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戰術

美軍戰術,美國軍隊進行戰鬥的方法,是運用現有手段贏得交戰和戰鬥勝利的科學和藝術。包括陸軍戰術、海軍戰術空軍戰術、海軍陸戰隊戰術等。美軍聯合作戰理論的組成部分,指導各軍種軍以下戰術單位準備和實施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軍戰術
  • 所屬學科:軍事
  • 定義:美國軍隊進行戰鬥的方法
形成發展,戰術原則,

形成發展

美軍自建軍以來,其戰術隨軍隊建設和裝備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是美軍戰術的萌芽時期。在1775年4月的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戰鬥中,美軍首次運用散兵群戰術擊敗了採用線式戰術的英軍。在美國內戰(1861~1865)時期,機槍的出現和間瞄火炮射擊方法的發展,促進了對疏開隊形和野戰工事的運用。受A.T.馬漢海權論的影響,蒸汽鐵甲艦和潛艇的運用,引起海軍戰術的變革。
20世紀初,飛機運用於軍事,地面作戰逐漸轉變為立體作戰,現代意義上的契約戰術開始萌芽。兩次世界大戰是美軍戰術的發展時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遠征軍赴歐作戰,由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提供支援,提高了陸海軍協同遠距離作戰的能力。大戰末期,空降兵戰術開始萌芽。戰後,美國陸軍提出以裝甲兵支援步兵的戰術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多次規模不等的陸戰、海戰、空戰、兩棲登入作戰和空降作戰中,諸軍種、兵種契約戰術得到很大發展。戰爭末期,美軍使用核子彈轟炸日本,標誌著其作戰思想已由常規作戰逐漸轉變為核條件或核威脅條件下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軍戰術進入全面發展時期。
50年代初的韓戰中,美軍企圖憑藉陸軍現代化武器裝備和“空中優勢”、“海上優勢”及兩棲攻擊戰術同中、朝軍隊作戰,最終遭到失敗。
60年代,美軍在越南戰爭的叢林地帶作戰中,以地域防禦取代陣地防禦,強調特種作戰和直升機空中突擊戰術,發展了垂直包圍和“蛙跳”戰術。
1986年美軍空襲利比亞,體現了運用空中力量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的特點。
80年代末期,美國海軍陸戰隊提出了以機動、靈活、快速、突然的登入方式為代表的“超地平線登入”理論。
1991年的海灣戰爭、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集中體現在高技術局部戰爭條件下,美軍聯合作戰中遠距離精確打擊和非對稱作戰的戰術特點。21世紀的美軍戰術將在信息化戰爭背景下,把奪取制信息權作為實施決定性作戰的首要條件,火力機動為主、兵力機動為輔的主導性機動作戰成為主要作戰樣式。陸軍的兵力運用主要是遠距離精確打擊和全縱深同時攻擊,海軍轉向以信息網路為中心的海、陸、空、天聯合作戰,空軍採取夜間攻擊和隱身突擊等靈活多樣的戰術手段。諸軍種、兵種均強調以軟殺傷與硬摧毀相結合的信息戰為進攻行動開道,其戰術亦向空天一體、猛烈快速、節點打擊、結構破壞的方向發展。

戰術原則

①陸軍進攻戰術要則是:迫使敵人處於弱勢地位;避強擊弱;以異常迅猛之勢打擊敵人;窮追猛打,絕不使敵人在遭到最初打擊後恢復元氣;指定、保持並調整主攻方向;為擴張戰果制訂計畫並提供兵力兵器。防禦戰術要則是:通過準備造成最有利的條件;隱蔽並保護薄弱環節;打亂敵人的攻擊準備;削弱敵人的攻擊銳勢;指定、保持和轉移主要防禦方向;防禦中輔以進攻性行動,並在防禦結束後轉入進攻。
②海軍戰術要則是:迅速奪取和保持進攻的主動權;擴大海上監視與偵察範圍,及時追蹤和查明目標位置;從遠距離協調實施火力突擊,打擊敵海上和岸上目標;長時間保持電子與音響靜默,防止敵技術偵察發現己方;實施作戰欺騙,迷惑敵人;實施海上電子戰,壓制敵方C3I系統(C3I是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情報Intelligence的英文縮寫);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和環境,搶占便於防禦的攻擊陣位;採取疏開隊形發起海上攻擊;迅速而有效地運用各種海戰兵器,形成密集的突擊火力;協調配合,互相支援,形成整體作戰力量;建立和保持有效的戰鬥指揮與控制;組織周密、協調的後勤支援,使海軍戰鬥編隊保持連續作戰能力。
③空軍戰術要則是:根據目標、威脅和時機,把空軍部隊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加以使用;同時實施戰略與戰術行動;控制航空航天環境;打擊敵方的作戰潛力;攻防作戰兼顧;充分利用空中力量對敵造成的心理壓力,削弱其內部凝聚力和抵抗意志;正確協調使用空軍兵力;規定防空和空域的統一管制權,確保機動使用攻防力量,保障己方部隊的安全;建立有效的C3I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