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肉醬餌塊
- 主要原料:大米 餌塊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類型:雲南特色著名小吃
做法,吃法,烤,煮,炒,鹵,蒸,炸,
做法
挑最好的大米,淘洗浸泡後蒸熟,放在碓中舂茸如泥,趁熱揉成長方、橢圓、扁圓等狀。涼後即為餌塊。放三四日後再泡入涼水中(每日換水1次)可保存數月。昆明製作小鍋鹵餌塊,多選用官渡出產的餌塊,切絲配以豌豆尖,用專制銅禍加各種凋味品滷製而成。
吃法
烤
一般當早點吃。就是把那小餅狀的餌塊,在木炭火上烤,烤到餌塊兩面微黃,有氣泡鼓出,拿起,在餌塊 上抹醬。醬有兩種,芝麻醬和辣椒醬。兩種都要抹。然後對摺,就可以吃了。上學的學生,上班的工人,在小攤子前排隊,拿到了,跨上腳踏車,一手扶把,一手拿餌塊,邊騎邊吃。有外地人也去排隊,用國語說,來兩個。烤餌塊的人就要問,要不要辣椒?怕辣的,就只抹芝麻醬,吃起來,味道就差不少。有的人饞,還要在餌塊里夾東西,比如夾一根油條的,夾幾片滷牛肉的,甚至夾一片生菜葉子的。就不單是吃餌塊了。支援三線到雲南的上海人,好這一口,因為上海人饞,好搞新花樣。
煮
有當早點的,也有當正餐的。已經切成麵條狀的,下鍋煮就得了,如果是磚頭樣的就要費點勁,先切成大片,然後切成細絲再煮。說是煮,但有很多講究。比如玉溪人,要吃小鍋餌絲。餌絲切的要細,煮的時候還要用專用的鍋,不是鐵鍋,是半尺直徑的小銅鍋。玉溪人說,銅鍋煮出來的餌絲與鐵鍋煮的味道不一樣。先熱鍋,然後將高湯入鍋,湯開,再放入餌絲,再開,放入肉末、豌豆尖、蔥花、鹹醬油、甜醬油、辣子油。肉末變色起鍋,一鍋一碗,所以叫小鍋餌絲。小鍋小,鍋柄是木頭的,容易被火燎著,所以,與一般的鍋,鍋柄與鍋面平行不同,小銅鍋的鍋柄是直立的,柄尖朝上。一個爐子上好幾個小銅鍋,一片小鍋柄立著,鍋周都是火苗,很好看。到大理,講究粑肉餌絲。粑肉,就是把肉煮的爛爛乎乎,入口即化。把這肉再切成小塊,和醬在一起炒了,肉湯煮餌絲,再用粑肉醬做帽,餌塊吃起來簡直就像是肉,又筋斗又滑爽。大理人認為,天下再沒有比粑肉餌絲更好吃的東西了。如果有,就是喜州粑粑。喜州粑粑也是大理土產,不過是麵粉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