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錫長(1955~ )字仲直,號昌缶,若石、長石,山西靈石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耿錫長
- 籍貫:山西靈石
- 出生日期:1955年
- 職業:書法篆刻家
- 主要成就:1992年書法作品獲全國文學藝術書畫大賽二等獎
人物簡介,社會評說,
人物簡介
國家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特聘書畫家,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教育委員理事,中國煤礦文聯書協篆刻委員會·理事。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山西省刻字委員會委員。太原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作品曾在省內外專業報刊上發表,1989年篆刻作品在全國首屆現代篆刻展獲優秀獎。1990年篆刻作品人選首屆全國煤礦藝術節書畫展。1991年篆刻作品編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優秀作品集》。1992年書法作品獲全國文學藝術書畫大賽二等獎。2000年,參加中日篆刻交流展。2002年作品入選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2004年,印作入選西泠印社第五屆篆刻展。2006年西泠印社第六屆篆刻展,2008年入選西泠印社首屆中國印大展。傳略輯入《中國印學年鑑》、《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社會評說
耿錫長的篆刻
王來和
我認識耿錫長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當時我受山西省金石書道研究所之聘,為太原地區培訓書法、篆刻愛好者,耿錫長是近百名學員中的一個。那時不論颳風下雨,還是冰天雪地,耿錫長晚上都要從10多公里外的西山礦務局騎車趕到教室,從不缺課。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遵師囑摹刻的數百方秦漢印章中,有許多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年後,培訓班因其它原因,未及進行創作方面的研討便停辦了。幾年後有些人因工作、生計等問題轉做他事,唯耿錫長等幾位一直堅守在篆刻藝術這塊園地中。
20多年來,他系統地研究了中國印章史,並借鑑了韓天衡、王鏞等現代篆刻家在創作上的新思路。中國印學從周秦古璽、兩漢印章到明清之後各流派的產生,每個時期都緊隨時代需求而改變著風格,耿錫長明白“學我者死”這句齊白石告誡後學的話語中的深刻含義。他大膽地打破了秦漢印人為實用而設計的書體端莊、平整方直的固有模式,將明清文人印風和現代書畫中的一些筆墨技巧及建築、雕塑、服飾等設計上的誇張理念引入方寸天地,使刀下作品呈現出一種率真、質樸、靈動的藝術風格,從而迎合了現代人崇尚個性張揚的審美情趣,贏得省內許多書畫家的好評。
耿錫長的作品,不論似積雪覆山的白文印,還似枯藤龍盤的朱文印,章法布局極少雷同,每治一印必有新意。許多印章粗看無章可循,細品卻有出處。照他的話講,每治一印,必先審其印文,觀其石形,從古文字的引用,到章法的布局,再到刀法的選擇,都需反覆推敲數日,方才打稿上石,揮刀刻之。嚴謹的治印態度和藝術個性的張揚,使耿錫長必然走向成功,也是他的作品屢屢入選全國性書法、篆刻大展並獲獎的主要原因。
1989年,耿錫長的作品入選全國首屆現代篆刻展,獲優秀獎。1992年,書法作品獲中國文學藝術大賽二等獎。2000年,其作品參加中日篆刻交流展。中韓書法交流展。2002年作品入選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2004年,印作入選杭州西泠印社第五屆篆刻展。2006年西泠印社第六屆篆刻展。2008年入選西泠印社中國印大展。西泠印社是世界印學中心,也是國際印人心目中的“麥加”,“寧缺毋濫”歷來是印社恪守的原則,耿錫長的作品能入選,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反映了山西中青年印人正逐步走向全國。同時,也為相對閉塞保守的山西印壇吹進一縷清風。
耿錫長藝術成功的道路是艱辛的。他經歷了下崗、謀生、培養孩子完成學業的艱難歲月。為了實現心中那個不滅的信念,耿錫長還學會了裝裱技術,以此養家從藝。轉眼間,昔日培訓班上的小伙子已邁入知天命的門檻,在探索藝術道路上的迷惘、苦悶、被人誤解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變得成熟、理智。衷心祝願耿錫長在未來的藝術創作中為山西篆刻事業的發展再譜新章。