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頒行,流程,意義,
來歷
清代以木活字排印之書。在刻印《四庫全書》中善本時,因仿宋人活字版式,鐫木單字25萬餘枚。清高宗乾隆以活字版名稱不雅,改稱“聚珍版”。凡排印之書,首有高宗題詩十韻,每書首頁首行之下有“武英殿聚珍版”六字,世稱武英殿聚珍版書。
四庫總目提要記載:“金簡實司其事,因棗梨繁重,乃奏請以活字排印,力省功多。得旨俞允,並錫以嘉名,紀以睿藻。行之三載,印本衣被於天下。金簡因述其程式,以為此書。”
金簡著有《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記述印造經過,內容詳備。以後各地仿效,有14個省用木活字印書,以詩文集居多。其他如紹興府、常州府、徽州府等地的幾千種家譜,十之七、八為木活字本。木活字印刷術在中國古代盛行,僅次於雕版印刷。
頒行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頒發聚珍版於東南各省,並準所在鋟木通行。先後承命開雕者有江寧、浙江、江西、福建等地。這些仿聚珍版刻印之書籍,通稱為“外聚珍”,而將武英殿聚珍版稱為“內聚珍”,以示區別。
流程
1、成造木子;⑴制木條。⑵平準木子厚度。⑶平準木子。⑷木子檢驗。
2、刻字;
3、字櫃及其它用具的製作:⑴制字櫃。⑵造槽版。⑶制一分通長夾條。⑷制半分通長夾條。⑸一分長短夾條。⑹制半分長短夾條。⑺制頂木。⑻制中心木。⑼制類盤。⑽制套格。
4、擺書;
5、墊版;
6、校對;
7、刷印:⑴印套格。⑵刷印。
8、歸類;
9、逐日輪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