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簡稱“中國MAB”)成立於1978年,是中國加入較早的國際組織之一,該組織的總部在法國巴黎,隸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
- 成立時間:1978年
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簡稱“中國MAB”)成立於1978年,是中國加入較早的國際組織之一,該組織的總部在法國巴黎,隸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簡稱“中國MAB”)成立於1978年,是中國加入較早的國際組織之一,該組織的總部在法國巴黎,隸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概況1973年4月,中國派遣以簡焯坡為代表、陳永林和金鑒明為顧問、張沖理為翻譯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UNESCO,簡稱“中國MAB”)及其秘書處由鄧小平等老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在1978年批准建立,其日常機構——秘書處設立在中國科學院。主要...
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的委員來自:中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建設部、水利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水利科學院...
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Chinese Biosphere Reserves Network, CBR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在國際上的一項創造性工作,成立於1993年。截至2022年5月27日,網路成員已經從成立之初的45家增加至191家,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實施...
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於 1993 年建立了“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CBRN),已有 136 個保護區成員。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的能力建設、科學研究、信息交流、公共教育等。珠穆朗瑪峰、佛坪、亞丁...
王丁,現任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 書長,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 員 、鯨類首席 專家。研究方向 從事珍稀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研究工作,主要貢獻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數十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260餘篇...
王丁,男,1958年 9 月生,博士,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導。現任中科院水生所學位委員會主任、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委員、鯨類保護生物學學科組組長,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 書長 ,IUCN 鯨類專家組成員,國際生物科學...
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主席許智宏,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出席並致辭,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秘書長王丁主持。2023年6月1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畫”國際協調理事會在巴黎舉行的會議上審議決定,第五屆世界生物圈...
1992年2月,寶天曼被確定為具有國家和全球重要意義的區域(A級自然保護優先領域的自然保護區)。1993年4月,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把寶天曼納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河南省林業廳同意寶天曼自然保護區在實驗區平坊保護站開展生態...
1998年5月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04年至2006年兼任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曾任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和中國鳥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等。個人履歷 王玉慶,男,漢族,1945年11月生,河北肅寧...
中國長白山國際生態論壇由國家環保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由吉林省環保廳、吉林省林業廳、吉林省外事辦公室、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長白山管委會聯合承辦,聯合國教科...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主辦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 國際動物學會 聯合出品方:央視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 國際動物學會 節目列表 《生物...
張亞平,1965年出生於雲南昭通,分子進化生物學和保護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雲南大學名譽校長,第七屆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
中國14個生物圈保護區 中國是世界上開展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活動最積極的國家之一,而且中國是一個擁有從熱帶到寒帶多種氣候類型的大國,因此其生物圈保護區類型也就豐富多彩。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中巴包含中國的14個生物圈保護區。他們...
鄭度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所所長(1991-1995),國際地理聯合會山地地生態學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副主任(1996-2000)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理事長(2008-2012)、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地圈生物圈計畫全國...
中國是"人和生物圈國際協調理事會"的理事國,1978年9月,成立了"人和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參加"人物生物圈"計畫的研究和執行。由於生物圈是人類生存、活動、發展的根基,人類要想在地球上生活得安寧舒適,保證子孫有永續的資源可利用,就...
2018年4月23日,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與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2019年4月11日,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與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2020年6月24日,中國科學...
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委員,中國貓科動物專家組副主任委員,國家林業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中國獸類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中國...
是新中國最早研究光合細菌的專家,是我國套用環境微生物學研究的開拓者,為環境保護做出了傑出貢獻。曾任“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中國科學院環境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環境生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
生物圈秘書處 (與整合生物學處合署辦公)負責人與生物圈活動在中國的組織和管理,《人與生物圈》雜誌的編輯出版工作,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建設和管理,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業務指導。國家項目 基金委重大項目(九五)項目名稱 主持人 ...
現任中國科學院神農架生物多樣性研究站副站長,人與生物圈中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委員。《Current Zoology》和《生物多樣性》編委。長期從事動物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研究,深入地研究了...
人與生物圈計畫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已有100多個國家參加,有的國家已成立了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中國於1972年參加這一計畫並當選為理事國,1978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我國有10個課題被納入人與生物圈計畫,有...
蔣高明,男, 1964年9月19日出生於山東平邑縣,1985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生物系,1993年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山東省人民政府泰山...
生態保護高端訪談系列節目《站在》,特邀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等嘉賓,共同探討對中國生態發展現狀的看法與未來綠色發展的新思路。創作團隊 該節目由榮獲第三屆中國短視頻大會紀實類年度大獎《...
作為民主愛國人士,他積極參與國家政治協商工作,促進中國國際文化交流,特別是為推動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參加國際合作與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國科學院評)陽含熙是新中國生態學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的森林生態學套用基礎研究作出了...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兼區域生態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常務理事兼世界資源研究分會主任,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綠色城市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政治地理與地緣關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與生物圈自然教育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