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岩金頂清真寺也稱阿克薩(阿拉伯語هو الآن 極遠的)清真寺或遠寺,位於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城耶路撒冷。由於清真寺的圓頂是金色的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岩金頂清真寺
- 又名:阿克薩
- 建成於:公元705年
- 阿拉伯語:هو الآن
歷史沿革,背景,初建,修繕重建,規模建制,建築特點,風格特點,主要建築,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背景
傳說在伊斯蘭教剛剛復興的時期(先知穆罕默德)時代,為躲避麥加貴族的迫害,穆罕默德帶領眾教徒逃亡麥地那。為了得到當地猶太人的支持,穆罕默德宣布穆斯林禱告的方向為當時屬於東羅馬帝國統治的,同時也是猶太人聖城的耶路撒冷。在伊斯蘭教歷7月27日這一天晚上,真主安拉派遣大天使吉卜力勒下界,下達讓穆罕默德乘仙馬飛往耶路撒冷的命令。穆罕默德到達耶路撒冷後,踩在一塊石頭上升到了七重天,見到了以前的古代先知,同時參觀了天堂與火獄的真實情景。並從真主那裡得到了命令,穆斯林每日應做五次禱告。隨後,穆罕默德於黎明之際安全返回麥地那,這也是伊斯蘭教節日登霄節的來歷。
初建
聖岩金頂清真寺在穆罕默德於黎明之際後成為了伊斯蘭教的又一大聖寺。聖岩清真寺又名: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寺,地位僅次於麥加聖寺和麥地那先知寺。該寺位於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東區舊城東部沙里夫內院的西南角。建成於公元705年。高88米,寬35米,有102根石柱。為伊斯蘭教聖地之一。
修繕重建
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歐麥爾攻占了耶路撒冷,重修了這座清真寺,780年,該寺毀於一次地震,此後幾經翻修。現在阿克薩清真寺的建築,大多是11世紀以後留下來的。
1099年,十字軍攻占了耶路撒冷,將清真寺的一部分改為天主教堂,另一部分改為了武器庫,馬廄和營房。公元11世紀初增建了具有伊斯蘭特色的大圓頂,鎦金裝飾,高高矗立於藍天碧空,在耶城的驕陽下熠熠生輝,更是莊嚴輝煌。遠寺改建後,禮拜大殿長90米,高88米約30層樓高,寬36米,殿內聳有53根大理石圓柱,49根大理石方柱,擎撐著屋頂。此前遠寺只有東西兩面有門,因是面南禮拜,所以又開了一道北門。遠寺整體建築顯得高大宏偉,氣勢壯觀。大殿可容納5000人禮拜。圓頂和北門為11世紀增建。西方歷史學家稱該寺是“地球上最豪華最優美的建築物和歷史遺產”。1187年,埃及阿尤布王朝的哈里發薩拉丁重新奪回了耶路撒冷,下令修復清真寺,並增加了內部的裝飾圖案,重修圓頂。1948年,以色列攻占耶路撒冷,拆毀了清真寺外大部分建築。1969年又放火焚燒該寺,導致巨大損失。
規模建制
聖岩金頂清真寺改建後,禮拜大殿長90米,高88米約30層樓高,寬36米,殿內聳有53根大理石圓柱,49根大理石方柱,擎撐著屋頂。此前遠寺只有東西兩面有門,因是面南禮拜,所以又開了一道北門。遠寺整體建築顯得高大宏偉,氣勢壯觀。大殿可容納5000人禮拜。
建築特點
風格特點
公元11世紀初增建了具有伊斯蘭特色的大圓頂,鎦金裝飾,高高矗立於藍天碧空,在耶城的驕陽下熠熠生輝,更是莊嚴輝煌。
主要建築
在聖岩金頂清真寺大院內,還有一些輔助性的伊斯蘭建築,如紀念先知登宵的建築物登宵圓頂亭。標誌聖寺大院中心位置的頂圈圓頂亭,由哈里發麥爾旺建造。麥爾旺殿廊,在寺院的東南角,其中有一段系建於地面以下的拱頂長廊,為節假日禮拜的人提供一條地下通道。遠寺古地道,位於寺的東半部,連線聖寺前庭院和聖寺南牆的雙道門。該地道古代通南邊的伍麥葉王宮,現封閉不開放。大金門建於伍麥葉時代,有兩個拱頂大廳,一個通向聖寺的仁慈大門,一個通向懺悔大門。大學者安薩里(1058—1111)任遠寺伊瑪目期間,曾住在門樓上,完成了巨著《信仰的科學》。
地理交通
聖岩金頂清真寺位於伊斯蘭教的第三聖城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