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善耆(1866年3月15日—1922年3月14日),字艾堂,號偶遂亭主人。滿洲鑲白旗人,晚清貴族重臣,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後代...
肅親王善耆(1866-1922),字艾堂,號偶遂亭主,滿洲鑲白旗人,是繼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之後的第十代肅親王,也是清朝最後一代肅親王。善耆在世的年代,是清...
和碩肅親王是中國清朝時期,一個世襲親王的封號。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封為肅親王。其子富綬改為顯親王,後來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
肅親王善耆(1866-1922),字艾堂,號偶遂亭主,滿洲鑲白旗人,是繼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之後的第十代肅親王,也是清朝最後一代肅親王。...
肅親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一個皇子,從乾隆十五年繪製的《乾隆京城全圖》上來看,當時肅王府還稱為“顯親王府”。在王府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是府門、銀安殿...
當時的內閣名單如下:總理大臣奕劻(宗室),協理大臣那桐(滿)和徐世昌(漢),外務大臣梁敦彥(漢),民政大臣肅親王善耆(宗室),度支大臣載澤(宗室),學務大臣唐景崇(漢...
金默玉(1918.9.14—2014.5.26),本名愛新覺羅·顯琦,清朝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第十七女,川島芳子胞妹,被稱為是“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金默玉四歲時父母雙亡,由...
川島芳子(1906年5月24日—1948年3月25日(待考證)),又稱川島東珍,號誠之,漢名金碧輝,日本間諜。清朝肅親王善耆第十四女。民國元年(1912年)清朝滅亡,善耆欲...
日本後來為了分裂中國,在日本東京又重建了宗社黨,以肅親王善耆和浪人川島浪速為首,其主要活動就是策劃分割中國滿蒙地區的滿蒙獨立運動。
重整海軍,命肅親王善耆、鎮國公載澤、尚書鐵良、提督薩鎮冰籌劃重整海軍的事宜,命慶親王奕劻總司稽查事務。罷免鐵良專司訓練禁衛軍大臣。 [11] 閏二月,下詔責成...
川島則稱讚善耆是“非凡之人”。 川島浪速(左)和肅親王善耆(右) [1] 由此善耆和川島開始了交往。川島協助清廷“維持京城治安”之後,直接隸屬於善耆主持的工巡局...
上島芳子即川島芳子(日本間諜川島芳子),川島芳子(1905年5月24日—1948年2月21),本名愛新覺羅·顯玗,字東珍,號誠之,漢名金壁輝,清朝肅親王善耆第十四女。...
1922年(民國十一年)2月,肅親王善耆逝世,溥偉復辟清室的希望成空。同年秋天,在中國收回青島之前,溥偉從青島移居大連,在黑石礁築室“星浦山莊”(今為大連星海賓館...
愛新覺羅?憲東是清朝最後一代肅親王善耆最小的兒子,他出生在清王朝崩潰、戰亂頻仍的年代。自小受到父親復辟思想的薰陶,父親去世後和姐姐川島芳子一起來到川島浪速...
陳半丁到北京後,最初是住在金城家中,後因肅親王善耆要為吳柳堂侍御畫像,金城將陳半丁推薦到肅親王府,肅親王對他大為賞識。1922年,肅親王在旅順故去,陳半丁為...
在川島浪速等人策劃下,1912年2月2日,清朝肅親王善耆秘密逃出北京,6日到達旅順,受到關東都督府的熱情接待。日本外務省與陸、海軍當局協商,決定向駐旅順官員發出...
宗社黨重新在日本成立,總部設東京,大連設支部,主要成員有原肅親王善耆、原恭親王溥偉、原陝甘總督升允、原蒙古貴族巴布扎布,富升阿,還有日本人川島浪速、頭山滿...
川島芳子(1906出生—死亡時間存在爭議),本姓愛新覺羅·顯玗,字東珍,化名金璧輝,是滿清王室肅親王善耆的第十四個女兒。正當這位公主天真爛漫之時,中國政局發生了...
李西與清朝遺老肅親王善耆、羅振玉等人過從甚密,善耆曾為其作《贈李西東園》詩一首:尋得桃園訪隱淪,天涯到處淚沾巾。江山故宅空文藻,...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壽耆(閏六月廿一日(1911年8月15日)免)、肅親王善耆(閏六月廿一日(1911年8月15日)改授理藩大臣)都察院都御史:張英麟...
14.一生頑固復辟的末代肅親王善耆 15.清東陵里那些早年夭折的皇子們 16.大清的王爺們拿什麼來花天酒地 三、直擊公主格格的香艷閨閣 1.冊封大清公主格格都...
1916年3月,蒙匪巴布扎布與“宗社黨”頭目肅親王善耆在日本人操縱下,扯起“勤王扶國軍”的旗幟,糾集四,五千匪徒,從海拉爾南下竄擾,妄圖占領奉天,打倒張作霖,建立...
1918年,流亡於旅順、仍沉浸於恢復大清帝業的肅親王善耆迎來了他的第38個孩子,他為這個小生命取名愛新覺羅·顯琦——90年後,當“公民金默玉”回望當年身為肅王府的...
一、肅親王善耆的掌上明珠——東珍二、旅順肅王府里“志同道合”的中日政客三、因其父復辟夢想寄養日本的川島芳子第二章 受生父養父影響成為遐邇聞名的“男裝...
出生於北平,是清末肅親王善耆之女。1912年隨養父川島浪速到日本。1928年被日本關東軍特務處招募為特工,自此開始在中國長達20年的間諜生涯。1948年被河北省高等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