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內血管瘤

肝內血管瘤

血管瘤是一種血管先天性畸型,發生在肝臟的血管瘤較其它臟器為多見,據統計發生率約在2%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肝內血管瘤
  • 外文名:liver hemangioma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臨床觀察及藥物治療,經皮肝動脈栓塞治療,射頻消融術治療,手術治療,

病因及常見疾病

肝內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肝內良性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可單發也可多發。肝內血管瘤其內部血流極為緩慢或相對靜止。

鑑別診斷

肝內血管瘤從組織學上可分為肝內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並在B超聲象圖上及其它檢查中得以證實。
1.肝內毛細血管瘤,常較小,直徑一般在1~3cm,為局部過度增生所致。B型超聲顯像示病區回聲增強,境界清晰,仔細觀察肝內大血管與毛細血管瘤相通或關係密切,隨訪觀察變化不大。凡邊緣銳利或清晰的強回聲病灶,高度提示本病。直徑小於3cm強回聲病灶,邊界清楚,無症狀且隨訪良好者,可肯定為肝內毛細血管瘤。
2.而海綿狀血管瘤診斷困難,其B超聲像圖變異多端,也就是低回聲型及混合回聲型。其圖像較為複雜,且無特徵性,酷似原發性或繼發性肝腫瘤。需作其它檢查鑑別。

檢查

B型超聲可作為肝內血管瘤的首選檢查方法,此法無損傷,無痛苦,無須特殊準備,可反覆多次使用,病人易於接受。血管造影,CT(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都卜勒超聲檢查、核磁共振檢查也可。

治療原則

由於肝血管瘤的檢出率日益增多,其治療時機及方案的選擇是值得重視的問題。明確診斷以後,應首先進行病情評估,確定臨床分型;其次把握指征,權衡利弊,避免過度治療;再次應綜合考量,制定方案,應以最小的創傷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為原則。現如今,隨著技術的進步,肝血管瘤的治療手段多種多樣,在此,我們對現如今的各種治療方案加以綜述,專科醫生應根據具體情況,嚴格把握指針,個體化定製治療方案。

臨床觀察及藥物治療

臨床觀察適用於所有無持續臨床症狀及嚴重合併症的患者,尤其是對腫瘤直徑大於5cm的患者,建議定期複查,若出現持續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及出現併發症並加重時,建議進一步行干預治療。成人肝血管瘤藥物治療僅見個案報導,其療效尚在探索之中,包括抑制劑索拉非尼、貝伐單抗等。對嬰幼兒巨大肝血管瘤,合併有貧血或心力衰竭的情況,首選激素類藥物干預。對合併高流量心臟負荷過重的患者,使用普萘洛爾具有較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可減少肝臟血流,從而使肝血管瘤動脈直徑變小,使腫瘤縮小,並緩解心衰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症狀,對藥物干預失敗或並發自發性破裂出血時,可選擇動脈栓塞或肝動脈結紮、肝葉切除或肝移植手術治療。

經皮肝動脈栓塞治療

研究發現,肝血管瘤可能具有來源於肝動脈的供血支,因此介入栓塞治療可能使供血動脈末梢小分支閉塞,血管瘤纖維化,終止腫瘤生長,促使瘤體縮小,臨床症狀改善,達到治療目的。比如:在對藥物治療失敗,伴嚴重心功能衰竭的新生兒先天性巨大血管瘤,為減輕心臟負荷,行TAE可降低心臟負荷;或合併K-M綜合徵的巨大肝血管瘤患者,行TAE後可緩解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異常的症狀。但現如今仍缺乏TAE在臨床治療肝血管瘤的大樣本報導,且TAE可能造成廣泛的膽管損傷和狹窄,其原因與使用魚肝油酸鈉或乙醇作為栓塞劑造成膽管缺血有關,單純選擇性肝動脈栓塞術效果不夠穩定,復發率較高。因此現如今臨床上TAE主要適用於:1、巨大肝血管瘤短期內迅速增大,栓塞為二期手術切除奠定基礎;2、腫瘤壓迫膽道致黃疸或有消耗性凝血病表現,短期內為改善臨床症狀的患者。

射頻消融術治療

肝血管瘤的原理與治療肝癌基本類同,治療中可採用預先毀損血管瘤主要供血區的方法,儘可能徹底毀損血管瘤,減少病灶殘留發生。隨著技術的發展,經皮肝血管瘤射頻消融、腹腔鏡下或開腹肝血管瘤射頻消融術均有相關報導,現如今本中心及國內一些中心均有對大於10cm的巨大血管瘤成功行RFA術的病例,治療過程安全,治療效果滿意,術後長期隨訪,出現腫瘤體積縮小,臨床症狀緩解。在治療途徑的選擇上,暫無統一的標準可循,一般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等臨床特點來選擇,在腔鏡或開腹途徑下,若同時行肝動脈阻斷可減少RFA過程中的出血並增加治療的有效性。因此對:1、有腹痛等臨床症狀的巨大肝血管瘤,瘤體位於肝實質內,有經肝實質的進針路徑,周圍無大血管、膽管及重要臟器,凝血功能良好的患者;2、瘤體增大較快,病人思想負擔重的患者;3、不適合手術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均可行RFA治療,RFA不失為一種創傷小、安全性高的治療手段。射頻術後可能並發一些併發症:包括出血、膿腫形成、胃腸道穿孔、肝功能衰竭、膽管損傷、門靜脈血栓、需要引流的血氣胸等,發生率在0.6~8.9%,燒灼面積過大,時間過久易並發血紅蛋白尿,因此術後需密切注意有無出血傾向,壞死組織感染等併發症發生,應積極有效預防和處理血紅蛋白尿對機體的損害。

手術治療

1、手術切除:是最早套用於肝血管瘤治療的根治性手段,手術方式包括:血管瘤剝除,不規則切除、肝段或半肝以及擴大的肝切除,患側肝動脈結紮等,現如今剝除及切除術式最為常用,手術途徑可經開腹或腹腔鏡。眾多文獻報導手術治療對無症狀或有症狀的肝血管瘤患者均較為安全,且療效確切,但對於無症狀患者與接受臨床觀察的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比較,兩組的預後並無明顯差異。隨著對肝血瘤認識的加深,以及手術可能帶來的較大創傷,對手術指征的把握需要越來越嚴。結合手術治療的優勢,建議如下情況可選擇手術治療:1、肝血瘤並發自發破裂出血或意外情況,有明確肝包膜下或腹腔大量出血伴失血性休克;2、有明顯臨床症狀,如腹痛、腹部腫塊或合併消耗性凝血病(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徵);3、伴包膜下大血管瘤的計畫懷孕婦女,建議行預防性手術切除,可避免懷孕期間腫瘤破裂出血的風險。4、急症需緊急處理的救命處置;5、無法區別良惡性的病變,特別是合併B型肝炎和肝硬化者。對於無症狀或腫瘤直徑小於5cm,但強烈要求手術治療的患者不推薦手術。腫瘤的大小和部位、肝組織切除量、術中失血以及輸血情況等是影響肝臟血管瘤術後併發症發生的危險因素,但手術風險主要與術中失血量以及輸血情況有關,應控制術中失血以降低肝血管瘤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2、肝移植術:肝移植是許多終末期肝病的最終治療手段,近年來也有多個套用活體肝移植術治療巨大肝血管瘤的報導,對於臨床上無法切除的肝血管瘤伴KM綜合徵、巨大肝血管瘤伴嚴重肝功能損害、肝內多發動靜脈短路、瀰漫性肝血管瘤的病人,可考慮行肝移植術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