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提肌綜合徵

肛提肌綜合徵也稱為肛括肌痙攣、慢性直腸痛、梨狀窩綜合徵、一過性結腸痙攣和骨盆張力性肌痛等。臨床表現為直腸內和骶尾部發作性疼痛、脹滿或壓迫感,坐或躺下時加重,持續數小時至數天。部分患者在夜間因直腸銳痛而驚醒。本病以女性為多見。發病年齡在30~60歲。

基本介紹

  • 別稱:肛括肌痙攣、慢性直腸痛、梨狀窩綜合徵、一過性結腸痙攣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多發群體:30~60歲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直腸
  • 常見病因:不明,可能是盆腔底部的肌肉痙攣或過度收縮所致,也可能與前列腺充血有關,或與心理問題有關
  • 常見症狀:直腸內和骶尾部發作性疼痛、脹滿或壓迫感,坐或躺下時加重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病病因不清,發作時檢查發現患者直腸的一側或兩側有一條較軟的肌肉帶,據此推斷可能是盆腔底部的肌肉痙攣或過度收縮所致。也有報告性生活過後可加重本病,故有人認為與前列腺充血有關。有報導本症與心理壓力、緊張及焦慮有關。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肛門以上部位痙攣性疼痛,難以準確說出部位,一般持續幾分鐘或更短。多在夜間發作,患者可在睡眠中痛醒,也有白天發作者。發作間期不等,有長達數月或數年者。本病的顯著特點是體格檢查和相關性輔助檢查均無異常發現。

檢查

肛門直腸經徹底檢查未能發現其他疼痛性病變。肛門指診檢查肛提肌有壓痛,用手指壓迫時可使患者感到不適。由於肛提肌從後面的尾骨尖至前面的恥骨聯合,所以肛指檢查時可以摸到肛提肌。此外應該作尾骨觸診,排除尾骨疼痛。

診斷

診斷標準:
過去1年中至少12周有①慢性或復發性直腸痛;②發作持續達20分鐘或以上;③排除了其他直腸痛的原因,如缺血、隱窩炎、肌肉膿腫、肛裂、前列腺炎及孤立性直腸潰瘍等。若向後牽拉恥骨直腸肌時肛提肌收緊並有觸壓痛則更有助於診斷。

鑑別診斷

須排除血栓性外痔、肛裂或深部肛周膿腫。如有慢性間歇性直腸疼痛和特異性的肛提肌壓痛,一般可做出診斷。

治療

本病無特異性治療方法,持續增加腹腔內壓力向肛門方向傳送或可能緩解疼痛;解除患者的緊張心情對減少發作可能有用。可試用手指按摩肛提肌、坐浴、用氮甲酸愈甘醚酯、安定等肌鬆弛劑、靜電刺激及生物反饋訓練。應避免手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