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泉山

聖泉山

北京聖泉山旅遊景區是天然的佛教聖地,也是懷柔一處佛教文化場所,有觀音寺佛教文化苑、鐘鼓樓、靈骨塔等禪修之所,核心景觀為聖泉山觀音寺,寺廟周圍有眾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在眾多人文遺蹟中,目前還存在許多無從破解的神異的謎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聖泉山
  • 地理位置:北京市懷柔區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8:00-17:30
  • 景點級別:AA級
  • 門票價格:成人景區門票:35元(含農家餐)
  • 著名景點聖泉寺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特點,記載,詳細介紹,

特點

北京的東北部,燕山山脈腳下,有一處人間福地、佛教勝境,這裡山雄健、峰巍峨、樹滴翠、水纏綿、寺滄桑、境悠然,這就是聖泉山旅遊風景區——一顆綻放在京郊大地上璀璨絢麗的奇葩! 北京聖泉山旅遊風景區據懷柔城區6公里,東臨千年古剎紅螺寺,西接萬里長城慕田峪,占地總面積15平方公里,背靠燕山,宏闊壯美,前擁懷沙河,風光秀麗。聖泉山集自然、人文景觀和佛教、歷史文化於一體,是一個淨土佛國、禪宗勝境。
聖泉山風景區聖泉山風景區
自古以來,無數到訪者揣摩猜測,見仁見智,在民間醞釀成眾多神奇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口口相傳,使聖泉山觀音寺名聲遠播。信仰者、獵奇者、訪聖者絡繹不絕而來,各有心得而去,使聖泉山觀音寺地處深山不蕭條,遠離人境卻香火旺盛。

記載

觀音寺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唐代,明成化年間重修,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除大雄寶殿、大悲殿、圓通殿等人文景觀外,寺廟周邊的自然景觀十分豐富,有神龜石、三星洞、香爐石、靈照松等。據民間傳說,唐代著名女將樊梨花鎮守幽州北境,一次與北國交兵,被困九龍山(即如今的聖泉山)下,敵強我弱,命懸一線。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觀世音菩薩顯靈!觀世音菩薩救我!”觀世音菩薩聞聽呼救,立即點化九龍山的九條伏地青龍,請它們施救,成就殊勝因緣。九條青龍欣然領命,立即興風布雨,在軍陣上空下起傾盆大雨。交戰雙方被大雨澆得睜不開眼抬不起臂,自顧不暇。亂軍中,樊梨花率親兵蒙頭急奔,突圍而去。事後,樊梨花感念觀世音菩薩救命之恩,遂在九龍山雲興之處,為觀世音菩薩建寺塑像,以為永久供奉。
聖泉山觀音寺聖泉山觀音寺
年深日久,風雨侵凌,唐代建築已不見蹤跡,但觀音寺內正殿前西側及韋馱殿東南角,今天尚可見到兩株古槐殘存的根樁,其直徑達1.5米以上。唐以後遼、金、元時期,聖泉山一帶社會動亂,人口遷徙不定,聖泉山觀音寺的故事多被歷史湮沒了。
悠久的佛教文化和正規的禮佛傳統是聖泉山景區自2006年重修開放後的最大旅遊亮點,它們與此後推出的民俗旅遊一起組成了聖泉山旅遊主體
聖泉山沒有五嶽之名,卻有五嶽之勢。放眼四周,高嶺百轉,群峰林立,峰嶺之間溝谷棋布,遠離塵世喧囂、獨享天然之氣。景區山麓至“禪林春曉”段,海拔落差288米,上山步道坡度平均25度,適宜登山健身;“禪林春曉”至觀音寺段,松柏蔥翠,林蔭夾道,山鳥啼鳴,空氣清新,適宜漫步觀景。
山無水則呆滯,水無山則平庸。聖泉山不但不缺水,還醞釀出一段關於水的佳話來。
“傳說觀音寺初建時山上沒有水源。寺內用水全靠寺僧到山下河裡去背,非常艱難。但闔寺眾僧發願苦修,背水不止,禮佛不輟,志向堅韌。山間生活清苦,當缺乏點心蔬果時,僧人們便奉上背來的清水供養佛菩薩。韋馱菩薩住在前殿,每天看著僧人們往來背水,深為他們的堅忍不拔所感動,發心要幫信徒們解決吃水困難。韋馱菩薩說到做到,有一天,觀世音菩薩真身率諸天眾菩薩齊聚聖泉山觀音寺,環侍在佛前瞻禮誦經。韋馱菩薩確定佛位絕對安全,才決定抽空趕緊去辦寺里用水的事。
韋馱菩薩乘夜下山,轉了多處,在懷柔城區東門外下元村看中一眼水井。此井水量充足,水質清涼甘甜,很滿意。但他不能就這么把井拿走。佛家規矩大,僧人向世俗人討要物品,叫做化緣,世俗人供奉給寺廟僧人物品叫做供養或施捨。所以韋馱菩薩看中了這口井,還要等村里人同意給他,他才能要。韋馱菩薩有信心,他坐在井邊等。半夜誰來井邊呀?可巧一個小伙子明天起早要出門,家裡沒水了,趕夜來挑水。水提上來,韋馱就向他討水喝。小伙子見是一個出家人,便讓他喝。韋馱菩薩要成就因緣,喝一口,夸一句:“這水真甜,好井!”再喝一口,再夸一句:“這水真甜,好井!”喝一口夸一句,小伙子著急回家,有點不耐煩了,就接一了句,“井好,你背回你家去!”“謝過施主!”韋馱菩薩等的就是這句話。小伙子前腳剛走,韋馱菩薩用大力金剛杵把井一撾,背起就往回趕。韋馱菩薩背井上山,他也累呀!可這時時間緊迫,半夜子時雞叫前前必須完成。所以回到觀音寺他立即安井,正當他安下井還沒調正之際,雞叫了。韋馱急忙放下井回歸神位。井就成了斜井。聖泉山的名字是因這口聖井得名。

詳細介紹

聖泉山景區門票35元,您既可憑票游山觀景、禮佛拜祖,還可在景區指定的民俗戶免費品嘗一餐農家美食。您可以品嘗到肉燉葫蘆條、農家豆腐、柴雞蛋、家鄉腸、時令野菜等16種農家菜,還可自主選擇8種主食。聖泉山腳下的口頭民俗村三面環山兩面鄰水,南接順義水庫,北依聖泉山,山清水美,素有“水鄉”之稱。
口頭民俗村歷史悠久,明朝1368年—1644年,明中期公元14世紀,弘治年間遷來移民,來到九龍山前落戶;山前有道河,河的南側有一片未開墾的土地,沒有人耕種,人們便在此地落戶。(宗、遼、金、元、明時期)戰士行軍出入此地,也是順義縣西北山河溝口要地,各朝代軍民上縣往返出入都經過此山溝口(即必經之路)為此這條溝口由原叫九龍口故稱為口頭村。此名延用到現在。起初遷來的有曹、康、范、朱、四姓。曹居東前街,康、范居后街。朱居西街,到清朝康熙年間,康、范、朱三姓逐漸消失,(包括戰敵病疫遷走與死亡)可在這明清初年代,李闖王平戰亂期間,又遷來了赫、張二姓,兩赫居東西,兩張居南北,故此形成了東西二赫,南北二張,中間曹姓局面,爾後李、劉、韓、許、任、馬、程、武、杜相繼遷入口頭村。京北“曹家大院”顯赫一時。據史料記載和科學考證,曹氏院落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村子裡至今仍保留著一棵與大院同時期的老槐樹,樹高18米、覆蔭268平方米,胸徑需6人摟抱,樹內空心,可容4人盤坐。大樹至今鬱鬱蔥蔥,年年開花結果,古樹見證著這個小山村的歷史滄桑。據村內老人相傳,此樹為祖輩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時為紀念建村而栽植,現被列為國家一級古樹。
口頭花會文化源遠流長,自明朝弘治年間至明朝末(公元1500年左右——1640年左右一百多年裡,傳說口頭曾有過少林會,五虎棍、耍幡、高蹺十不間小車等在把式場集會演習,穿街走耍,到明末李闖王時代清兵進關,滿清的建立,幾十年里困戰亂花會也隨之消失了,滿清建國後,又排斥漢族文化,不許漢人練武,從而口頭村花會屬武林性質的會未能恢復,至康熙年間,口頭村人的姓氏產生巨大變化,康、花、朱三姓消失,赫、張等姓氏充實了口頭,口頭村花會在康熙中期,1690年左右恢復,到雍正謀位後,為保帝位,凡有武術性質的會又被取締。爾後,乾隆中期,1750年,也是歷史上的乾隆盛世百業興旺,國泰民安年代,乾隆不排斥漢族文化,雇用漢人發展各業(文藝),這個時期,口頭民俗花會再現民俗文化魅力。
曹姓17世紀中期,口頭村的老祖曹鳳鳴傳下來東西二門,(文中、連華,富榮等戶除外)連同赫、張、李、劉、韓、任等戶各姓共同從新將口頭的花會組織發展了武當會,即:高蹺、耍幡、少林、五虎棍、小車等。直至鹹豐初年185幾年,曹姓第五代老祖宗曹文錦主持又增添了十不間吵子(文錦原名曹孟里。妻妹孟瓊。後因他有文財又為廟會舉辦二郎廟會、村西北搭台唱戲。愛好文娛活動的有朋友送名文錦,而她不願意用孟排於孔後。隨之更名文錦,將妹改名為文秀。繼而將曹姓宗繕排除40個字,不能變。把以前幾輩如、先、君、應、永、鳳,用秉禮的排輩在都在中間,他以後改為文年、裕、中、乃、(連賢、治、分上下排輩字),到西太后掌權(同治年間)前一百多年中,是口頭花會唱戲的興旺時期,鴉片戰爭後,日、美、英、法各列強侵略中國,中華民族奮起抵抗,民間組織了義和團、紅燈照等抵抗外侵武裝團體,從而這一代有武林味道的會,接口戰亂,被西太后取消,到滿清覆滅,民團成立又逢軍閥戰亂,國無寧日,會當必然也無人籌辦。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五四運動”後北京地區稍有顯平靜,口頭又處於京城不遠,北京和近、遠郊區的一些城鎮大村,在比較安定的時代(五穀豐登的村)又恢復了民間花會,這是口頭村一些會首聯合花會的好者,花會後代(也就是九十年代重新復活的花會老前輩),由曹仁甫、赫蘭甫等掌頭,又到外地觀摩學習,總結口頭會的傳統,分析以前幾次被取締的教訓,把有武林性質的會取消,保留了高蹺、十不閒、吵子、小車會。1932年日本帝國侵華,中國人民受到摧殘,(花會)人民逃荒討飯,花會隨之消失了。(尚保留一部道具)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後,1938年,日寇占領了口頭村,由昌平縣派來日偽軍警備隊,為了吃喝玩樂,由林保花會首,重新從各戶聚資,主要攤派糧、折、錢,又去京購買一部道具衣服鑼鼓花,花會又復活了。(由於個別村幹部去京購買東西,貪污一部款自私買回大煙(鴉片),道具尚未齊備。1943年又派三名去京買一部分,當花會基本建全完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蔣介石的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全國性內戰。
口頭村花會停留到1954年,正月參加懷柔縣民間花會演出,到1959年京制刷廠(住口頭村)演出過兩次,但因農村人民公社大躍進(加之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民間花會同時被難停止。到1967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黨中央提出破“四舊”立“四新”。口頭村幾百年的古廟被拆倒,舊書燒光,二三百年的花會財產被個別文革幹部自私一掃而光。自黨的十三中全會將口頭村再次照亮,鄧小平帶領窮苦大眾、領導全國改革開放,56個民族12億人民喜氣洋洋,口頭村和全國人民一樣,物質精神同時並進,在1991年末,由民間花會老藝師,將口頭花會組織起來(但也受到了一些阻礙和打擊)後,由曹乃宏抽出業餘時間,找走會花會藝人前輩等,共同協商同意後,請示林、鄉、縣,首先是幹部同意報鄉,同意後又請示縣文化局等領導,最終審議通過後,口頭花會終於重見天日,花會藝術名揚全國各地。
口頭村民俗村為遊客提供吃、住、行、娛、購等“一條龍”服務。這裡建有具有北方濃郁特色的四合院,遊客來此,冬季可享受火炕的溫暖,夏季可體驗火炕的清涼。民俗戶家中,各種農家風味美食應有盡有,烤黃羊、虹鱒魚、泥鰍及純天然綠色食品木立芽、厥菜、山蒜等美味可口。此外,遊客還可親手推碾子、磨麵、下廚做飯,盡情享受農家樂和。
愛好爬山者可登山臨頂,參佛祈福,途中採摘野菜、松蘑;愛好幽靜者,可漫步村外,觀生態河灘,看小橋流水,賞田園風光,無限風光盡在眼底。
聖泉山景區還常年推出“鄉下有我一分田,我到地頭來休閒”活動,讓京城市民能親身體驗田園之樂,使平日裡高度緊張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鬆。聖泉山景區誠邀京城市民來此認領播種無公害蔬菜,讓忙於工作的您有一處放鬆的驛站!讓孩子們有一個識五穀、辨禾麥,親近自然的機會!讓相愛的人體驗“男耕女織”的無限浪漫,真正過一次“農民癮”。
走進多情山水,擁抱綠色懷柔。作為京郊花園旅遊風景區,聖泉山總是用她獨特的方式迎接每一位遊客。2008年以來,景區確立了“節節有活動,季季都精彩”的行銷舉措。即景區藉助國家假日改革的有力契機,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節日魅力,依託自身的自然資源,傾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先後策劃了聖泉山旅遊健身文化節、端午文化節、中秋文化節等具有順義地域特色的旅遊活動,讓遊客在飽覽秀美山川的同時,能夠體味旅遊文化的樂趣,享受生態休閒的美好。
這是一片神奇的綠色淨土,這是大自然饋贈的“天然氧吧”,國家3A級旅遊景區聖泉山,這裡林木蔥鬱、山花滿坡;這裡風光旖旎,景色醉人。松鼠攀上石岩,百鳥展翅飛翔,深山中的谷溪宛如一條飄逸的玉帶纏繞在聖泉山間……品農家美食,看秀麗山色,登雲台攬勝,聚野外會餐。來吧,請您背上行囊,前往神奇的聖泉山,與青山為伍,與綠水作伴,縱情山水,放飛無限夢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