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MAB),是一個國際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
- 屬性:國際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MAB),是一個國際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MAB),是一個國際組織。下屬機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國際協調理事會 。
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一種新型的自然保護區,是根據“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章程框架”設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範圍內得到國際上承認的地區。“人與生物圈計畫”簡稱MAB,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科學部門於1971年發起的一項政府間跨學科的大型綜合性的研究計畫。截至2018年7月,中國已有34個自然...
生物圈保護區(Biosphere Reserves),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人與生物圈計畫”(MAB)中提出的一項概念,指受到保護的陸地、海岸帶或海洋生態系統的代表性區域。截至2007年,該組織已經認定了109個國家的527個地區為生物圈保護區。簡介 生物圈保護區(Biosphere Reserves),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人與生物圈計畫...
生物圈保護網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人與生物圈計畫"(MAB)中提出的一項概念,指受到保護的陸地、海岸帶或海洋生態系統的代表性區域。截至2007年,該組織已經認定了109個國家的527個地區為生物圈保護網。通過這一保護網,地球上所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的陸地、沿海或海域的生物地理區域都將受到保護。它旨在促進及...
中國於1973年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人與生物圈計畫提出了“生物圈保護區”的概念,第一次把保護、發展和培訓、監測功能結合起來。生物圈保護區是由所在國設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認定的特定場所,旨在基於當地社區努力和充分科學依據的基礎上,促進可持續發展。它通過人與自然...
中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人與生物圈計畫”簡稱MAB,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門於1971年發起的一項政府間跨學科的大型綜合性的研究計畫。生物圈保護區中的一部分 保護區介紹 以下為被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的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長白山生物圈保護區(吉林...
“生態城市”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人與生物圈計畫”研究過程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生態城市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社會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生態良性循環四者保持高度和諧,城市環境及人居環境清潔、優美、舒適、安全,失業率低、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高新技術占主導地位,技術與自然達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
中國依託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開展了大量自然保護行動和可持續發展實踐。人與生物圈計畫在助力中國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相關訊息 台北時間2023年6月12日深夜,巴黎傳來訊息: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MAB)國際協調理事會第35次會議審議,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將於2025年9月22日-...
生物圈城鄉統籌城鄉統籌模式是以市場經濟為引導,以規模化現代農業為產業基礎,以高品質農商教育和科技研發為引擎,促進三產業聯動以及生產、生態、生活的平衡,實現“城中有鄉、鄉中有城”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於人類應對環境變化的“人與生物圈計畫”創立於...
本“章程框架”制定了認定、支持和宣傳生物圈保護區的程式,同時考慮到不同國家和地方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鼓勵各國根據其國家具體情況制定和實施國家生物圈保護區標準。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章程框架 (經人與生物圈計畫國際協調理事會第十三屆會議批准)(1995年6月12日至16日)序言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
在CBRN曾經開展的上百個項目中,絕大多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由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和承接項目的保護區合作進行。這些項目通常比較小型,靈活多樣,包括會議、研討、評估、培訓、互訪、出版等等。通過CBRN的網路效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援助得以發揮其種子資金的作用。CBRN還曾與美國、加拿大、荷蘭、澳大利亞...
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了國際人與生物圈研究計畫。該計畫指出,生態學是“研究人與自然界(生物圈)相互關係的科學”,而不僅是研究生物與環境關係的科學。生態學是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科學,是包括自然在內的人文科學。中國生態學家馬世駿在1989年指出,“協調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以改善人類的生態環境,是(20...
師淑雲 大使 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 陳傳宏 副司長 科技部農社司 金鑒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環保部 袁道先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土資源部 康樂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 秘書長 王丁 研究員 中國人與生物圈秘書處 委員(排名不分先後)陽含熙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 吳征鎰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 鄭度 ...
聯合國與生物圈計畫 UNESCO人與生物圈計畫,簡稱MAB,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部門於1971年發起的一項政府間跨學科的大型綜合性的研究計畫。生物圈保護區是MAB的核心部分,具有保護、可持續發展、提供科研教學、培訓、監測基地等多種功能。人與生物圈計畫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已有100多個國家參加,有的國家已成立了人與...
生態基礎設施的概念最早見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畫”(MAB)的研究。1984年,在MAB針對全球14個城市的城市生態系統研究報告中提出了生態城市規劃五項原則,其中生態基礎設施表示自然景觀和腹地對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相隔不久,Mander和Selm等人從生物保護出發,用此概念標識棲息地網路的設計,強調核心區、廊道...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距離廣州市西南100公里,總面積約1133公頃。保護區成立於1956年,是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是唯一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自然保護區。 1979年,鼎湖山保護區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MAB)。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地帶性森林植被;保護區內...
1991年至1992年在英國的Liverpool University進行訪問研究, 1995年至1996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圈二號研究中心高訪學者。現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城市組委員、聯合國大學SUMAMAD計畫國際諮詢專家、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阿德肖拉·阿迪波朱 阿德肖拉·阿迪波朱,現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國際協調理事會主席 。人物履歷 現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國際協調理事會主席 。人物活動 2023年6月,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MAB)國際協調理事會第35次會議,阿德肖拉·阿迪波朱致辭。
阿德索拉·阿德波朱 阿德索拉·阿德波朱,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國際協調理事會主席。
2004年成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自然保護區委員會成員。歷史沿革 1985年,成立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將錫林郭勒草原自然保護區納入國際生物圈網路;1993年,納入 “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網路成員;1995年,與澳大利亞普克馬克生物圈保護區結為姊妹友好保護區;1997...
韓群力 韓群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前秘書長。人物經歷 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秘書長。社會活動 2017年9月,參加第三季“美麗中國 跨界科考” 大型生態公益活動舉辦的“自然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
2001年12月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中國國家委員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頒證儀式,宣布南陽市內鄉縣寶天曼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同時,也是中國21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之一。保護區內有脊椎動物164種,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麝、大鯢等13種。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20...
二者先後於1977年和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與生物圈計畫”。世界自然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阿格泰列克洞穴和斯洛伐克喀斯特地貌(匈牙利與斯洛伐克共有)Caves of Aggtelek Karst and Slovak Karst 入選時間:1995(2000年擴展範圍,2008年修改範圍)遴選依據:自然遺產(iii)地理位置:N48 28 32.628 E20 ...
20世紀以來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很快;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範圍內成立了許多國際機構,從事自然保護區的宣傳、協調和科研等工作,如“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畫”等。目前全世界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和面積不斷增加,並成為一個國家文明與進步的象徵之一。中國古代就有...
尼加拉瓜國民議會19日通過法案,批准該國最大火山島奧梅特佩島加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主導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尼議長努涅斯表示,當天所有與會的議員一致通過了該法案,支持奧梅特佩島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這也是繼伯薩瓦斯雨林和聖胡安河之後,尼加拉瓜境內第三個加入“人與生物圈計畫”的自然...
梅希蒂爾德·羅斯勒(Mechtild Rossler),德國漢堡大學地理學博士。1991年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秘書處,1992年加入新成立的世界遺產中心,歷任多個職務(2015年至2021年擔任主任),2021年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退休。目前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中文版序 致謝 第一章 《...
通過執行具體項目,中心還與聯合國環境署(UNEP)、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UNESCO/MAB)、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德國、英國、美國在濱海濕地生態方面建立了合作關係,形成了科技與可持續發展信息溝通與合作建議機制。現任領導 中心主任:范航清 博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