顯著升高,從而避免再移植術。若上述方法療效不佳,需再次手術血管重建。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則需行再次肝臟移植術:
1.當確認發生暴發性肝壞死;
2.使用抗生素和行膿腫膽汁瘤引流後仍無法控制的敗血症;
3.由於膽管狹窄繼發膽管炎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