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 拼音:Shèng rén wú cháng xīn
- 出處:《老子》
- 原句:聖人恆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九章。這一章表達了老子的政治思想。文中所講的“聖人”,是老子理想中的執政者。...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典出:《老子·第四十九章》。......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典出:《老子·第四十九章》。 [1] 中文名 聖人無常心,以...
道教認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辯問》中說:“俗所謂聖人者,皆治世之聖人,非得道之聖人,得道之聖人,則黃老是也。治世之聖人,則周孔是也。”道教形成初...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xī)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
cháng xīn 選自 《老子》 示例 得其常心,物何為最之哉 cháng xīn1.猶成見。《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2...
20.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21.以正治國/以無事取天下2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23.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1.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九章 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3.廉者,民之表也;貪...
治世無常心 老子主張“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第十九章)這句話今天就是“以人為本”的意思。老子強調,掌權者要為百姓著想,不能只為自己著想,不能有...
《人生密碼——心解《道德經》》是2012年7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善鴻、...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
第三是無常心。老子主張“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第十九章)這句話今天就是“以人為本”的意思。老子強調,掌權者要為百姓著想,不能只為自己著想,不能...
三、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110 四、悟道的障礙與修道的方向/116 第7講《論語》:人生的教科書/119 一、孔子為什麼是千古一聖—聖人的秘密/121 二、人生...
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二、“治大國若烹小鮮”三、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第九章修真圖淺釋第一節“修真圖”淺釋...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天下無難事,必作於易……參考資料 1. 改變一生的老子名言 .豆瓣[引用日期2017-08-23] 2. 改變一生的老子名言 .豆瓣讀書[引用日期...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眾人是聖人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動是無聲的教誨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信用是生存的本錢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信用靠細微...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
唐武周時的著名宰相,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他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 "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 ,為 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
越調《老子》表達“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等富有啟示的先哲思想。絲弦《楊家將》講述北宋楊家將英勇抗敵的故事。京劇《黨的女兒》歌頌共產黨員堅守信仰、視死...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第五十章 善攝生者第五十一章 萬物尊道而貴德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 "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 ,為 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
從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到荀子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比喻,宋歐陽修...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就是某種文化為主線,以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為支柱產業的,從...
心正無不是福 察民疾苦 舉事,先審民心 以萬民之憂樂為本 取子民有度 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為心 君,舟也;人,水也 邦之興與亡 民存與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