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齒目

肉齒目

肉齒目(Creodonta),又名古食肉目,是一目已滅絕哺乳動物,生存於古新世中新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肉齒目
  • 拉丁學名:Creodonta
  • 別稱:古食肉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肉齒目
簡介,演化及分類,棲息地,滅絕原因,科學分類,下屬科,

簡介

肉齒目中的鬣齒獸肉齒目中的鬣齒獸
肉齒目(Creodonta),又名古食肉目,是一目已滅絕哺乳動物,生存於古新世中新世。它們與食肉目有一個共同祖先。與真正的食肉類相比,這類動物的腦顱小,沒有骨化的聽泡;牙齒中裂齒和其他頰齒的分化不十分顯著,或裂齒由上第一或第二臼齒和下第二或第三臼齒組成(在食肉目中皆由上第四前臼齒和下第一臼齒組成)。僅發現於白堊紀中新世,沒有現生代表。化石廣泛分布於整個北半球各大陸和非洲。早期身材很小,只有兔子那樣大小;後期可達巨型,其頭骨長可超過60厘米,體重估計在750千克上下,與最重的北極熊差不多。
肉齒目是5500-3500萬年前非洲歐亞大陸北美洲生態中重要的肉食性哺乳動物。在漸新世的非洲,它們是主要的掠食者。在漸新世初及中新世中期,它們分別與中獸目及巨豬科競爭並勝出,但最終敗給了食肉目。最後的一屬肉齒目於800萬年前滅絕,由食肉目取代其生態位
肉齒目最初是由美國古生物學家科普於1874年提出的,用以代表一些上頰齒為三尖形的食蟲類和早期的食肉動物。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個目的範圍曾擴得很廣,包括了熊犬類(arctocyonids)、中獸類(mesony-chids)和細齒獸類(miacids),但把食蟲類排除在外。最近幾十年來,意見逐漸趨於一致:即把原來歸入食蟲目的三角齒獸類(Deltatheres)歸入本目,而把熊犬和中獸類併入踝節目(Condylarthra),細齒獸類歸入食肉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肉齒目都被當作食肉目的祖先,因此也曾被看作是食肉目的一個亞目。現在一般都公認它和食肉目沒有什麼直接的系統關係,而被定為單獨的一個目。
亞洲有本目最早的代表。中國本目的化石發現不多,見諸報導者只限於早第三紀的一些零星材料。

演化及分類

肉齒目曾被認為是食肉目的祖先,但現時卻認為它們有共同祖先。它們與食肉目一樣有食肉齒,可以切開肉類。一些學者指肉齒目代表了一類有不同祖先但趨同演化而來的哺乳動物,而非來自單一的共同祖先。雖然它們要直至新生代才發生適應輻射,其起源最少可以追溯至上白堊紀。肉齒目於5500-3500萬年前是主要的肉食性哺乳動物,始新世是其多樣化及優越性的高峰。直至漸新世中期,肉齒目在北美洲歐亞大陸非洲取代了中獸目及大型的掠食鳥類,及後與自己的近親食肉目競爭。最後的新鬣獸於約800萬年前滅絕

棲息地

肉齒目分布於北美洲歐亞大陸非洲,外觀像現今的食肉目。其下的偉鬣獸被指是陸地上最大的掠食性哺乳動物,體型像美洲野牛屬,而頭顱骨的兩倍。偉鬣獸的體型可以比美蒙古安氏中獸。肉齒目優越於其他的早期食肉目,如細齒獸類。它們生存至800萬年前,最後的新鬣獸於巴基斯坦消失。鼬科鬣狗犬科(如)及其他的食肉目取代了肉齒目的生態位

滅絕原因

肉齒目被食肉目取代的成因並不清楚。有可能是因它們較細小的腦部、並不怎么有效能及蹠行的運動方式。這些深層的缺點可能在經歷數百萬年後變得甚為重要。肉齒目的腰薦椎並不像食肉目般適合奔跑。牙齒的排列亦有一些分別。在細齒獸類中,最後的上前臼齒及第一圓下臼齒都是食肉齒,可以幫助在後面的牙齒磨碎非肉類食物。但在肉齒目中,它們的食肉齒在更後的位置:在第一上臼齒及第二下臼齒,或是第二上臼齒及第三下臼齒。這使得它們差不多只可以吃肉。
對於現今絕對肉食性貓科,第二及第三臼齒完全消失了,而食肉齒後的第一上臼齒亦退化了。故此現今的貓科只是偶爾會吃植物

科學分類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亞界:
真後生動物亞界 Eumetazoa
超門:
後口動物總門 Deuterostomia
門:
亞門:
下門:
有頷下門 Gnathostomata
總綱:
四足總綱 Tetrapod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
獸亞綱 Theria
下綱:
真獸下綱 Eutheria
總目:
勞亞獸總目 Laurasiatheria
目:
肉齒目 Creodonta

下屬科

  • 鬣齒獸科 Hyaenodontidae
    鬣齒獸(Hyaenodon)是1853年由著名古生物學家約瑟夫·雷迪命名的,意思是“鬣狗的牙齒”。當然,它們與食肉目的鬣狗並沒什麼親緣關係,只是外表有些相似。在三千萬年的發展歷程中,鬣齒獸家族興旺,種類繁多。其分布遍及亞洲,歐洲及北美洲,時代約為晚始新世到中中新世的上千萬年時間。鬣齒獸的概念僅指鬣齒獸一屬。鬣齒獸(Hyaenodon),又名肉齒獸,是鬣齒獸科已滅絕的一類。其下的巨鬣齒獸是大型陸上肉食性哺乳動物的一員。[1]鬣齒獸是高度專化的掠食者,於41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出 現,已知最早的種類為我國山西發現的垣曲鬣齒獸(Hyaenodon yuanchuensis)直至1600萬能前的中新世仍然存在。[1]它們窄長的顎部強而有力,很適合咬緊及咬碎東西。它們的頭顱骨很巨型,但腦部卻很細小。它的長頭顱骨上有很窄的,比較犬科的吻算是較大。它的頸部較頭顱骨短,身體則長及粗壯,有很長的尾巴。前腳及後腳上都有五趾,第一趾比其他的腳趾較短。鬣齒獸屬中最大的是巨鬣齒獸(Hyaenodon gigas),肩高達1-1.4米及長3米以上,重250-400公斤(在我國內蒙二連浩特地區發現過更大的未定種化石[2])。小型的種如北美的鼬鬣齒獸(Hyaenodon mustelinus)肩高只有30厘米。[1]
  • 牛鬣獸科 Oxyaenidae
牛鬣獸(Oxyaena)是已滅絕肉食性哺乳動物。它們有點像貓科,有較長及靈活的身軀,約有1米長, 四肢短小。牛鬣獸的頭顱骨長約20厘米,闊而且低,有長及巨型的顎部。身體及尾巴都較長,四肢短小而有五趾。牛鬣獸不像肉食動物般是趾行的,而是蹠行的。有關牛鬣獸的習性所知不多,但相信有點像現今的貂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