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鐘(唐代皎然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聞鐘》是唐代詩僧皎然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描繪了詩人聽到鐘聲之後內心泛起的禪意,表達了詩人對鐘聲的喜歡,仿佛是鐘聲帶來了令人心曠神怡的清風。全詩聯想奇特,結構自然,意象組合巧妙,寥寥數句便勾勒出一幅靜寂清幽且略帶神秘色彩的畫面,未寫心境而心境全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聞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皎然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聞鐘
古寺寒山上,遠鐘揚好風。
聲余1月樹動,響盡霜天空。
永夜2一禪子3,泠然4心境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聲余:餘音裊裊。
  2. 永夜:長夜。
  3. 禪子:僧人。
  4. 泠(líng)然:清涼的樣子。泠,清涼。

白話譯文

一座古老的寶剎建在清冷的高山之巔,悠遠的鐘聲似乎揚起了一陣愜意的風。
餘音繚繞得月宮裡的樹木都隨之顫動,連霜色漸濃的天都在餘音中更先虛空。
熬到夜盡更深的只有我一個參禪之人,一個人獨自沉浸在清冷孤寂的心境中。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參禪之時,古寺寒山之上,遠處鐘聲隨風傳來,這悠揚的鐘聲干擾了詩人參禪的寧靜,其不絕的餘音使得月樹也為之動盪,一般人的心也會受其波動。但參禪的詩人不會受其影響,這偶爾傳來之音響難擾寧靜之境,餘響盡後霜天更加空曠澄潔,詩人的心境也如霜天那樣冷然寧靜。於是詩人創作此詩來描繪這參禪臻於聖境的景觀。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開篇的“古寺寒山上,遠鐘揚好風”兩句起伏悠揚,如好風陣陣律動遠送,聲律和內容達到和諧的統一。高山之巔,清寒古寺,悠遠的鐘聲隨風飄來,雖然微弱,但在萬籟俱寂的深山月夜中,還是清晰可聞。這裡,詩人以動寫靜,以動反襯靜,給人一種神秘聖潔之感,使這鐘聲超越了世俗的一切嘈雜聲響。“好風”二字表達了詩人對鐘聲的喜歡,仿佛是鐘聲帶來了令其心曠神怡的清風。“聲余月樹動,響盡霜天空。”鐘聲過後,連月宮裡的樹梢似乎都在隨之振動,餘音迴響在滿天的霜色中,天宇顯得更為空蕩寧靜。這是具體寫鐘聲的悠遠,其中寧靜至極的靜境即是坐禪禪子整夜裡所沉浸的輕妙清靜的心境。這時的月夜既不同於春夜的多情,也不像夏夜的嫵媚,而是非常莊重和深沉而古樸的鐘聲融合在這凝重的霜天中,給人一種肅穆感,而不是單純的安逸和舒適。兩句中,上句末尾連用三個推進性的、動感的仄聲字,用字有神,恰到好處地表現了鐘聲餘音的聲浪有規律地推動月光下的樹葉輕輕搖動的力度和情景;下句末尾連用三個遼闊、平緩的平聲字,似和風,似輕浪,似寬廣平暢的河水,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廣大霜空的遼闊無垠和鐘聲的音波如大海細浪般不息的律動,表現了鐘聲的杳遠、飄逸。“永夜一禪子,泠然心境中。”在鐘聲里,詩人若有所得,秋夜裡悠遠的鐘聲正契合他參禪時的心境,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由物境轉到直接述寫心境上,情景交融,點出了“泠然”的氛圍和心境,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種純真執著的追求、一種澄澈寧靜的禪者之心,在心與境、物與我的交匯融合之中創造出一種極其真切又極富空靈意味的禪境,傳達出一種難以言說的美的感悟。
全詩展示詩人心境,卻不孤立地描述,也不直接抒寫情感,而是首先著力去描繪景物,創造出一個與心境自然交融的物境,前四句用了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這一組意象而以風中蕩漾的鐘聲,把這一組靜默的意象群聯結成一個整體,以奇特的聯想和巧妙的意象組合寫鐘聲響起時的意境,寥寥數句便勾勒出一幅靜寂清幽且略帶神秘色彩的畫面,而鐘聲是這組景物中最為活躍,最具意蘊,又最能溝通心靈的物象,它飄蕩在天空中,飄蕩在禪子的心靈之中,它不僅聯結了中的物象,更是貫通物境與詩人心境的一條彩虹。末尾點出意境和心境的相合,結構自然,未寫心境而心境全出。

名家點評

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耳東:全詩結構自然,落筆飛揚,靜中寓動,正體現了詩人自己所提倡的“狀飛動之趣,寫真奧之思”的詩旨。(《詩情禪趣:歷代高僧詩選》)

作者簡介

皎然(730年—799年),本姓謝,字清晝,曰“晝上人”,吳興人,南朝宋謝靈運十世孫,與齊己貫休為唐代三大詩僧。出家為僧,法號皎然。初居杼山,與靈徹陸羽同居妙喜寺。顏真卿韋應物與之交往甚厚,相互酬唱。著作繁富,唐德宗敕寫其文集藏於秘閣。有《皎然集》(即《杼山集》)十卷,另撰有詩論《詩式》。有題畫詩五首,均有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