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作戰理論

聯合作戰理論,美國軍隊關於統一使用兩個以上軍種的部隊協調一致地完成一項作戰任務的現代作戰理論。反映了現代戰爭特別是高技術戰爭的特點和規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聯合作戰理論
  • 使用者:美國軍隊
形成和發展,基本內容,

形成和發展

美軍雖早在1920年就頒發了《陸軍和海軍的聯合行動》條令,但其現代意義上的聯合作戰理論始於1982年版美國陸軍《作戰綱要》,首次提出並規定了實施“空地一體作戰”的有關問題。
1986年版美國陸軍《作戰綱要》中,在“空地一體作戰”理論的基礎上,正式提出聯合作戰問題。
1991年海灣戰爭中,聯合作戰理論得到實戰檢驗。海灣戰爭結束後,美軍內外就聯合作戰問題展開學術大辯論。多數人認為:現代技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軍事能力,任何單一武器或部隊如不與其他互補性作戰能力一起使用,都不能充分發揮其潛力,聯合作戰是最佳作戰方式。
1991年11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頒發1號聯合出版物《美國武裝部隊的聯合作戰》,正式將聯合作戰理論確定為全軍的作戰理論。隨後,陸續編寫和頒發115本聯合作戰出版物,分別闡述戰略級、戰役級和戰術級聯合作戰問題。
《2010年聯合構想》和《2020年聯合構想》,進一步提出和闡述了未來聯合作戰問題,使美軍聯合作戰理論體系趨於完善。在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這一理論得到全面檢驗。

基本內容

①全譜優勢。在所有軍事行動中都能夠單獨地,或與多國及跨機構夥伴協同,擊敗任何對手並控制局勢。其基礎是信息優勢和創新能力。
②聯合作戰4個概念:
ⓐ制敵機動,即聯合部隊在完成所受領的軍事任務過程中以決定性的速度和壓倒性的行動節奏奪取位置優勢的能力;
ⓑ精確打擊,即聯合部隊在所有軍事行動中發現、監視、識別並跟蹤目標,選擇、組織並運用適當的系統,產生預想的打擊效果和評估效果,以及必要時以決定性的速度和作戰節奏再次實施打擊的能力;
ⓒ聚焦後勤,即在所有軍事行動中,在適當的地點和適當的時間向聯合部隊指揮官提供適當數量的人員、裝備和補給的能力;
ⓓ全維保護,即聯合部隊保護其堅決完成受領任務的人員和其他資產的能力。
③聯合作戰9條要則:統一行動、集中、主動、靈敏、擴展、保持行動自由、持久、明晰和知己知彼。
④聯合戰役法:在戰爭區或作戰區為達成戰略目的而使用大規模聯合部隊進行軍事活動的理論,基本要素包括協同、同時與縱深、預見、平衡、全面影響力、時機與節奏、作戰範圍與作戰方向、部隊與職能部門、作戰安排(為以最小代價迅速實現所期望的最終局勢而對同時和先後發起的作戰行動進行安排,包括劃分作戰階段,制定分支計畫、後續計畫等)、重心(聯盟、國家和軍事力量從中獲得戰鬥意志、物質力量或行動自由的那種特點、能力和位置)、直接與間接打擊、決定點(如通道、山包、城鎮、空軍基地、指揮所、重要分界線、空域、通信樞紐等)、頂點(進攻中,頂點是攻方的戰鬥力不再超過守方的戰鬥力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點;防禦中,守方不再有能力繼續進行反攻或成功地實施防禦時達到的點)和終止等14個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