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須陀洹。華言入流。又名預流。即初果也。謂此人斷三界見惑盡。預入聖道法流。故名入流。(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聲聞四果
- 第二果:梵語斯陀含
- 第三果:梵語阿那含
- 第四果: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
梵語須陀洹。華言入流。又名預流。即初果也。謂此人斷三界見惑盡。預入聖道法流。故名入流。(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聲聞四果須陀洹果 編輯 意為預流果,意思是凡夫通過修行斷盡“見惑”,開始見到佛道,進入聖道之法流。證得須陀洹果以後,永遠不會墮入三惡道(畜牲道、餓鬼道、...
通過修聲聞四諦可以獲得聲聞四果,依眾生根性的不同,可以分別獲得須陀洹(初果)、斯陀洹(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羅漢(四果),其中三果阿那含跳出了欲界生死...
【大乘四果】 [出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者。謂通教中菩薩。於當教中對聲聞緣覺小乘。故得稱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聲聞所證果位。今菩薩歷於十地修行證果。亦...
為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又作阿盧漢、阿羅訶、阿囉呵、阿黎呵、遏囉曷帝。略稱羅漢、囉呵。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人。...
指成佛。又作佛位、佛果位、佛果菩提。佛為萬行之所成,故稱佛果,即能成之萬行為因,而所成之萬德為果。亦即從修行之因到達佛果之位,又指從聲聞、菩薩之位至...
另據俱舍論卷二十四舉出,阿羅漢乃聲聞四果(四沙門果)之一,為上座部佛教之極果。可分為二種,即:(一)阿羅漢向,指尚在修行階段,而趨向於阿羅漢果者。...
預流果,佛學術語, 梵語srota^panna。音譯須陀洹、窣路多阿半那。新譯預流,舊譯入流。又譯作逆流。小乘聲聞四果之第一,十八有學之一。意指預入無漏聖道之...
小乘聖者聲聞四果中的第二果。又稱一往來果。音譯為斯陀含。見道以上的人,斷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者得此果,因已斷前六品,但存後三品之惑,故云薄貪嗔痴...
其中,又可分種:(1)凡居,其內亦有惡眾生所居之‘四惡趣’與善眾生所居之‘人天趣’之別。(2)聖居,亦有實聖與權聖之分別。實聖即聲聞四果、辟支佛、...
B.由第八識內之種子所生起之諸根識,即前世之別報業報之於今世之果報,又稱異熟生。(三)梵語sakr!da^ga^min。為聲聞四果之第二,即一來果,音譯作斯陀含...
佛教術語 ,又作五種阿那含、五不還果、五種般。不還,梵語 ana^ga^min 之意譯,為聲聞四果之第三,乃斷盡欲界九品之惑,不再至欲界受生之聖者之名。...
佛陀降生示現成佛轉法輪,教導弟子們才漸漸有人實證涅槃,也就是聲聞四果阿羅漢、辟支佛舍壽時取證有餘涅槃,也是生命的本際,而證得佛果的人,是取證無餘涅槃。...
無退墮法在 <佛光大辭典> 中的 解釋: 指小乘聲聞四果中最初之預流果;以此階位之聖者不再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趣,故稱無退墮法。俱舍論卷二十...
(5)果證: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果地之證悟也。如修四諦道的,可得聲聞四果的證悟;修十二因緣的,可得緣覺、獨覺的果證;修六度萬行的,可得菩薩四十二階位的證悟...
實聖即是聲聞四果、辟支佛、通教之六地、別教之十住等人所居之處。權聖則有方便有餘土中之三乘人,實報無障礙土及常寂光淨土之法身菩薩、妙覺如來等,應有...
羅漢屬於聲聞四果的第四果,也稱“無極果”,不同於等覺位的大菩薩。釋迦牟尼佛的眾多弟子中有著名的十大羅漢,即十大弟子:摩訶伽葉、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
[九]業力因果[十]因緣果報[十一]有情世間[十二]器世間[十三]五乘佛法[十四]五戒十善[十五]八關齋戒[十六]根本煩惱[十七]聲聞四果[十八]四種聖諦...
而極樂世界的天人,在沒有獲得像大菩薩一樣的深厚福慧及未證聲聞第四果前,其宿命通,仍不及淨土中阿羅漢的宿命通。如中品中生以下的往生者(見觀無量壽佛經),在...
聲聞、緣覺稟承如來小乘教法,故稱庶子。(三)、真子。大乘菩薩稟承如來大乘教法,故稱真子。羅候羅本是法身大士,故是真子;今示現聲聞四果,故亦是庶子;初出家時示...
四念處、四正勤(又稱"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十六心念、聲聞四果、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十八不共法(又稱"如來十八...
第二十二 聲聞四果:事需漸修 第二十三 辟支佛:緣覺聖者 第二十四 佛:菩薩聖者的無上正等正覺 卷五 名相:佛法概念精粹 第二十五 閱藏知津需名相 第二...
佛菩提道,本來難行;非諸聲聞四果聖人所能行,亦非諸緣覺聖人所能行,以非彼等愚人所能修證故,彼等唯能親證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之解脫道故;縱屬有人真行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