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端州區

肇慶端州區

端州區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屬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是肇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臨西江,北靠北嶺山,東鄰鼎湖山和肇慶市鼎湖區,西與高要市小湘鎮接壤。端州區轄4個街道(城東、城西、黃崗、睦崗)、下轄共88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52.3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肇慶端州區
  • 類別:市轄區
  • 所屬:廣東省肇慶市
  • 總面積:152.3平方公里
基本,經濟概況,自然地理,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基本

端州區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北岸,屬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是肇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臨西江,北靠北嶺山,東鄰鼎湖山和肇慶市鼎湖區,西與高要市小湘鎮接壤。總面積,總人口32.78萬人。管轄22個村委會,6個居委會;城東、城南、城西、城北4個街道辦事處,56個居委會和黃崗鎮、睦崗鎮。
端州地名始於隋。隋以前,一直為高要縣治所在地。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為州治所在地。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宋徽宗將端州升格為肇慶府。1949年11月,首設縣級肇慶市,後幾經並撤。1988年3月,肇慶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原肇慶地區改稱肇慶市,原肇慶市改為端州區(屬縣級建制),為肇慶市的城區。中共肇慶市端州區委和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為城區古塔中路。
端州區自然資源豐富,有鉛、鋅、銅、黃鐵礦、石灰岩、粘板岩。石灰岩多作水泥或石灰原料。粘板岩為製作端硯的材料。黃崗鎮是端硯的故鄉。唐代已成為貢品的端硯列於“四大名硯”之首,並享有“國之瑰寶”的美譽。
端州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家級風景旅遊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端州城區一江(西江) 繞城,兩湖(星湖和鼎湖)相連,三峽(三榕峽、大鼎峽、羚羊峽)爭險,四塔(崇禧塔、文明塔、元魁塔、巽峰塔)對峙,五樓(閱江樓、披雲樓、麗譙樓、波海樓、綠瓦樓)鬥麗。還有梅庵、宋城牆、肇慶府學宮等文物古蹟,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結合得和諧美妙。星湖風景區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十大文明景區示範點”。它位於城區北部,以峰岩、湖泊、岩溶地貌為主要特色,具有“五湖六崗七岩八洞”之美景,享有“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的盛譽。

經濟概況

端州,是有20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地處粵中,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下轄兩鎮及四個辦事處,面積152.3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是肇慶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區。肇慶市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聞名遐邇的星湖風景名勝區就座落在端州。
端州區有著作為中等城市城區各種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以二、三產業為主的城市經濟繁榮發展。“九五”期間全區GDP年均遞增15.4%,一、二、三產業分別年均遞增1.9%、18.6%和10.9%,全區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比“八五”時期增長68.1%。端州經濟主要由工業、建築房地產業、商貿餐旅業三大支柱產業構成。多年來堅持以工業為本、二、三產業並舉,科教興區、走外向求發展和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戰略,逐步形成了“高、新、輕、大、外”的經濟新格局。
三大產業的比重為2.8:52.7:44.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2%,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達到50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增至13家,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比上年增長1.9點,實現利稅比上年增長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8%,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3.5%。產業結構逐步最佳化,全區建築房地產業上繳稅收比上年增長12.8%。
全區151家國有企業已有140家實施產權改革,改革面達93%。實行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企業101家,占67%,有9488名職工與原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發放經濟補償金1.38億元。社會保障制度等配套改革同步推進,在全市各縣(市)區中率先實現了醫療保險和建立了補充醫療保險制度。社會保險基金征繳率達97.48%。切實做好低保工作,基本實現低保人員“應保盡保”。投放低保金160萬元,低保對象955戶2846人全部享受低保。
實行“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做到大項目與小項目並舉,外資項目與內資項目並舉,新項目與增資擴產項目並舉。通過落實招商工作責任制,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措施,改善招商引資軟環境和加快工業園建設,全區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外貿出口加快增長。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1%,新批項目26個,增資擴產項目11個;實現外貿出口比上年增長25.8%。

自然地理

礦產資源
端州區自然資源豐富,有鉛、鋅、銅、黃鐵礦、石灰岩、粘板岩。石灰岩多作水泥或石灰原料。粘板岩為製作端硯的材料。黃崗鎮是端硯的故鄉。唐代已成為貢品的端硯列於“四大名硯”之首,並享有“國之瑰寶”的美譽。
端硯自唐朝初年開始生產。不過,當年的端硯純粹是文人墨客書寫的實用工具,石面上無任何圖案花紋裝飾,顯得粗陋、簡撲,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云:“內邱瓷甌,端州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後來到了唐朝中葉,一天一老硯工路經端溪時,看見有兩隻仙鶴飛落溪水之中,久而不起,於是心生疑竇,張網撈捕,但撈起的卻 是一塊石頭!不過,這塊石頭十分奇異,上有裂縫,不時發出鶴鳴聲響,老硯工順著裂縫把奇石橇開,奇石竟一分為二,化作兩隻硯台,硯邊各有一隻仙鶴佇立在蒼松之上。訊息傳開,硯工們紛紛仿製,或各展其藝,在硯台上雕以各種圖案花紋……這大概就是端硯從實用品變為實用工藝品之始。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乾,古人有“哈氣研墨”之說。
端硯石出產在肇慶市(古稱端州)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峽,東到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硯石為最佳。硯石多為青紫色、豬肝色、天青色,其上有鳳眼、鸚哥眼者屬上品,而眼中呈現出翠綠色者最為難得。無論是老坑硯石、麻於坑硯石,還是宋坑硯石,屬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紋、胭脂暈、馬尾紋、金線紋,或單一紋路,或兼而有之,組合成一幅瑰麗多彩的畫圖。
旅遊資源
端州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國家級風景旅遊城市、歷史文化名城。端州城區一江(西江) 繞城,兩湖(星湖和鼎湖)相連,三峽(三榕峽、大鼎峽、羚羊峽)爭險,四塔(崇禧塔、文明塔、元魁塔、巽峰塔)對峙,五樓(閱江樓、披雲樓、麗譙樓、波海樓、綠瓦樓)鬥麗。還有梅庵、宋城牆、肇慶府學宮等文物古蹟,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結合得和諧美妙。星湖風景區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十大文明景區示範點”。它位於城區北部,以峰岩、湖泊、岩溶地貌為主要特色,具有“五湖六崗七岩八洞”之美景,享有“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的盛譽。

行政區劃

端州區轄4個街道(城東、城西、城南、城北)、2個鎮(黃崗、睦崗)。

歷史沿革

端州地名始於隋。隋以前,一直為高要縣治所在地。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為州治所在地。北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端州升為肇慶府。1949年11月,首設縣級肇慶市,後幾經並撤。1988年3月,肇慶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原肇慶地區改稱肇慶市,原肇慶市改為端州區,為肇慶市的城區。
2000年,端州區總人口367742人,各街道、鎮人口: 城東·古塔街道 78647 城北·康樂街道 78000 城西街道 75831 城南街道 4051 黃崗鎮 65417 睦崗鎮 54103 星湖風景區虛擬街道 2803 站北路虛擬街道 889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端州區轄6個街道(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康樂、古塔)、2個鎮(黃崗、睦崗),22個村委會、57個居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端州區轄4個街道(城東、城西、城南、城北)、2個鎮(黃崗、睦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