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鑫(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聶鑫(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聶鑫,生於收藏世家,著名藝術品市場評論人、書法家、畫家,現任遼寧省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法人代表,協會鑑定專家委員會主任、副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特邀顧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聶鑫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職業:著名藝術品市場評論人、書法家、畫家
  • 職務遼寧省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藝術評論,

人物經歷

聶鑫,生於收藏世家,著名藝術品市場評論人、書法家、畫家,現任遼寧省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法人代表,協會鑑定專家委員會主任、副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特邀顧問,《中國文物精品珍藏選》系列叢書主編,《中國名家翰墨精華》主編,《中國近現代美術名家——齊良芷畫集》主編,《中國遼寧名家書畫集》執行主編,遼寧省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遼寧省民營企業協會名譽會長,齊良芷藝術基金會秘書長,中國藝術家聯盟網總監,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主要成就

聶鑫曾得到恩師啟功、吳冠中、徐邦達、謝稚柳、朱家溍、廖靜文、孫軼青、羅哲文、楊仁愷、齊良芷、楊新等老一輩著名鑑定家、藝術家的真傳,在藝術收藏鑑賞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2000年接受中央電視台《藝術品投資》欄目專訪,並在多家學術刊物發表過學術論文,包括收藏雜誌、國畫家雜誌、收藏界雜誌、中國收藏雜誌、文物天地雜誌、藝術品鑑雜誌、鑒寶雜誌、北方航空雜誌,以及中國書畫報、美術報、收藏拍賣導報、遼寧日報、遼瀋晚報、華商晨報、瀋陽日報、瀋陽今報等,並得到全國藝術界收藏界高度評價。

藝術評論

資本大鱷億元玩收藏
收藏大圍剿 100多企業家“揮金如土”
王健林玩收藏,折射出一個道理:實業家已經成為當代藝術品收藏的主力軍。
遼寧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聶鑫說:“從人類出現的時候起,就有人開始搞收藏。只不過,遠古的時候收藏的對象不同。所謂大藏家,過去指帝王將相、富商巨賈;在今天,民營實業家、金融家、藝術家、還有收藏世家等成了收藏界真正主體力量。”
除了遼寧的王健林,中國書畫作品一路飆升到了億元時代,背後著實隱藏著一大批實業家為“推手”。在江浙地區,已經有100多個私人博物館建造成功,這些私人博物館的主人全都是企業家,而在中國收藏家協會的會員名單中,企業家占到了20%。
在上海,人們公認頂級藏家是劉益謙。過去,有人叫他草根英雄;現在,要在中間加上“財富”兩個字,叫他草根財富英雄。劉益謙早年炒賣國庫券、認購證、法人股,現在參與定向增發。如今,他的公司業務跨越證券、財產與人壽保險、房地產、新能源等多領域。就是這樣一位身家為48億元的“大財主”,花掉3.08億買下王羲之《平安帖》、1.69億買入的吳彬《十八應真圖卷》。
令人驚嘆的是,2011年5月22日21點10分,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剛一亮相,直接被人叫價至一億,經半個小時近50次的激烈競價,最終以4.255億元成交。
中國有多少實業家、藝術家在做收藏?聶鑫表示舉不勝數。像今典集團總裁張寶全、泰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升、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長王中軍、南京天地集團的楊休,還有保利、蘇寧等也都“進去了”。他用“進去”兩個字,形容收藏這潭深水中不知潛伏著多少資本大鱷。
正是由於手中掌握著中國巨大資本財富的集團和個人的大舉殺入,給中國藝術收藏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他們從收藏起,到建立博物館,最後乾起拍賣行。他們攪動起中國收藏界千年死水。
怎樣看待中國企業家一擲千金、再擲萬金,甚至揮金如土,把藝術品收藏推向常人望塵莫及的地步?
聶鑫說:“主體價格太高,比國外市場都高,很嚇人。當然,這更是中國經濟發展、國力強大的生動體現。”聶鑫認為,在紐約,日內瓦,在香港,北京等國內外各種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企業家的身影屢屢出現,他們從將投資的眼光定格在光怪陸離美輪美奐的藝術品上,這至少說明資本是閒不住的,資本永遠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時,趨利的金融資本大舉介人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這使企業家成為藝術品市場真正的買家。作為這個億元時代的助推者,也只有企業家能夠做得到。
收藏回報 20年收藏、數十倍回報率
“中國有句俗話:亂世屯糧,盛世收藏。也許這句話把中國人的心態寫得入木三分,這年頭玩收藏的也不知道怎么這樣多。”在瀋陽市魯園古玩市場,一直擺地攤的老趙頭感嘆說。“我都乾半輩子了,也沒賺到幾個錢,就是混口飯吃,怎么還有人往這裡鑽呢?”
也許老趙頭壓根沒弄明白,他搞的還不夠檔次。
中國的藝術品收藏,給早年的投資者紛紛以巨大的回報。據聶鑫介紹,他出身收藏世家,曾經當過兵。中國藝術品市場從沉寂、蕭條,到走向輝煌,是從1992年開始起步的。那時,國內藝術品市場還沒形成,名人書畫價格非常便宜,用現代人話說,遍地黃金,只要你肯彎下腰,準能檢到“便宜貨”。李可染一幅畫,小的也就幾萬元、代表作才20萬元。可時過境遷,他的《牧牛圖》當時也就六七萬,現在已經幾百萬元了。聶鑫介紹,他收藏的遼寧國畫四老之一李觀之的作品,當時幾千元一張,現在已經幾十萬了。他從瀋陽老久華收集到的沈延毅的題字,才花2000多塊錢,現在也已經十幾萬了。他收藏的吳冠中的水墨當時不到30萬,現在價值六七百萬;他5萬多拿到的范曾的人物畫,8平尺,如今有人當場點現金260萬。
聶鑫保守地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收藏,最少已經翻20倍了;多的翻番幾十倍、上百倍。“珠寶百分利,古玩千分利”。這句老話,隨著收藏火爆正在被印證。2004年,王中軍在整理藏品後賣掉了一些油畫,他吃驚地發現增值巨大,少的有四五倍,多的則達到上百倍。當初1萬元買的作品,現在可以賣到200萬元了。然而王中軍看起來極力要把藝術與錢撇清:“我一定不是想錢的問題,我就是覺得東西有意思,我有興趣,和自己的審美一致。嚴格地說,我並不是一個炒家,我是一個終極藏家。”
買字畫請名人“掌眼”
除了遼寧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頭銜,聶鑫還有一個“頭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收藏家協會鑑定委員會主任。
聶鑫說,在如火如荼、愈演愈烈的收藏氛圍下,剛入門的新手怎樣搞收藏,怎樣避免花大價錢卻買到贗品,他提出一個重要觀點,也是從事收藏的前提:“一是要收藏真品,二是收藏名家作品,三是看藝術家是否被市場認可,看其歷史地位與評價。
聶鑫本人半年在北京,看藏品,參加活動。香港一年也會去兩三次,如佳士得春秋大拍,中間的精品拍賣,偶爾也出手。他說,儘管他很在行,可到那裡拍展品,或者通過其他渠道收購藏品,也一定要請“掌眼”專家。這些專家負責幫你識別真偽。他曾經為一幅畫請好幾撥專家,今天去見一撥,明天還去見一撥,大家意見一致了,這才能有保障。在中國,國家級的權威有啟功、朱家溍、楊新、徐邦達、耿寶昌、楊伯達、胡德生等,個個都是重量級專家。
他講的第二條就是投資名家。投資名家,不一定是當代畫家,由於當代畫家暫時還難以看出他的藝術成就,還沒有多么偉大,因此你拿出幾十萬、幾百萬買他的畫是一種風險。幾十年後,你拿到拍賣會、拿到畫廊沒人要,這樣你就可能傾家蕩產。所以,要投資已經成名的畫家。
他還說,第三是保存“證據”。尤其對在世的名家,通過照相、錄像、膠片、DV留個紀念,從各個角度保留完整的記錄,這對今後作品的價值認同非常有幫助。
與藝術家先做朋友後做買賣
從前面講的王健林、郭慶祥,到本文提到名字最多的聶鑫,他們搞收藏,都有一個共同的心得就是:與藝術家要做朋友。
在大連,郭慶祥這樣告訴記者,他原本是個生意人,做家具的。還是在1992年,他就有想法要把中國書畫文化與產業結合在一起,於是與中央電視台聯合拍攝一組系列節目《中華瑰寶》,意思把80歲以上的書畫家穿起來拍成節目,趁他們健在,把藝術精品和精神栩栩如生地記錄下來,不讓國家遺憾。你想,這個主意能不打動人嗎,他自然地成了吳冠中、石齊等人的座上賓。
而聶鑫,似乎一出道就明白這個道理。他的書畫鑑賞本領,曾接受啟功、吳冠中、徐邦達、謝稚柳、朱家溍、楊仁愷、薛永年等老一輩文物鑑定家的親自指導。打開網站,儘是些他拜訪文化名人劉文西、靳尚誼和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鑫淼的報導。“搞收藏就要與藝術家做朋友。”多年前,王健林、郭慶祥收藏到三幅吳冠中的真跡,在大連親自展示給吳老看,這讓吳老非常震驚並感動。外界估計,他們現在收藏著吳冠中100多幅精品。而畫家石齊,就在大連萬達為他舉辦個人畫展時,他也不清楚對方到底有多少他的畫,大約120幅?
這不是個數字,是一座收藏界巔峰。這又是一組實實在在的數字,可以換算為真金白銀。
聶鑫也是一樣,他擁有徐悲鴻《奔馬圖》,李可染《牧牛圖》,齊白石《大富貴》,吳冠中《遊園新意》,吳作人《低昂》,范曾《秋風之歌》,張大千《流水入弦》,宋雨桂(微博)《飛瀑圖》等,既令人垂涎三尺,又不得不敬佩他的為人和收藏品德。
當今大藏家,富甲一方。藏者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經濟回報,文化回報,或者都不是。王中軍也準備辦個展覽,他認為“反正是給人看的,不能總捂著。”那個聶鑫,已經在瀋陽三農園辦起遼寧西藏文化藝術館,把從西藏淘弄的幾百萬元展品都扔那兒了,就是想告訴大家點什麼……
他們要告訴世人什麼呢?王健林做過這樣的詮釋,萬達不做小買賣,只買畫而不賣。這是出於企業的社會責任,而不是生意。他們在傳達一種信息,作品可以交易,文化不是私有的。 本報記者 關宏
6月27日
是普通的一天,遼寧光大拍賣行舉辦了一場普通的拍賣會。出人意料的是,一件看上去也很普通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被一個神秘男子舉牌1000萬元拍走了。
“收藏市場進入了億元時代。”遼寧光大拍賣行對媒體這樣說。“在遼寧,至少有幾十人是億萬收藏家。”
對這種說法,時代商報很快得到證實。在遼寧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聶鑫的一間藏品室,時代商報記者與其做了兩小時長談。他保守地估計說:“投資億萬搞收藏,在瀋陽市不到10人。但是,民間收藏是個藏龍臥虎之地,你無法看清楚這潭水有多深。中國收藏已經不能用火爆、牛氣沖天等辭彙去簡單形容。”
沒錯,僅僅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繼中國嘉德之後,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賣會成交額達人民幣52.8億元,再次刷新中國藝術市場拍賣單季紀錄。全年成交額累加突破91.5億元,列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企業首位。
截至2010年12月15日,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年度總成交額達到502.41億元人民幣,比前一年的225.31億元增長了123%。
遼寧珍品豐富
“瀋陽民間收藏,有大藏家,有億元藏家,他們不公開活動,不拿出藏品,主要考慮安全。大藏家,從古至今,鮮為人知,有的直至去世也不公布後人。所以,歷史上許多有名的藏品,往往一消失就是幾十年、幾百年,它們像謎一樣悄然傳世,代代相承。”聶鑫說。“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收藏精神,樂趣無窮。收藏者寧可吃不上飯,也不肯把收集到的寶貝拿出來賣,就像愛護自己兒子一樣。如張伯駒、李嘉誠、邵逸夫等,他們搞收藏都有自己的故事。”
瀋陽收藏有天價之寶。那位聶鑫介紹,瀋陽有一位藏家,藏有當年溥儀從紫禁城皇宮帶出來的書畫,上面有乾隆的玉璽、題跋,可謂價值連城。瀋陽還有一件藏品,是康熙20年皇帝直接給盛京一級防務大臣母親的聖旨,聶鑫看過這份“七色聖旨”,是件孤品,品相非常完整。此外,還有乾隆年間的官窯瓷器,價值千萬。
極富傳奇色彩的是,瀋陽有一位房地產商,早年無意間花幾百萬收購了一批名畫,豈知事業中途敗落,甚至到了揭不開鍋的田地,沒想到,是那批畫救了他。當他想起家中還有一批名畫時,僅僅拿出幾幅,個個都翻番幾十倍上百倍,他又成了億萬富翁。現在,他已經不再碰房地產了,成了職業收藏家,大半時間往來與瀋陽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